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普:次级债冲击银行资本实力
2009-04-01 02:19:14
每经记者 胡俊华
商业银行通过发行次级债来补充资本充足率的通行做法或埋藏潜在风险。昨日,知名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发布报告称,次级债务工具能够增强中资银行的财务灵活性,预计未来两年大型银行此类债券的发行规模高达3000亿元。但对部分中资银行来说,这一做法存在风险。
标准普尔信用分析师廖强表示:“由于利润增速可能滞后于风险资产规模的增速,中资银行面临的资本充足率压力令次级债务工具成为便利且日益具有吸引力的选择。但是,如果一些银行只是将次级债务工具用作膨胀自身资本充足率的工具,以应对资产的过快扩张,那么它们的信用状况或将面临风险。”
报告指出,由于次级债务工具并不能真的增强银行资本水平,因此如果银行依靠发行这类工具来支持银行信贷的高速增长,银行的资本实力将面临下降的风险。
廖强表示:“尽管次级债务工具能够改善银行的财务灵活度,但资本实力下降所带来的冲击要远大于这种积极影响。我们目前认为各家受评级中资银行的资本实力足以支持或匹配于其评级,因此这些银行资本比率的温和下降不会导致评级下调。但如果银行资本比率严重降低,我们不排除对其采取负面评级举措的可能性。”
数据显示,2008年,中资银行共发行了总计724亿元的次级债和混合资本债券,较2007年发行量几乎翻一番。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 010-65072776
上海: 021-61213899
深圳: 0755-33203568
成都: 028-86516389 028-867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