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更多

每经网首页 > 更多 > 正文

从宏观调控调整看楼市走向

新华网 2008-11-13 00:00:00

    新华网北京11月13日电(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陈芳、宋振远、姚玉洁)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利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最近决定对宏观调控政策及时作出重大调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推出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安排了高达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对房地产市场走向将产生什么影响?

  保增长:房地产业将为扩大内需“加力” 

    人们注意到,国务院日前提出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中,第一个就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国务院10日召开省区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部署落实中央政策措施。会议提出的七项工作中,“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金融业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持续火暴,房价持续攀升。进入2008年,在国内宏观调控和国际金融危机双重压力下,房地产市场出现持续低迷的局面。 

    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10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6%,涨幅继续下降。新建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下降的城市在增多,其中深圳为-15%、广州为-7.4%。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土地接近一半是以底价成交,其中有10%左右遭遇流拍或流标。 

    上海银监局统计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上海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量分别为99.6亿元、45.7亿元和-28.8亿元,逐季下滑的趋势明显并首次出现负增长。相应地,个人住房贷款大幅回落。10月上海中资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减少21.1亿元,同比多减71亿元。 

    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去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3.7万亿元,增长24.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5万多亿元,增长30.2%。如果加上50多个相关产业,其投资接近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四分之一,对促进经济增长举足轻重。 

    中央近日出台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释放出“保增长”的强烈信号。而拉动投资和消费,房地产行业的重要作用不可替代。 

    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和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成功实现了“软着陆”。而房地产特别是住宅产业,成为当时“内需驱动”的发动机之一。 

    据专家测算,房地产业每增加100万平方米建筑量,就能吸纳30万人的就业。仅以今年北京700多万平方米保障房和“两限房”的开工计划来算,就能解决240万人就业,并带动钢材、水泥等市场需求。 

    有关专家提出,在扩大内需中,地方政府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另一方面,要避免经济结构中过分依赖房地产业。只有合理的产业结构,才能有效应对风险。 

责编 eward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