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基金

每经网首页 > 基金 > 正文

冲刺排名 2600点上方重仓基金骑虎难下

2009-05-23 03:18:27

每经记者  巩万龙  李娜  别冶

        基金整体保持牛市水平的高仓位似乎铁板一块,追寻基金高仓位的背后,却不难发现,趋势之争已成做多的分歧。

每经记者  巩万龙

        2600点之上的基金似乎游走于疯狂和恐惧之间。

        市场向上的步履已显得异常艰辛,基金似乎已无路可进;业绩排名的压力,基金又不愿向后撤退。

        看看基金的动作,听听基金的声音,再想想基金的苦衷……或许你就能发现目前的市场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趋势之争

看空基金经理越来越多

        连日来,节节攀高的上证指数失守2600点关口,金融、地产、煤炭等大市值板块纷纷回落,散户又一次惊慌失措。反观机构投资者,基金整体保持牛市水平的高仓位似乎铁板一块,追寻基金高仓位的背后,却不难发现,趋势之争已成做大的分歧。

        “这还不明白?高仓位不减仓,是因为大家对趋势看法一致。你看这几天还是有股票涨得不错,所以没有问题的。”深圳某基金公司基金经理显然看多后市。

        根据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测算,近一个月以来,基金仓位一直总体保持不变,而且股基仓位平均高达82%。德圣基金研究中心认为,虽然经过持续上涨及仓位调整后,目前基金普遍维持高仓位,仓位策略也全面转向牛市思路,但整体来看,5月前两周内基金短期波段性操作明显,基金在仓位调整的方向选择上并没有盲目而动。

        不过,这位基金经理并不代表整个行业的观点,面对快速上涨的行情和估值,看空市场的基金经理越来越多。

        “我个人觉得还是震荡,金融、地产股估计还得歇一歇,所以我个人还是偏谨慎一些。”上海某合资公司基金经理向记者说道。

        记者调阅数据发现,上海这位基金经理为自己的谨慎付出了“代价”,其管理的两只股债平衡型基金业绩均约为22%,业绩排名靠后。

        光大保德信均衡精选基金经理许春茂指出,微观层面企业利润的变化,将落后于宏观经济数据的变化,由于目前企业利润总体水平还处于恢复阶段,这将有可能压缩股指的上升空间;此外,由于贷款新增规模不可能一直维持一季度的高水平,同样将使得市场充满不确定性。

排名之困

很多仓位是被动加上去的

        “今年我们的目标就是尽快要把去年的损失捞回来!”记者曾经不止一次听到基金经理如此表态。

        去年的集体性亏损,使基金经理的权威性受到极大挑战。今年迅速崛起的小牛行情中,后知后觉者和先知先觉者之间的业绩差距逐步加大,陡然上升的排名让基金经理感到压力。

        “现在这种市场,基金的仓位是降不了,仓位提到非常高的位置,做波段,跌了就买点,涨得多就卖点。因为很多基金的仓位是被动加上去的,有踏空的基金大盘跌了就加仓。”深圳某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

        根据wind统计显示,截至昨日,今年所有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单位净值平均涨幅为34.6%,有50只股基业绩超过40%,有7只股基业绩不足20%。股基业绩两极分化现象极为严重,开放式股基业绩前三名业绩均超过52.5%,倒数三名业绩均不足16.5%。

        排名犹如一把利剑悬在基金经理头上,又要保住收益,又要布局未来,面对近期市场的大幅震荡,基金的矛盾心理可见一斑。

        “经过去年的暴跌,基民都不信基金经理了。”深圳某基金经理曾向记者抱怨,基金经理的牛市神话已经过去了,今年不得不面对实实在在的业绩排名压力。

        5月即将结束,在剩下的一个月里,基金上半年业绩排名进入冲刺阶段。尽管拿下了30%的收益,但这位基金经理并不敢放松。

        “虽然今年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谁敢松劲呀?”这些看法几乎成了多数基金公司投研人士的口头禅。

资金之惑

老基金遭遇赎回压力

        看多不做多,看空不做空,这或许是基金最好的写照。后续的资金情况如何呢?老基金面临赎回压力,新基金也迟迟不建仓。

        曾经让基民伤痕累累的老基金,今年以来净值普遍上涨,深套一年的基民终于渐渐解套,基金遭遇赎回压力似乎已成必然。

        天相投顾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基金整体遭遇净赎回,净赎回份额为2696.14亿份,赎回比例为10.77%。其中,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指数型三类基金分别净赎回191.19亿份、73.41亿份和57.08亿份,赎回比例分别为1.78%、1.27%和3.59%。债券型基金累计净赎回664.45亿份,赎回比例高达38.17%。

        实质上,今年一季度末,股票方向的基金业绩还未大面积回到5000点水平,但目前超过30%的业绩显然已离成本线越来越近。为了预留充足的资金,老基金要准备现金应对赎回,这对基金仓位进一步提升构成了制约。

