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江股份:营造出“智慧的城市”
2009-10-30 02:44:30
每经记者 夏子航 发自杭州
正值下班高峰,看着对面空空荡荡的车道,浙江银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江股份,300020)证券部的小杨一脸狐疑,转身对同乘一辆公共汽车的记者说道:“路段其它红绿灯路口处可能排着长队,这条道路的通行效率显然还未达到最优。”
曾亏损累累
成立10年一直不“灵光”
1990年,银江股份核心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王辉在他23岁时自浙江工业大学测量技术专业毕业,在那个年代,智能监测、控制远未成形,在现实中只能是梦想,“大学里学了智能原理知识,却没有用武之地。”
银江股份前身——杭州银江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江电子)则在1992年成立。金融电子研究所与钱江国际合资设立银江电子,注册资本210万美元。
其中,金融电子研究所以货币出资91万美元、设备及原材料等实物出资20.20万美元、工业产权出资40万美元,合计151.20万美元,占注册资本的72%;钱江国际以现汇出资58.80万美元,占注册资本的28%。
“银江电子最早时是做门禁监控等,正是与专业方向较相近让我1992年就加入了,最早是从技术员做起的。”王辉回忆起17年前时说。
王辉后来逐步升至副总经理、总经理等职务,2003年时升至副董事长。
但银江股份董事杨富金回忆2000年底加盟时银江电子时的场景说,“当时的银江电子确实不太灵光,也就20来人,1年杂七杂八收入加起来也就几百万元。”
“金融电子研究所实质上属于集体所有制性质,更像是一个事业单位,也因此无法避免地存在一些人浮于事的通病,它绝对控股银江电子72%股权,银江电子在技术和业务发展上始终未有大突破,后来陷入了严重的困难。”杨富金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银江电子另一方股东——钱江国际为一家贸易型公司,1991年9月5日在香港注册成立,马仁德、王丽华分别持有98%、2%的股份,但钱江国际也未给银江电子提供有力的支撑。
披露显示,银江电子从1998年就开始亏损,到2002年8月31日,银江电子评估净资产为-697.24万元,已经是资不抵债。
“银江电子的困难是10年来逐渐累计起来的,2003年时,原有门禁监控业务早已过时,新业务远未成形,以前的老板无心管下面的人了,也可以说已经养不活下面的人了。”杨富金指出。
找到“金点子”
管理团队接手亏损公司
IBM时常提及“智慧的地球”,王辉也爱把银江股份与“智慧的城市”相提并论,而颇具意味的是,银江股份现今这一“罗马帝国”的初始构想,来源于王辉2000年一趟澳大利亚之行。
“也是蛮偶然的,去了趟澳大利亚,其实当时也没了解特别深,只是注意到当地城市交通特别规范、特别有条理,就特别关注了一下,发现其背后就是有这么一套系统。”王辉认为当年的念头很简单,在中国汽车保有量在2000年后出现爆炸性增长的背景下,具有智能检测和监控原理知识的王辉认定 “以后会有这么一个市场并且我们可以去做。”
王辉在2000年以副董事长的身份向银江电子股东提出了转型城市智能交通的建议,银江电子也开始尝试。
2001年至2003年之间,银江电子却陷入更严重的困难,一直存在的桎梏使得原有股东“彻底失去了信心”。2003年,金融电子研究所与钱江国际以承担债务方式将72%的股权转让给时任银江电子董事长的张岩和时任银江电子副董事长的王辉,而时任银江电子副总经理的柴志涛也以1元每股的价格受让了剩下的28%的股权。
杨富金认为当时管理团队依旧看好这一行业,“但同时也有人生价值的考虑,有一定感情因素,王辉等人毕竟在银江电子已经待了10年,选择接手银江电子也有想争口气的成分。”
2003年后,城市智能交通的需求得到明显增长,在具有技术背景的新股东接手后,银江电子更坚定主打“红绿灯”的业务方向,加之转为私营企业后的体制原因,银江电子在历经“打拼”逐渐转好。
“城市智能交通不是一天建立的,银江电子此后的成功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是看准这一具有前景的细分行业,然后持之以恒,做业务做技术。”杨富金在回答本报记者关于银江电子步入成熟的原因时说。
王辉、杨富金以及另外两名股东张岩、柴志涛皆是专业出身,“当时也不可能开价1万月薪招聘人,都是从自身做起,熬过了技术攻关,而在业务方面,也是一单单做起,当时不可能向杭州方面就提建议搞个‘智慧的城市’,经历2年左右的时间,银江电子终于在2005年基本奠定了在杭州智能交通方面的地位。”杨富金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
2005年3月,银江电子全额清偿了华融资产杭州办的1800万元债务,2006年实现净利润927万元。
“红绿灯”联动
独霸浙江智能交通市场
“智慧的城市”可以做的事情,银江股份方面给记者做了形象的说明。
其一,调整道路通行效率,这也是最重要的功能。“如今就算村口的小马路也会有一处红绿灯,但这些红绿灯都是单点的,这个路口的红绿灯只管这个路口;一旦将整条马路联动起来,就要考虑下一个路口的红绿灯如何变化更能优化通行效率;南北方向的通行考虑好了,再把东西方向的考虑进来就是区域联动;如果推广至全城联动,这就将非常庞大非常复杂也非常有意思。”
据了解,上海等城市实际也在做同样的智能交通管理,但一般是分区由不同的企业管理,“银江股份一家几乎掌控杭州全城交通系统,这大大提高了整套系统的集中性。”
其二,智能交通管理还具有监控手段,一旦出现违章,不但会拍下车牌,同时具体拍摄到开车的人,以避免顶替。此外,高清卡口系统也已建成,每辆进出杭州的车,开车人都被记录下来,“开车进出杭州城,肯定会被拍下来。”
其三,银江股份此套网络全部接入杭州交警部门,“帮助实现对交通的管理。”
银江股份招股说明书披露,其在智能交通市场上占据了杭州市93.29%、浙江省82.38%的市场份额。
披露显示,银江股份2006年实现净利润927万元,2007年实现净利润2027万元,2008年实现净利润3149万元。目前,银江股份的员工人数已经多达400多人,足迹也早已走出了浙江。
富豪学者有“野心”
扩张至医疗信息化领域
王辉持有银江股份控股股东——银江科技集团44.40%的股权,其夫人刘健持有银江科技集团6.00%的股权和银江股份1.01%的股权,王辉家族合计控制银江股份52.63%的股权,按银江股份发行价为20元/股计算,王辉家族的财富将在3.2亿元左右。
王辉另外一个身份还是浙江工业大学的硕士生导师,“带带学生”。
“王总在这个团队就是一个核心人物,就像小时候一堆小伙伴里的 ‘孩子王’,他就是核心。”银江股份一位高层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在杨富金看来,王辉同时是很有想法、非常聪明的一个人,“他的论断都切合银江股份的实际,他一挥方向,上下也都会全力以赴。”
在坚持将原有的智能交通管理做扎实、扩张至浙江外部的战略之外,医疗信息化业务已经成为银江股份的第3大业务板块,2009年上半年,银江股份的医疗信息化业务收入为3273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6.54%,该项业务的毛利率为20.14%。
“3大业务中,建筑智能化集成行业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行业,竞争也过于激烈,而城市交通智能化领域和医疗信息化领域每年的总投入都有20%到30%的增长,我们未来的重点发展领域也将会在这些方面。”杨富金表示。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