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大摩:好于买美债 不必为“过度投资”担忧

每日经济新闻 2009-07-30 08:34:22

      每经记者 马骏骎 发自上海 

      随着中国经济的回暖,市场开始担忧中国的“过度投资”问题。但是昨日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却驳斥了这种担忧:中国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所进行的高速投资,从长期看是资产配置的理性选择,从短期看则是应对经济周期的必要措施。这个问题的另外一个关键,在于中国庞大的固定资产投资的机会成本其实是投资美国国债的收益。简单地说,考虑到高企的储蓄率,如果不扩大投资,这些储蓄很可能最终都会被用于购买美债。而这显然是更糟糕的选择。

        建铁路VS买美债

       在大摩看来,关于“过度投资”问题的复杂争论背后,其实需要在两个选择之间做出决定:到底是“在中国建更多铁路”,还是“去美国买更多政府债券”?

        王庆指出:“从生产和盈利角度看,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巨大而积极的外部作用将有利于私人投资者。而从中长期看,当经济周期正常化之后,我们预期资本账户可进一步开放,这会使中国外向投资加速,从而为解决所谓‘过度投资’问题带来额外的帮助。”

         他认为,在谈论高投资率的同时,必须考虑到中国储蓄率居高不下的事实,否则这样的谈论是没有意义的。而且我们目前面对的是一场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刺激政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储蓄率高企的背景下,可以替代高投资的唯一选择可能就是购买更多的美国国债,而对于美债,市场已经形成一致的负面预期。因此王庆指出,中国大规模投资项目的机会成本相当低,如果考虑到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潜力,这一机会成本甚至可能为负,因此基建投资无疑是更好地处置中国储蓄的选择。

        基建投资为消费奠基础

        王庆指出,中国此轮投资加速主要集中于过去几年中落后于其他一些投资类别的基建领域,而不是已经产能过剩的制造业。

        并且,此轮基建投资项目主要包括铁路、城际地铁、农村基建、低收入住房、地震重建等。与亚洲金融危机后的那一轮增长相比,虽然两次投资领域的增长在外部经济受到负面冲击时都有助于提升国内需求,但他们的政策意义是不同的:相比之下这一轮增长将有助于城市化进程,为今后几年的消费潮奠定基础。

        在王庆看来,关于投资高涨,真正值得担忧的是两个问题。第一,需要警惕高速投资增长并没有服务于那些可为日后消费增长奠定基础的领域。第二是固定资产投资的融资问题,王庆认为公共项目的融资应该尽可能使用财政手段,而不是私人渠道和银行信贷。“这更关乎于融资的透明度和可信度,而不是银行的贷款质量问题。”
 

责编 韩启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