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中央财大绿金院高级研究员严展:以ESG视角应对“灰犀牛”,供应链脱碳是企业减碳重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5-26 00:47:52

每经记者 李卓 实习记者 杨昕怡    每经编辑 刘雪梅    

严展 受访者供图

5月24日,每日经济新闻与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联合举办了“供应链与反脆弱:重塑社会价值新路径”线上沙龙。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成果转化中心主任严展在沙龙上探讨了疫情下复工企业该如何反脆弱、如何打造企业社会责任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及物流企业如何做好ESG建设等问题。

“企业该如何反脆弱?我认为,企业需要了解风险,重视风险,提前布局对风险的应对措施。”严展说,“在评价体系中,我们原来最关注的是财务绩效指标,但研究发现这一衡量方式具有短视性,无法揭示企业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

除却传统的财务绩效指标,严展认为,ESG理念应该被引入企业的评价体系中,“ESG聚焦了企业非财务绩效的可持续发展表现,可以揭露企业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面临的环境和社会风险。”

严展在沙龙中还阐述了在评价体系中引入ESG视角的实际意义。基于绿色金融的发展大方向,严展认为,供应链“脱碳”是企业减碳发力的重点。

他建议,供应链体系的建设可以从核心企业出发,建立供应链各环节的碳核算体系,并结合互联网技术,开发供应链减排数据采集的软件工具或系统平台内嵌核算公式,做到准确且及时地掌握供应链环节的碳排放情况,再通过技术或管理降低单位产品或服务的碳排放。

“我相信未来国际的碳减排的标准互认将会成为大趋势,将减碳纳入到供应链体系,也将会进一步提升我国供应链的国际竞争力。”严展表示。

关于物流行业的ESG建设,严展从多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首先需要企业管理层重视ESG建设,自上而下推动这一战略,其次需要实现运输工具的清洁化和包装物的低碳化,还需要关注员工管理、物流行业的健康安全、客户关系、隐私数据安全和技术创新等方面。

“通过ESG建设,企业能够更好地融入国家绿色低碳的发展战略,也能激励企业研发采用节能环保技术,推动企业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目标去发展,同时有效降低环境成本和环境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严展认为。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ESG投资 碳中和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