        另一方面,没有排名压力的新基金入市步伐比较慢,今年3月初成立的新基金净值最多也不过10%。

        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21日,2009年启动发行并已宣布成立的34只新基金共募集资金884.48亿元,其中偏股型基金集额为620亿元左右,占近七成。而这34只新基金中,偏股型基金24只,占比也是七成。

蓝筹之险

大有独木难支的态势

        年线失而复得后,市场一路疯狂上涨,以金融、地产为主力的蓝筹股一度独领风骚,带领上证指数飙至2600点高地。但好景不长,上周一开始,市场震荡调整,近期更是大幅下跌,蓝筹股大有独木难支的态势。

        根据wind统计,在沪深300指数的标的股中,本周累计出现上涨的品种仅81只,上涨品种多集中在煤炭、有色、钢铁、汽车和能源等蓝筹股,题材股也有小幅上涨。也就是说,本周有将近73%的沪深300指数品种出现下跌,金融、地产、食品饮料和交通运输等板块跌幅较大。

        长信基金安昀表示,未来市场存在两种可能性:第一,盈利预测大幅上调,摊薄市场的动态市盈率,简单测算,如果要把全市场2009年PE摊到20倍,则2009年盈利需要有30%的增长;第二,市场通过估值的下跌来缓解估值压力,比如说20%的调整,也就是跌到21倍左右,估值压力就会减小许多。

        有趣的是,前一周似乎铁板一块的蓝筹股本周出现大分化。银行股中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的表现大大减弱,工行、建行和中行等指标股苦苦支撑着市场。地产股中,前期补涨的万科逐渐下跌,金地集团和保利地产等强势地产股出现暴跌,但泛海建设等二三线地产品种继续上涨。

        “我们认为第一种可能性很小,2009年虽然经济在复苏,但是企业盈利能力依然很差,要达到30%的增长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市场以一定幅度的阶段性调整来缓解估值压力的可能性更大。”安昀谨慎表示。

仓位分析股票型基金仓位再拔高

每经记者  李娜

        本周股市出现较为明显的调整迹象,但基金并未对市场的调整作出反应,少部分基金选择减持,但偏股基金整体仓位水平仍然小幅攀高。相当一部分偏股基金已接近满仓运作,表明牛市化的操作特征仍然维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强化。

股基增仓1.88%

        据5月21日仓位测算数据显示,各类以股票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基金,平均仓位延续了上一周的上升趋势。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4.08%,比前周上升1.88%;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为77.19%,相比前周上升0.95%;配置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66.48%,相比前周上升1.97%。测算期间沪深300指数下跌1.53%,扣除被动增仓效应后,三类偏股型基金平均主动增仓幅度均超过了1%。

        其他类型基金平均仓位也有不同程度升高:转债混合基金平均仓位41.2%,相比前周上升1.83%;偏债混合基金平均仓位21.13%,相比前周上升2.06%;保本基金平均仓位15.02%,上升1.57%;债券型基金平均持有股票8.83%,上升2.22%。

增仓基金趋多

        从单个基金来看,基金仓位操作仍有分化,但增仓基金数量占到多数。测算数据显示,扣除被动仓位变化后,5日中166只基金主动增仓幅度超过2%,其中主动增仓5%以上的基金有59只。减仓2%以上的基金仅有56只,主动减仓超过5%的基金有18只。

        从基金仓位水平分布来看,重仓基金(仓位85%以上)数量占比大幅上升7%至40.25%,仓位较重的基金(仓位75%~85%)占比下降近6%至21.98%;仓位中等的基金(仓位60%~75%)占比下降1%至20.43%;仓位较轻或轻仓基金占比保持在17%左右。

        从具体的基金和基金公司来看,5日增仓显著的仍然是仓位水平相对落后的基金;长城双动力、鹏华成长、海富通回报、长信增利等仓位低于60%的偏股型基金均大幅提高仓位10%以上。在减仓基金中,相当一部分基金可视为阶段性的灵活操作,如华夏策略精选、华夏大盘精选、富国天瑞、汇添富价值等。

增仓空间有限

        与股市缩量调整不同,基金仓位在策略上仍然保持着高仓位的积极姿态,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甚至已超过了2007年底上一轮牛市高峰时的水平,中线看多的信心似乎更加一致。接近满仓操作  (股票仓位超过90%)的基金数量77只,已占到偏股型基金的近30%。部分基金在近几周曾经调低仓位,但很快又将仓位补回,这验证了关于基金战术性调仓和波段性操作的判断。

        股市不断冲高时,部分基金开始警惕阶段性风险,但在操作策略上则不会轻易转向,原因在于迄今多数基金对后市方向判断的逻辑已经趋于高度一致。预计基金未来仓位水平难有进一步大幅提升的空间,在股市震荡的环境下,基金仓位水平也将保持高位震荡。在越来越多基金采取重仓策略的情况下,结构配置和选股能力将成为下一步业绩比拼的关键。

