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筹建贷款公示机制 中小银行有望分羹大项目
2009-04-02 01:51:01
每经记者 陈珂 发自上海
“我们正与银监部门联手建立大型项目贷款的信息公示机制,而不是项目方与银行已经签约后再告之公会。”昨日,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秘书长李源对 《每日经济新闻》透露。
今年以来,随着由政府主动的基建类大型项目逐渐增多,上海银监局及银行同业公会希望类似大型贷款融资需求能够事先向所有商业银行公开,以便各家商业银行有公平的机会参与,杜绝信贷资源被单一大型商业银行“垄断”。
上述“公示机制”未来有望在银行同业公会网络平台上实现,目前网络已进入试运行阶段。
今年多个项目采取银团贷款
上海银行同业公会曾倡议上海银行机构,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授信均以银团形式完成。不过要寄望资金实力强劲、营销能力强的大型银行提高“团队”意识,仍尚待突破。截至目前,在公会统一组织下的银团贷款仍未成行一笔。
“总体而言,中小银行银团贷款的参与度并不高。”昨日,一股份制银行公司管理部总经理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总部在上海的银行情况可能稍好。
不过今年这一情况正在发生改变。上海银监局3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9家金融机构与上海有关投资建设公司签约,金额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涉及签约项目11个,其中多个重点建设项目将采取银团贷款的形式。包括国开行、上海银行、浦发、中行、建行都曾作为牵头行,联合数十家商业银行签下了多项银团贷款,总规模已达数百亿。
前述银行公司管理部老总表示,今年国开行牵头的银团贷款比较多,而其中一个偶然性因素在于,当前正值国开行商业化转型,因此将一些期限较长的政府基建类项目拿出来转让给了中小银行。
推行银团贷款有阻力
来自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05年末,国内银团贷款余额为2337亿元,2006年末为3835亿元,2007年末为6078亿元。2008年末,我国商业银行银团贷款余额已达9566亿元。年均增幅都在50%以上。
中小银行由于自身实力原因,一直对推动银团贷款颇为积极。但一些还款来源稳定、投入产出比诱人的大型项目,当前已成为各家银行争夺的焦点,大型银行凭借更愿意自己“消化”,即使选择银团也更多倾向与自身“关系”较好的银行。
“建立公示机制也是希望中小银行有公平参与机会,同时更好地督促银行履行10亿以上贷款走银团的倡导。”李源表示,待“公示机制”运行成熟后,公会和银监局还有意进一步建立银团贷款二级市场信息平台,让各家银行可通过这一平台将所投资的银团贷款份额与同行直接交易。
但据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最新披露的信息,上海部分会员银行根本不重视银团贷款信息的上报,至今未报送银团贷款组团的信息。
业内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透露,当前银团贷款的阻力,不仅在于大型银行的“不积极”,大型贷款需求方也不愿意以银团形式融资。“当银行抱团后,银行方面议价能力无疑加强。”融资需求方更愿意跟各家银行单独接触以压低贷款利率。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政府主导的基建类项目成为银行信贷主要方向,“垒大户”现象愈演愈烈,或将导致监管机构更为严格的督促。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19家主要银行中,5000万元以上的大客户贷款占贷款总额比例约60%,已超过50%这一风险临界点。
“近期银监会已多次强调贷款过度集中的风险。”业内人士分析,从维护银行稳健经营的角度看,在推动银团贷款方面应该有更有效的措施出台。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 010-65072776
上海: 021-61213899
深圳: 0755-33203568
成都: 028-86516389 028-867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