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制造业困局加深:4月信贷大减108亿
2009-05-14 02:51:46
每经记者 胡俊华 发自上海
出口严重受损,拖累了制造业的发展,而由于在经济危机中丧失了竞争力,银行业逐渐下调了对制造业的信贷增速。
刚刚公布的4月上海市货币信贷运行情况,再次凸显上海制造业发展的困局。
央行上海总部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上海新增人民币贷款185亿元,同比少增255.6亿元;其中,中资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主要投向了第三产业,而制造业的贷款却大减108亿元。
现象:制造业低迷拖累GDP
昨日央行上海总部公布的信贷数据显示,4月份,上海货币信贷呈现存款持续快速增长、贷款增速放缓的运行态势,4月上海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185亿元,同比少增255.6亿元,较3月份少增742亿元。上海4月份新增贷款主要投向第三产业,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房地产业和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的贷款分别增加74.4亿元、42.3亿元和26.4亿元,但制造业贷款反而减少108亿元。
事实上,上海制造业的低迷已成上海GDP增速的最大制约因素。
参考近几年来上海市经济增长数据,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贡献度大约各占50%。但今年一季度,上海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43.42亿元,同比下降8.1%,延续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的下滑走势,今年一季度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仅39.5%,大大落后于第三产业的60.1%。
原因:结构调整遇上经济危机
对于4月上海制造业贷款的大幅减少,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上海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因为按照以往发展模式,上海发展制造业成本太高,不划算,因此将重点放在发展第三产业;二是由于次贷危机对外向型的上海经济已造成重大打击,出口严重受损,拖累了制造业的发展,而由于在经济危机中丧失了竞争力,银行业逐渐下调了对制造业的信贷增速。
孙立坚表示,上海产业结构的转型和调整,必然伴随着阵痛,但同时,这也必然是一个稳步推进的过程。上海经济的复苏需要时间,但一旦复苏,其持续效应会非常长,将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的引擎。
俞正声:上海制造业不能成“弃子”
上海的制造业拖累了上海GDP的增速,对制造业的银行信贷又在大幅减少,上海将如何面临产业结构调整之困?
5月11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举行的推进“两个中心”工作会议上,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表示,“有同志说,上海现在只搞服务业不搞制造业,肯定要完蛋。这话对。”俞正声还说,“不能简单弃置有发展潜力的制造业,靠制造业的萎缩来提高服务业的比例。”
俞正声称,一方面,要发展制造业中的服务业和在高端的制造业方面争取全国领先;另一方面,中低端的制造业也要发展,要引进优势企业。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65072776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