券商观点

共同加仓行为恐被市场证错

每经记者  别冶

        加仓、高仓位——基金近期较为一致的行动,向市场传达的似乎是对后市充满信心的态度和信息。然而,近期银河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基金仓位爬升,风险在酝酿。如此另类的声音,为在怀疑声中不断上涨的行情再次敲响警钟。

5月份基金仓位继续攀升

        牛年以来,A股市场这轮大的反弹行情已经持续了4个多月,上证指数从1820.81点狂涨至2597.60点,涨幅超过40%。在此期间,整个市场的态度从最开始的谨慎观望,到中期一致看好,再到当前的质疑声此起彼伏,后市将会如何演绎,无疑是目前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

        从近期基金的仓位动向来看,5月份,尽管市场震荡加剧,但整体而言,基金仓位仍在爬升。

        以股票型基金为例,银河证券研究报告显示,5月第一周(5月4日~8日)股票型基金仓位为80.00%,上周(5月11日~15日)仓位为80.51%。另据分析人士透露,据不完全统计,本周一至周四,基金整体仍出现较为明显的加仓迹象。不过,周五的下跌,可能令基金仓位发生一些变动。

        剔除股市上涨因素,上周股票型基金主动增仓0.45%,偏股型基金主动增仓0.16%,平衡型基金主动增仓则达到1.2%。银河证券分析师刘志晶认为,目前市场的高估值尚未得到公司实际盈利能力的支撑,但在政策刺激和流动性持续推动下,市场仍存在乐观预期。

        事实上,自今年市场反弹以来,基金仓位整体处于上升态势。从银河证券统计的基金仓位趋势图来看,基金在历经1月份的短暂“蛰伏”期后,自2月份开始迅速提升仓位,至2月底,股票型基金仓位已由1月底的70%左右上升至接近80%;3月上旬,基金仓位出现浮动,在3月中下旬出现明显的减仓,仓位降至75%左右;而在整个4月份,基金又处于加仓态势,仅在4月底5月初时出现轻微的下降。

加仓不能代表市场动向?

        在银河证券的研究报告中,分析师刘志晶阐述了如下观点:

        在前期市场经历政策和流动性乐观预期下的逐步上涨后,上周的宏观经济数据和市场的大幅波动,明显令市场上的做多情绪有所冷却。但近期市场反复表现出的惊人做多能量,同样不可小觑。即便在基金仓位不断创新高的情形下,调整的潜在风险也同样在酝酿,如同3月中下旬那样,基金的共同行为同样可能会被市场证错。

        刘志晶告诉记者,“3月中下旬,基金持续两周降低仓位,表明基金当时看空市场,然而,与基金的操作方向相反,此间大盘一路上扬。有鉴于此,3月底4月初,基金又开始加仓。到了4月中旬,大盘已经超过2500点。事实上,今年这样的市场行情中,对于市场趋势的判断具有前瞻性的基金较少,这类基金往往业绩较好。但就整体来看,更多基金表现出来的是后知后觉、随行就市。但无论是侧重市场面的基金,还是侧重价值投资的基金,目前来看,它们的动向都不能作为对市场趋势判断的前导性指标,基金对于市场的影响力,已不如从前。基金不是市场的主导者,而是市场的追随者。”

        业界普遍认为,不同于2007年市场的单边上涨和2008年的单边下跌,2009年的震荡市才是真正考验基金能力的行情。今年以来,基金在市场强势反弹中业绩不俗,然而这种出色表现能否延续,仍为市场担忧。

颇似前年4000点后行情

        回顾2007年由盛及衰的市场行情,基金的操作轨迹或许能给当前令人感到迷惑的市场行情些许启示。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的市场状况,与2007年6000点前的市场走势颇为相似。

        刘志晶认为,“2007年的牛市行情,可以说是以基金为主导的行情,至少中后期的市场行情是基金主导的。2007年4000点至6000点期间,多数基金是看空做多的,即使在2007年10月(市场点位历史高位期),股票型基金仍出现过90%的仓位,仅有少数基金在操作上较为谨慎。此后,市场在短暂下跌后出现一段反弹,在此期间,基金先减仓,市场反弹后又加仓,但此时基金的仓位变动仅落后指数变动几天而已,说明基金对于市场的风险有所警觉。事实上,后来市场单边下跌后,基金出逃很快。”

        “目前的行情与2007年4000点至6000点的行情较为相似,基金仍可能是看空做多的。实际上,宏观经济还没有明确的复苏迹象,市场的反弹主要由流动性及政策利好推动,在目前市场上下犹疑不定的时候,政策性强心剂对于经济复苏是有利的,但对于市场来说,人为的干预不一定是好事,反而可能使市场与经济基本面的差距越来越大,从而加大市场风险。”刘志晶认为。

        相信2007年市场6000点的行情过后,不少投资者高位套牢、被迫割肉的创伤至今还在隐隐作痛,那么,在市场风险不断累积、市场方向尚不明确的时候,对市场保持一定的谨慎态度,或是更加可行的选择。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65072776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