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头条

每经网首页 > 头条 > 正文

详解中央技改专项资金 200亿撬动4600亿

2009-05-15 03:01:22

每经记者  文川  发自北京

        金融风暴肆虐之下,200亿技改专项资金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升级。此前,于5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今年中央将以贷款贴息为主,安排200亿元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受此消息推动,各省市大批企业正在加速申报技术改造项目。对于该项即将投放的技术改造资金,工信部装备工业司重大装备处处长杨栓昌表示,“我们期待200亿技改贴息资金发挥杠杆效应,带动新一轮产业升级。”

200亿资金详解

        今年初国家规划的4万亿投资正逐一细化落实。在这一过程中,技术改造作为一项产业政策被重点提出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单独把技术改造作为一个主题讨论,这在历年很少见。今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虽然导致我国出口受到巨大打击,但是另一方面也为我国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提供了一个机遇。”杨栓昌表示。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200亿贴息技改项目实施后,可带动全社会投资4600亿元。那么,这一杠杆效应如何拉动社会投资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业界对于国家给予200亿贴息政策反响热烈。但部分人士对此仍有疑惑。江苏省财政厅企业处一位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我们没有接到这200亿专项资金的有关通知,我们想知道这200亿专项技术改造资金如何理解?”

        “中央财政设立的200亿专项贴息资金是以企业项目为基础,而不是说准备200亿现金等待各地企业贷款。”辽宁省振兴东北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处处长宁国兴表示,“实际贷款数额将远远超过这一数字”。他认为,不光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也会为企业解决一部分贷款困难。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贴息补助资金的数额,对于企业的指导意义非常深远,地方财政可以根据这一比例进行调整。

        对此问题,新兴铸管副总经理曾耀赣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解释,“这200亿元不是直接用于企业贷款,而是用来补贴贷款的贴息。”他表示,“该贴息资金涉及汽车、装备制造、新能源、钢铁、纺织等10大产业,如果把这200亿元贴息换算成贷款金额,再加上地方财政的支持及其他方面投资,拉动的总投资将达到约4600亿元。”

        对于其中的杠杆效应,不少人士表示认同。万联证券分析员宋豹表示,“钢铁、纺织、石化、有色金属等10大产业的相关企业都在分享这一专项贴息资金。我们可以理解为,各家企业的贷款利息将直接从这200亿专项资金中得到补贴,即中央财政为企业支付了贷款利息以及部分补贴。”

        事实上,工业与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在两会期间针对上述杠杆问题已经作过详细解释。他举例说明,假设一个技术改造项目投资10亿元,企业作为投资主体至少拿一半的资本金;剩下一半银行贷款。如果中央财政贴息6%,这就意味着政府投入3%,可以带动97%的投入,投资拉动效果是30倍。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999~2003年国家实行技术改造贴息政策,共运用355亿元国债贴息带动了4354亿元投资,支持了2000多个技改项目。

民企期待突破

        随着国务院200亿贴息政策出台,各地企业正在掀起新一轮“技术改造申报热”。

        “我们正在通过多个途径进行项目申报。第一批申报是在今年初国家刚出台4万亿投资时,目前又开始申报第二批技术改造项目。”5月12日,常山股份(000158,SZ)证券代表张莉对本报表示。据她介绍,纺织行业今年初已经有企业获得了专项技术改造资金,如华茂股份(000850,SZ)等。

        在申请途径方面,张莉表示,“一方面可以通过行业协会进行申请,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向省、市发改委等部门申请。关键是项目要有技术创新的特色,特别要注意环保问题。”

        记者致电华茂股份,该公司证券部一位人士表示,“我们申请了9000万元的技改资金,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了2900万。”

        “我们很关注这200亿贴息资金的最新进展,不过有很多申请项目已经上报,辽宁省获得该笔资金的部分企业已经确定,后续申报还在进行。”宁国兴指出,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明确该项资金,预示着很快将到账。至于企业名单,宁国兴表示,一旦相关准备工作完成,国务院会向社会公布企业名单,并接受社会监督。

        沙钢集团副总经理贾祥瑢表示,按照以往的经验,民营企业获得该项贷款补贴的机会比较小,但今年公司加大了申请力度,上报了多个技术改造项目,希望得到更多扶持。不过贾祥瑢仍在担忧,因为以前上报的项目至今没有得到回复。

        另据工业与信息化部有关人士透露,由于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文件尚未正式下达,关于各大产业之间的贴息资金如何分配目前并不明朗。此外,对于该项资金是否会向民营企业开闸,工业与信息化部并未公开表态。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65072776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