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头条

每经网首页 > 头条 > 正文

被“动态微调”撞了腰A股战栗一周

2009-08-08 02:36:40

每经记者  姜艳艳  马超彦

  本周三,央行在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度提出“动态微调”,狠狠地撞了一下股市的“腰”。近几日A股呈现“惊弓之鸟”似的剧烈调整,与“动态微调”这一表述的关联颇大。本周五,央行副行长苏宁强调:微调并不针对货币政策,且仍将坚定不移地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至本周五,A股创下近23周以来的最大周跌幅,上证综指收报3260.69点,全周下跌4.44%;深证成指收报12975.26点,全周下跌5.09%。本周两市日均成交3489亿元,较上周3695亿元略有萎缩。  

    周五,沪指在失守20天线后市场极度恐慌,盘中更一度跌去百点。上半年单边上涨的格局悄然转变,货币政策现微调信号、股指面临调整风险,市场陷入了一场“高纬度战栗”的恐慌中——在惊心动魄的一周后,投资者是走是留?

风险值得警惕

        “还很难判断是否流动性拐点已到,因为这需要根据下一步的宏观经济数据边走边看,但是,市场存在的风险已经值得我们去重视了。”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如此表示。他认为从下半年开始,流动性过剩的程度将处在持续的下降和弱化过程中,甚至微调政策调着调着便成为了超调,不过他一直强调还要“边走边看”。

        但是从中期来讲,高善文并不是很担心,“流动性在下半年全面转向紧张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可以说现在货币政策面临着高度风险。”渣打银行中国研究部主管王志浩(StehpenGree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上半年新增信贷高达7.37万亿元,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年全年的信贷投放量,由此产生的一个问题是信贷的超增长必然引发资产价格的大幅上涨,甚至出现泡沫。对此,王志浩指出应吸取日本80年代“泡沫经济”的教训。所以王志浩认为,货币政策未来可能由超级宽松转向微调,再逐步转为中性。

        安信证券研究认为,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反映出央行对货币供应量的过快增长、通胀压力以及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机制等问题的关注度有所提高。

中期调整或就此展开

        流动性是支撑股市上涨的主要动力,近日宽松的货币政策出现了调整迹象,股指也应声下跌走出了三连阴。高善文把这次调整暂时看作是一次中期调整,“现在仅是调整的一个开始,未来有翻空的可能。”

        与高善文观点相呼应的是联合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磊。陆磊认为,上半年超过7万亿的新增贷款令市场完全进入了  “过度宽松”而非“适度宽松”,如今的政策微调必然将政策重新引回“适度”之下,那么完全依靠流动性推动的上升态势无法获得补充。

        “即便全年放出10万亿贷款,下半年也只有3万亿左右的放贷空间,数量缩小到了上半年的一半。”陆磊表示,即便管理层希望投放更多的货币以刺激经济,而现在政策不出现微调也无法刺激贷款的进一步扩大。“今年一季度,4万亿投资项目中的央企项目已被瓜分一空,二季度地方政府主推项目也被瓜分一空,再剩下的项目则无疑会有更多的风险和难度,商业银行无法将大量贷款从容放出。”

        因此,即便不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已经步入高价行列的A股或许也将面临难以为继的局面。此次央行“动态微调”的表述,无疑为市场变化形成了心理助推。

        7月29日的暴跌堪称本轮调整出现的“先兆”。就连一直坚定唱多A股的摩根大通也发表评论认为“A股已成全球最贵市场之一”。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市场主席李晶在该报告中表示,与国际主要股市相比,A股市场成为了目前全球估值最贵的市场之一。伴随大盘上涨,估值风险也在逐步加大,盘面短期大幅上涨积累大量获利筹码,短期市场面临一定技术性调整压力。

        李晶表示,除股票估值较贵外,经济的增长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首先,上半年经济的复苏过于依赖市场的流动性增加和政府的财政刺激政策,随着下半年刺激政策的淡出,经济增长的新增推动力将来源于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其次,就业情况依然严峻;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虽然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但二季度居民收入同比增速比一季度有所放缓;最后,今年前6个月全国新增贷款总计7.37万亿元,超出去年全年的规模,也超出官方全年5万亿的目标,市场担忧银行未来呆坏账增加以及项目的重复建设。

        “让我们往后看4~5个月,那个时候现在的所有问题都不会再称其为问题。”陆磊表示,“到今年年底,美国经济情况究竟如何就会显现,市场也会在全球经济是否集体复苏上达成一致看法。如果美国经济转好,那么美元低利率就是没有道理的,一面倒炒作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力量自然不会那么强烈,市场也会进一步企稳。”

