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14 02:50:41
分析人士认为,面对不确定的经济复苏步伐和 “朦胧”的通胀,今年内或难以进入加息周期,而当前调控手段会主要体现在公开市场,目的仍旧是保证信贷合理投放以拉动经济。
每经记者 陈珂 发自上海
近期,诸多信息显示,市场相信中国已经进入由降息周期向加息周期的过渡期。最新反映市场心态的证据是,12日招标发行的国家开发银行10年期浮息债遭遇热烈追捧,最终中标利率仅为2.80%(1年定期存款利率为2.25%),认购倍数高达5.43倍。
安信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刘海东表示,国开行浮息债受市场追捧,除机构资金使用压力、目前市场浮息债品种较少导致资金集中之外,市场机构对未来通胀预期升温、加息预期强烈是根本原因。
同时,从近两日债市收益率走势反映的趋势看,虽然短债收益率下行明显,但是中长债收益率走势保持相对稳定态势,也证明了上述观点。
美联储不久将开始加息?
为规避经济下行的风险,2008年最后4个月,中国央行连续降息五次,而今年则按兵不动。今年头4个月,我国新增贷款激增至5.17万亿元。4月末,我国M2余额为54.05万亿,同比增长25.95%,增幅比上年末高8.13个百分点;M1余额为17.82万亿,同比增长17.48%,比上月末高0.47个百分点。
实际上,在全球各大中央银行争先恐后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并投放大量货币以来,即使各大经济体目前仍处于通缩之中,但市场对经济一旦企稳后,大量货币流动所可能导致的通胀预期更为明显。知名利率计算公式 “泰勒定律”发明人约翰·泰勒当地时间周二在亚特兰大联邦准备银行会议上表示,据他推算,再过不久,美联储就必须开始移除多余资金并升息。他发明的定律显示,联邦资金利率目前适当的水平应该是0.5%。而在经历多次降息后,该利率当前介于0~0.25%之间。
用公开市场操作稳定流动性
不过相比于约翰·泰勒对美联储加息的明确判断,分析人士认为,面对不确定的经济复苏步伐和 “朦胧”的通胀,今年内或难以进入加息周期,而当前调控手段会主要体现在公开市场,目的仍旧是保证信贷合理投放以拉动经济。
“4月份再度疲软的出口数据显示,即使经济复苏也不会呈现直线上升态势。”昨日,花旗集团驻上海经济学家KenPeng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从今年1~4月数据看,中国扩张性财政在抵消外部需求疲软上成效明显,为确保经济持久复苏,宽松货币政策会被保持。
东方证券宏观策略分析师高义认为,即使未来有通胀隐忧,在短期内也不会引导政策的变化。“CPI等变化一般会比M1滞后8~9个月”,在M1、M2大幅提升的基础上,今年7月开始CPI也许会开始上扬。“但在宏观经济形势并没有出现大转折的情况下,央行宽松货币政策的取向不会发生实质性转变。未来货币政策可能会更多地倾向于用公开市场操作来流动性的稳定,刺激经济仍是当前第一要务”。
今年4月,面对1季度创出天量的信贷投放,当月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实现净回笼资金390亿元。而在4月信贷投放环比出现大幅下滑之后,进入5月以来,央行不再延续此前连续3周净回笼的策略,5月节后第一周更向市场投放净投放170亿元。从央行操作策略变化看来,也表达出政策面维持市场合理流动性的态度。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65072776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