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更多

每经网首页 > 更多 > 正文

多哈谈判若达成中国农产品关税或降至13.3%

2009-07-30 02:59:11

每经记者  何珺  发自北京

        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中心(ICTSD)日前发布了《2008年12月农业模式草案对中国的影响》一文,报告预计,中国的农产品关税可能将从目前的15.76%降低至13.3%。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该报告的作者——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贸易系田志宏教授。

        田志宏在报告中称:“中国的农产品平均税率从2001年的21%降到2005年的15.76%,降幅达到了67%。”他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农产品市场保护程度最低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农产品关税平均税率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

        “乐观估计,下降两个百分点,协议是可以达成的。”他预计,中国的农产品关税可能从目前的15.76%降低到13.3%,净削减幅度为15.6%,但前提是世界贸易组织(WTO)多哈谈判达成协议,并给予中国新成员待遇等有利条件。

        “若贸易完全自由化,2015年中国将减少6.6%的农民就业和3.1%的农民收入,这一损失在全球范围内最为突出。”田志宏告诉记者,虽然中国将为关税的降低付出一定代价,但是13.3%的关税中国是可以接受的。他强调,不能只单方面要求中国减关税,若其他国家不让步,或在减少的过程中“掺水分”,这就可能导致谈判不成功。

        如果关税进一步减低,是否意味着贸易逆差继续加大,田志宏的答案是否定的。

        “一方面,如果其他国家修正了对中国的不公正待遇,我国的出口量也会增加,而且因为其他国家关税基础值高,降低的空间可能更大。另一方面,去年的贸易逆差主要是由棉花和大豆等进口的刚性增长形成的,同时去年农产品价格暴涨,所以,我认为181.6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不是常态。”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武拉平表示,我国在入世之初就承诺降低关税,现在看来关税仍有降低的趋势,但是降低的空间有多大还难以定论。他认为,对中国来说,关税降低导致进口增加未必是一件坏事。如果中国进口的种植作物全部由国内生产的话,我国的耕地面积还需要增加13%~15%。因此在中国目前土地资源稀缺的情况下,进口是必要的。

        一些媒体表示,这份以去年12月发表的最新谈判文本为基础的报告表明各国正在努力重启历时八年的多哈谈判,并将于明年达成协议。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