三季度 农商行不良贷款增5.1亿
2009-11-05 03:49:18
每经记者 聂伟柱 发自北京
银监会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97.9亿元,比年初增加6.4亿元,不良贷款率2.97%,比年初下降0.97个百分点。
而银监会7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92.8亿元,比年初增加1.3亿元,不良贷款率3.20%,比年初下降0.74个百分点。
如此推算,第三季度,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增加5.1亿元。因为总信贷盘子的扩大,不良贷款率从6月末的3.20%下降到9月末的2.97%。
不良贷款余额攀升
事实上,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出现上升的迹象,并不仅仅出现在今年第三季度。
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农商行当季不良贷款余额与当年年初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所不同的仅仅在于增幅大小。例如,2008年9月末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08.8亿元,比年初增加78.2亿元;2009年3月末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97.4亿元,比年初增加5.9亿元。
农商行一度成为农信社改革的方向。经营较好的农信社改制成农村合作商业银行;农村合作商业银行再通过引入股东改制成农村商业银行,此条改制路径甚至一度成为各地农信社竞相效仿的对象。
然而,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通过引入股东转身成为商业银行的改制路径使农信社偏离了合作金融的本质,此种改制路径也引起了业内的反思。但作为单个的农信社而言,引入股东,改制成为商业银行,甚至实现上市,依然是各家农信社追求的目标。
“首先必须明确,不良贷款余额的上升并不一定意味着农商行资产质量的恶化。”中国农业大学经管理学院教授何广文表示,这段时间农商行出现的不良贷款余额上升和金融危机有很大的关系。
在金融危机传导至中国之初,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就曾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金融危机之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潜在风险更加突出。信用风险正在加速暴露,案件风险防控形势日益严峻,市场风险快速上升,中间业务风险开始显现,流动性风险局部凸显。
涉农贷款应有政策扶持
“农商行改制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不能因为不良贷款出现小幅上涨就否定此种改革。”中国农业大学经管理学院教授何广文表示,以北京农商行、上海农商行等为代表的农商行的资产质量、风险控制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尽管从农信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之后,农商行的业务并不局限于涉农贷款业务,但由于传统所致,涉农业务仍是农商行的主体业务。
“况且第三季度,整个农商行才增加5.1亿元的不良贷款,摊薄到每家商业银行身上并不多。”业内人士表示,考量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的上升,也应该考虑到涉农业务是高风险业务,不能拿农商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变化和其他的商业银行相比较。
在上周举办的中国农村金融论坛上,银监会监管一部主任杨家才透露,目前,涉农贷款的不良率是7.4%,而工业贷款不良率是2.29%,大企业贷款的不良率是1.15%,中小企业的不良率是4.5%。
杨家才建议,在农村发放贷款,不能单纯地依靠银行家对于农村的同情和怜悯,更主要的是有财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倾斜。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