        陆磊表示,对于A股来讲,判断其走势首先要判断货币政策是继续像上半年那样过度宽松还是转到适度宽松。从各种分析来看,无疑是要回到适度宽松的,再加上此前的走势一定程度上有透支下半年业绩增长的可能,因此A股就此展开一段调整是非常必要的。

战栗背景

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A股仍有暖意

每经记者  曾子建

        战栗的一周,背后最直接的原因是投资者的心态,已经较前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投资者担忧货币政策的“微调”将引发股市的巨震,做多的积极性在逐渐丧失。

        在这一周中,投资者的心态同样在战栗。那么,拨开市场的迷雾,或许有助于投资者冷静思考。

不利因素:

楼市突变  牵动市场神经

        房地产市场,无疑是能够带动整个经济向上运行的重要动力源。然而,近期楼市却从前期的火爆局面,突然出现了许多负面的消息。从周环比角度看,已公布数据的14个城市中,有11个城市的房地产交易量下滑。与2009年6月周平均值相比,15个城市中有7个城市的交易量下降。

        分析人士认为,房地产销售面积的下滑,背后是一系列利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期,已有不少购房者因为贷款政策的“微调”,而暂时放弃了购房计划。开发商获取银行贷款的难度在增加。

        房地产市场的突变,自然引发地产股近期始终表现不佳。尽管本周四地产股一度崛起,但周五再度表现疲软。地产股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后市大盘的走向。

信贷数据大幅下滑

        本轮行情,宽松货币政策无疑是最大的利好因素之一。今年上半年,平均每个月新增贷款1.228万亿元。不过,已有报道显示,7月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仅约为1700亿元,农业银行更是曝出负增长。按照四大行一般占全部新增贷款40%的比例推算,7月份我国新增信贷将  “跳水”至不到5000亿元。

        有分析师担忧,第三季度很可能将成为信贷数据的“拐点”。

IPO加速增加扩容压力

        IPO近期明显加速,同时创业板的进程在加快,红筹股的回归也已被提上议事日程。有消息称,中移动最快将在明年回归A股,此外,中海油、联想集团等也都想搭上顺风车。如此“批发式”的扩容,大盘还能承受吗?

利好因素:

经济复苏支撑  成交活跃

        本周市场,做多的氛围正在逐渐消失,似乎中期调整正在酝酿之中。不过,投资者也不宜过分恐慌,因为战栗的一周中,仍有一些因素值得关注。

        首先,虽然出现较大震荡,但两市成交量并未明显回落。本周沪市成交11526.2亿元,仅较上周回落了958.4亿元,但较前一周依然增加了近500亿元。分析人士指出,调整市场中,只要市场成交依旧活跃,就还没有到彻底见顶的时候。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盘跌得很厉害,但机构大规模撤退的迹象并不明显。从沪深交易所公布的龙虎榜信息来看,机构专用席位基本还是买卖实力相当。一些个股虽然出现不少机构专用席位的净卖出,但同时净买入也相当踊跃。这显示出机构在目前点位出现了较大的分歧,但还没有到集体撤退的时候。此外,在部分个股中,机构依然在大规模介入。如浙江医药(600216,收盘价31.78元),连续两个交易日都有机构在巨额净买入。北方股份(600262,收盘价14.85元)也类似。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是支撑股市运行的基础,是宏观经济的复苏趋势并未改变。据报道,国家发改委下属的一家机构相关负责人日前做出预测,预计今年GDP增长有望达8.3%。市场普遍认为中国经济今年完成“保八”目标已无悬念,甚至可能略超目标。有分析师预计,综合来看,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速有望达9.9%左右。

        下周统计局将公布7月主要经济数据。有专家预计,7月CPI和PPI可能继续在低谷徘徊,工业增速则有望进一步反弹。大部分的预测数据显示,7月CPI可能同比回落1.7%~1.9%,因此中短期来看,我国目前的通胀压力还并不明显。

        只要经济回暖的趋势不变,那么股市的基石也仍然牢固。不少分析师表示,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市场还具备进一步泡沫化的空间。

战栗市况

连续杀跌市场恐慌毕现

每经记者  刘明涛

        疯狂的背后总藏有脆弱的心灵。A股市场在牛年确实“牛”了一把:中小散户们在疯狂,大户们在疯狂,基金私募们同样在疯狂。

        曾有这样一句话形容8月以前股民们的心态——“不满仓操作,你都不好意思跟朋友打招呼”,“死了都不卖”再次成为股民们主要的操作手段。然而在疯狂的同时,投资者却渐失风险意识,当风险真正到来之时,惊慌、失神、恐惧再次侵袭每个人的心头。

