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投资理财

每经网首页 > 投资理财 > 正文

美元搅乱汇市 外汇理财品再现“零收益”

2009-10-23 01:59:55

每经记者  陈珂  发自上海

        经济企稳复苏进程的反复,近期已引发全球汇市出现剧烈波动。而这种反复和不确定性一旦超越了机构的预期区间,其表现形式之一就是结构性产品出现“零收益”。

        近日,荷兰银行一款挂钩澳元兑美元汇率的理财产品,在运行4个月后,由于收益实现的预设区间被突破,已经确认“零收益”结局无疑。

运行4月即现“零收益”

        在社科院金融所理财产品中心王增武博士看来,目前经济走势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导致市场价格宽幅振荡,这可能是目前结构性产品面临的最大风险。

        根据上述理财产品的收益实现条件,在未来6个月期限内,只要澳元兑美元汇率的浮动在期初汇率的上下800个基点以内,产品即可实现3%~9%的年化收益率,一旦突破区间则产品到期收益为零。

        在今年6月该产品运行之初,本报从荷兰银行获取的一份内部逆向测评显示,在抽取过去8年半内(2001年1月1日~2009年5月28日)共2065个观察数据进行测算后,得到的结果是,获得保本以上收益率的几率为62.08%。

        “我们预判未来6个月,澳元兑美元的汇率预期应为‘窄幅震荡’。这也意味着,即使加减800点看似比较狭窄,但如果走势与判断吻合,这仍旧是一个合理震荡区间。”荷兰银行方面当时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但当时市场上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在该产品运行之初,即有研究机构判断该款产品“零收益”实现概率高达96%。

        从6月18日到10月13日,由于市场对美国政府赤字不信任以及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等多因素影响,澳元兑美元汇率收盘价从0.7988涨到0.9070,涨幅达到1082个基点,突破了产品的区间设置。

“汇率不可控风险更大”

        结构性产品最终表现为  “零收益”,一般而言原因在于运行期间标的资产价格大幅超预期变动,或者产品结构设计本身有问题(即收益实现区间过于狭窄)。

        “市场因素更多一些。作为挂钩汇率的产品而言,上下800基点的区间并不算狭窄”,长期跟踪理财产品运行的王增武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6月初由于全球经济尚处于经济危机的困扰当中,各国政府的救市措施效果如何均不明朗,全球经济是开始恢复、企稳还是面临第二波冲击也很不确定,加大了机构预判形势的难度。

        在此期间,由于各国央行大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因此市场逐渐产生了对货币的不信任,这种风险偏好的变化,改变了前期市场以美国国债作为避险资产的倾向,转而青睐铜、白银等商品资产,进而改变了美元在危机之初的强势。

        同时,随着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典型的商品货币——澳元开始显现强势,尤其是10月初澳央行宣布加息后,美元对澳币、加元等货币的贬值尤为明显。而国际投资者也开始调整投资组合并减持美元,进一步强化美元的弱势。

        “市场的投资偏好(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变化、持续多长时间,这些都是机构很难判断的因素。”另一外资行产品研发部人士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在经济触底反弹的过程中,这种剧烈的变化不仅体现于汇率波动,在各种资产价格上也表现得非常明显”,王增武表示,近期国际金价的大涨也突破了很多机构的预设区间,另一款外资银行设计的挂钩黄金的理财产品,可能也将面临“零收益”的结局。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运行的特殊时期,不可控的市场风险,是否就是结构性产品最终获取  “零收益”的唯一原因?

        在前述外资行研发人士看来,相比于其他资产价格变化,在一个较短期限内,汇率波动的不可控风险更大。“去年我们有好几款汇率挂钩产品实现预期收益,但今年我们基本没有再推类似产品,主要就是出于上述考虑。”该人士说。

        对此,王增武认为,通过这段经济运行特殊时期的经历,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理财产品的研发机构,可能需要对市场变化考虑得更为周全。“尤其是对于个人投资者,对于被冠以‘结构性存款’称号的产品,不应该再理解为存款,它的流动性风险等各个方面因素都需要关注。”他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荷兰银行目前已经更改了类似结构性产品的名  称  ,以“结  构  性投  资  产品”代替“结构性存款”的说法。这或许也是经历类似事件后,理财市场更为理性的一个积极变化。

业内观点

外汇理财产品为什么会“颗粒无收”?

