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更多

每经网首页 > 更多 > 正文

三座大山压顶 大小非减持加速

2009-06-20 02:01:34

每经实习记者  王炯业

        今年以来,上证指数涨幅近60%。在度过了1至6月份限售股解禁平稳期后,即将迎来7月份解禁高峰,解禁数量高达1875亿股,而今年前6个月限售股解禁总量才约1173亿股。就在这一“非常时期”的前夜,本周有超过20家公司发布减持公告,让本来欣欣向荣的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

市场现象

解禁速度明显高于5月

        根据WIND统计,5月上市公司发布减持的公告中,股东共减持8.46亿股;而6月份截止到昨日,上市公司发布减持公告中的股东已减持了7.2亿股。从减持金额上来看,5月份减持金额为69亿元,而6月份到目前为止减持金额已达61亿元,很明显各大公司近期不断减持,而且速度明显高于5月份。

        从近期情况来看,数据显示,6月1日到5日,金风科技(002202,收盘价29.30元)七大核心高管合计卖出1813.91万股,一周套现6亿元,其中董事长武钢和总裁郭健分别套现约1.42亿元、1.05亿元,成为本月高管“套现之王”。从5月15日至今,福晶科技(002222,收盘价8.69元)公司董事长陈辉、董事兼总经理谢发利、副总经理陈秋华3名高管减持了公司243万股,共套现2200余万元。莱茵生物(002166,收盘价35.04元)自然人股东杨晓涛于6月18日分别通过二级市场和大宗交易共计出售323.53万股,套现1亿元。

        种种迹象表明,6月份上市公司股东减持正在加速。西南证券研究员张刚表示,6月份之所以减持再现高潮有三大原因,而接下来中报窗口期也即将来临,高管减持必将受到限制,加上近期大盘又一路高歌,投资者产生恐高心理。从常理来看,上市公司的股东都希望在高点减持公司股份,以获得丰厚的收益,而不是在下跌环境下减持,增加自己的投资损失。

减持原因1

市场扩容的压力

        张刚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新股发行正式重启与即将来临的解禁高峰将使市场扩容,资金面临一定分流压力。7月份的解禁高峰与新股发行正式重启,市场资金面和信心都将受到一定的考验,在这个时候减持也就不足为怪了。

        中投金融工程分析师徐鹏也有同样的观点。他认为,新股发行开闸后市场必将扩容,资金也将随之分流,并对大盘形成一定的压力。虽然之前股市在4万亿等经济政策刺激下持续创出新高,在央行信贷规模增长下,资金面略显宽裕,但是新股发行重启对二级市场资金的影响历来都是偏负面的。

        数据统计,如果将新股发行只暂停1个月的情况排除,自1990年A股市场创立以来,共发生7次IPO暂停、6次重启。虽然从这6次重启首日及重启后一周的市场表现来看,新股发行重启后一个月内股指上涨概率达到8成以上,不过随着信贷投放逐步减弱,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强,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可能就没有以前那么好了。而随着将来大型国企IPO,冲击力度也会加大。所以说,市场对流动性的担心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成为了近期减持加速的原因之一。

减持原因之2

中报窗口期的压力

        上市公司中报即将在7、8两个月份陆续来临。一位私募人士表示,由于在中报“窗口期”禁止高管减持,加之目前国内外经济情况并不明朗,所以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东都希望赶在中报窗口期前进行减持。

        证监会严格规定,为避免涉嫌内幕交易,高管禁止在定期报告公布前30日内、业绩预告快报公布前10日内的“窗口期”内买卖其所在公司的股票。上述私募人士告诉记者,基于这一原因,在4月底年报、季报披露全部结束后,高管们就会选择在五六月份集中减持。特别是6月份,因为后面7、8两个月上市公司将要披露中报,所以减持的压力愈发明显。

        根据WIND数据统计,沪深A股已经公布中期业绩预告的604家公司中,除去18家不确定公司,预计亏损的公司达377家,占比达64%,其中首次亏损的有106家,而剩下预计盈利209家公司中,有近一半公司利润增幅仅是略微增长。很明显即将公布的中报存在亏损的公司较多,而已经预计盈利的公司也存在不确定性。

        最后,该人士还表示,上市公司高管的大量减持,从某个方面说明对公司未来发展信心不足,因

此中小投资者应注意其中的投资风险。

减持原因之3

大盘屡创新高的压力

        据统计,股指今年以来涨幅已经近60%,屡创新高。从估值的角度来看,目前深沪A股平均PE已达30多倍,高估值风险加大;从技术分析角度来看,上证综指2635~2668点的缺口始终没有回补。而周线缺口的必补,使得技术分析者谨慎有加。

        大摩投资指出,今年的行情跟以往上涨行情初期一样,在上涨的过程中不断有人唱空,这是行情第一阶段的特点。当上证指数在2800点附近时,畏高的投资者更是不断减仓,甚至清仓,盘中指数的每一次震荡均让许多投资者感到“狼来了”。但在“狼来了”的呼声中,指数却又再次创下了新高,金融、地产、煤炭、生物制药、重组股等强势依旧。再加上新基金的发行,新资金的流入,所以推动了行情的震荡上行。

        张刚告诉记者,在这样的情况下,上市公司股东们对大盘后市走势出现了犹豫,恐高的心态更为突出,而上证指数就像脱了缰的  “野马”连续攀升,这让手握大量筹码的公司股东们加速了逢高减持的脚步。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