        本周后半周不断的跳空低开,盘中跳水一次又一次打击着投资者的信心。周五,市场在早盘整理后不久,终于未能抵挡住巨大的抛压,上演了惊魂一刻,沪深两市纷纷跌破20日均线。

市场风云突变

        涨、涨、涨!当周一记者踏入某营业部时,股民们欢呼雀跃,为股指再创新高而喝彩,资深老股民李先生兴奋地与记者聊天,“股市大跌就要勇于买入,上周三的狂跌给我了抄底的机会,现在又赚了不少啊。市场深度回调就是为了下一次的新高蓄势。”

        不过沪指周二早盘创出新高3478点后便调头向下,下午开盘后不久更是急速下跌,投资者面对高位的剧烈震荡,已难以保持原有的镇定。

        周三、周四,记者再次走访各大营业部时,股民们前期喜悦的表情已经被迷茫、恐慌所替代。见到李先生时,他告诉记者,“市场双顶要形成了,割肉跑吧,再不走就没有机会了。”

        在连续两个交易日下跌后,周五尾盘时,市场再现大量恐慌性抛盘,股指快速下行。两市仅不到200只个股上涨,1500多只个股出现下跌。

        从板块来看,有色金属、煤炭、地产以及钢铁板块周五跌幅较大,而生物制药和金融板块则比较抗跌。另外成交量较前一交易日再次缩量,沪市昨日成交1896.47亿元,近10个交易日首度减少至2000亿元以下,深市同样也缩量明显。

        有市场人士认为,成交量的继续萎缩,说明目前场外资金观望气氛较浓,各路资金无力做多,而前期涨幅过大的热点股周五跌幅居前,说明资金在市场不稳定时追涨杀跌情况加剧。

机构资金集体杀跌

        公开交易信息显示,前期猛追热点的机构出现在大举卖出名单中。

        近期股价多次涨停的澳洋科技(002172,收盘价13.91元)周五以跌停收盘,盘后交易信息显示,两个机构分别出现在该股卖出席位的1、2名,分别抛售了2099.51万元和1300.31万元,并且没有进行买入操作。市场人士认为,从该股近期交易情况来看,机构参与积极,多次进行买入操作。

        从周五复牌的莱钢股份(600102,收盘价15.54元)也可以看出机构在加速出逃。莱钢股份于7月10日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虽然复牌后以涨停报收,但是机构资金并不看好其后市走势,仍在大举抛售。据数据统计,周五该股买卖前五名席位均为机构,但卖出量却远远大于买入量,其中有一家机构卖出多达1.3亿元,5家机构合计卖出合计高达3.2亿元,而5家机构买入量仅为1.17亿元。

        通过机构的资金流向可以看出,在本周市场大跌时,机构资金也在拼命杀跌,恐慌性地大量抛售所持股份。

战栗之后

风险渐增  战略看空战术做多

每经记者  毛晋楠

        8月第一周的行情,未能延续强势格局,市场的剧烈震荡远远超过了前7个月,这不禁让人感到战栗。

        技术形态上,“死亡之星”、“三只乌鸦”两大看淡指标接踵而至,5日、10日、20日均线相继告破,30日均线岌岌可危,短期的双顶似乎正在构筑。不过,技术派人士认为,目前并不能得出大盘一定会见到中期顶部的结论。

        作为双顶形态,需要跌破颈线位才算成立,目前上证指数的颈线位置在3200点一线,如果大盘能在下周守住3300点关口,那么,双头就暂时不会成立,市场仍然可能再度创出新高。

        从时间来看,市场在8月上旬就见顶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宏观经济数据正在明显好转,这也是支持市场进一步上涨的最重要理由。

        民族证券认为,整个8月不会出现进一步的大跌,行情继续反复的可能性非常大,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的风险也在增加。关键的时间将会在8月下旬或9月初,届时,市场或许才会真正迎来一次调整。

        当下的市场该如何操作呢?一位私募人士说:“对付目前市场的16字方针——两眼看空,两手做多,换股要快,操作要狠。两眼看空是战略,两手做多是战术,既可防止踏空,也可防止风险。”

        不过,对于中小股民而言,控制风险依然是首要的任务。华龙证券分析师黄昌全认为,大盘出现阶段性调整的风险正在加大,纵然3478点不是最高点,但连续的回调已经给出了明确的减仓信号。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