每经实习记者  张玮  发自北京

        想通过购买外汇理财产品小赚一把,却发现产品到期后  “颗粒无收”,到期外汇理财产品零负收益成为一些投资者的隐痛。

        据普益财富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外币理财产品到期出现零负收益的产品为59款,其中负收益理财产品15款;第三季度外币理财产品到期出现零负收益的产品共有10款,其中负收益理财产品1款。

盘点:

外汇理财产品零收益

交通银行去年8月份销售的“得利宝深红4号”中一年期澳大利亚元理财产品今年8月已到期,该产品的收益与一篮子货币挂钩,取决于连结的美元、日元、欧元的汇率变化。由于理财产品运行期间,相关货币汇率的走势未能符合预期设计,理财产品到期仅按保本条款保住了本金,实际年收益为零。而中国银行的汇聚宝0802F美元汇市争锋汇率挂钩1年期产品到期的实际收益率也为零。

        “我行目前外汇理财产品是有的,但目前外汇产品市场比较冷清,并不推荐购买这类产品,您可以兑换些外币存入银行,收益可能会更高些。”记者以投资者的身份向某股份制商业银行支行的客户经理咨询购买外汇理财产品时,该客户经理建议说。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整理发现,上述零负收益的产品几乎都是结构性理财产品。

研究机构:

市场大背景是主要因素

        普益财富研究员张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外汇理财产品出现零收益或负收益的情况,市场背景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

        他分析说,在市场的大背景下,零负收益特别是负收益的很多产品都是去年挂钩商品类的产品,这些产品多数是去年上半年发售的,到下半年七八月份的时候,商品市场出现很大的转折,所以今年到期时往往会出现“颗粒无收”的结果。

        他进一步分析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整个商品市场包括资本市场受到较大冲击,理财产品收益的下跌幅度是超过很多银行产品设计时所预计的。

        张星指出,在零负收益的外汇理财产品中,亏损最严重的是4月份到期的一款产品,大约亏了10%,相比来说,比直接投资资本市场风险要小一点,因此购买外汇理财产品仍是可投资的一种方式。“多数外汇理财产品设计出来都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和逻辑性,存在隐患的只在少数。”他说。

        “2008年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可谓风云突变”,前述经理在接受记者正式采访时指出,受去年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影响,外币理财遭遇了较大挫折,随着各国不断降息,外币理财产品收益不断下滑,部分外币理财产品投资价值也大幅下降。

        据了解,因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多国家去年纷纷降息,致使外汇理财产品的收益日渐萎缩。当前国内已有不少银行停止发售固定收益外汇理财产品,仍在发行此类产品的银行,也以短期限产品为主,收益较微薄。

        今年9月以来,除工农中建等四大国有银行相继调高美元、欧元、港元等外币品种的存款利率外,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也开始开展调高外币存款利率的动作,外币存款利率的上升,使得部分外币理财产品的收益已经不如直接将外币存进银行。

银行人士:

零负收益是必然存在的现象

        “零负收益的现象是必然存在的,银行是否如实告知投资者产品结构,是否发售给适合的投资者这些因素都相当重要。”某国有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高级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出现零负收益的现象是很正常的,从理财产品角度讲,银行肯定会明确约定产品的收益区间,正是因为收益区间有波动性,银行才能提供比存款高的收益率。”

        他表示,整个外汇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低本身与结构性产品的特点相关,结构性产品无非是给存款加入更多特性,这涉及到衍生产品的使用和更多的期权,如挂钩黄金、汇率等。

        该经理分析,在低利率的环境下,市场波动性又很大,用以构造结构性产品的花费较高,所以会造成外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较低的现象。

        随着澳元的率先加息,投资者多希望于借加息的东风购买外币理财产品。有专家指出,外汇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只是一个估计值,不是最终收益率,且外汇市场波动较大,提防汇率波动风险,不要对理财产品的收益预期过高。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