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惊呆了!3名“89后”替人炒股巨亏超80%,构成非法经营罪,被判刑、罚金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9-09 00:15:12

每经编辑 杜宇

“我们公司专业代客理财,股票、黄金、白银,亏了公司保底,赚了你拿7成,公司只收取一些管理费.....”。

你如果接到类似这样的推销电话,稍微有点警惕性的话,都知道这是一个陷阱,但总是有人心存幻想,总以为是遇到“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了。

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了两份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作出的刑事判决书,北京一家从事代客炒股业务的公司3名员工获刑,其中的“套路”也被一一公开。

收益和客户三七开

据判决书,被告人邓某红、田某、冯某均曾在一家名为北京宝融丰泰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融丰泰公司”)担任销售经理。实际上,据1990年出生的邓某红供述,她于2014年8月通过应聘进入宝融丰泰公司,公司主要经营项目是“替别人炒股”。

作为公司销售经理的田某表示,公司业务简单来说就是替客户炒股,市场部负责联系客户,客户来公司后进行洽谈,谈好后公司会和客户签署投资协议,客户将自己的股票账户和密码交给公司,由公司找操盘手给客户炒股。

“公司提供电话表,市场部负责打电话联系客户,发展客户,拓展业务。”田某称,打电话都有相应的话术,公司会和客户签订《VIP项目理财管理协议书》,协议分两类,一类是公司全部承担风险,主要针对的是客户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收益会和客户三七开,公司会收取客户盈利的30%;另一类公司承担部分风险,针对客户投资额在50万以下的,公司会和客户按照二八开的比例分担客户的盈利和亏损,管理费都是18%。

资料显示,宝融丰泰成立于2003年,历史名称为北京意天成品牌策划有限公司。2013年7月变更了法定代表人和股东,同年9月企业名称变更为宝融丰泰公司,经营范围变更为项目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投资咨询。

实际上,虽然宝融丰泰公司信誓旦旦“专门做股票”,但其并不具备经营证券业务资格。

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出具的移送函及附件证明,宝融丰泰公司向不特定投资者提供代客户操作股票账户业务,并收取管理费或约定收益分成的行为,经研究应属须经证监会批准的证券业务。经查,宝融丰泰不是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证券经营机构,不具有经营证券业务资格。北京监管局将该案移送北京市公安局进一步查处。

投资者损失惨重

投资者李某称,2014年年底,他接到自称是宝融丰泰公司的业务员打来的电话,推销其专业代客户炒股服务。2015年6月,他前往宝融丰泰公司签署了《VIP项目理财管理协议书》,并新开了股票账户。

“我开设了新股票账户存入200万元,把账户和密码都给了张某(注:客户经理),回公司后签订了协议。后我在该公司刷卡支付了36万人民币的管理费。之后该公司没有向我告知账户的盈亏情况,一直到2017年6月合同到期,张某表示我账户损失比较严重,由于公司资金紧张不能兑付,建议我签补充协议。2017年8月31日我在该公司内签了《补充协议》,2018年6月张某还是说我账户没有盈利。”

裁判文书显示,截至2019年4月15日,李某名下涉案股票账户内资产总值仅为35.26万元。不到四年时间,本金损失超过8成。

构成非法经营罪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邓某红、田某、冯某违反国家规定,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业务,扰乱市场秩序,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触犯了刑法,构成非法经营罪,应予惩处。

最终,邓某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罚金人民币50万元。冯某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罚金人民币50万元;田某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罚金人民币15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田某出生于1989年3月,邓某红和冯某则是“90后”。

据中国基金报,深圳一位法律人士表示,从事非法证券投资咨询活动者往往以“内幕信息”、“黑马”、“保证收益”等煽动性语言吸引投资者注意,或以承诺收益、保证盈利的夸大宣传来诱骗投资者,这明显违反了《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投资者应谨慎识别,防止上当受骗。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北京市朝阳区法院、中国基金报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我们公司专业代客理财,股票、黄金、白银,亏了公司保底,赚了你拿7成,公司只收取一些管理费.....”。 你如果接到类似这样的推销电话,稍微有点警惕性的话,都知道这是一个陷阱,但总是有人心存幻想,总以为是遇到“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了。 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了两份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作出的刑事判决书,北京一家从事代客炒股业务的公司3名员工获刑,其中的“套路”也被一一公开。 收益和客户三七开 据判决书,被告人邓某红、田某、冯某均曾在一家名为北京宝融丰泰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融丰泰公司”)担任销售经理。实际上,据1990年出生的邓某红供述,她于2014年8月通过应聘进入宝融丰泰公司,公司主要经营项目是“替别人炒股”。 作为公司销售经理的田某表示,公司业务简单来说就是替客户炒股,市场部负责联系客户,客户来公司后进行洽谈,谈好后公司会和客户签署投资协议,客户将自己的股票账户和密码交给公司,由公司找操盘手给客户炒股。 “公司提供电话表,市场部负责打电话联系客户,发展客户,拓展业务。”田某称,打电话都有相应的话术,公司会和客户签订《VIP项目理财管理协议书》,协议分两类,一类是公司全部承担风险,主要针对的是客户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收益会和客户三七开,公司会收取客户盈利的30%;另一类公司承担部分风险,针对客户投资额在50万以下的,公司会和客户按照二八开的比例分担客户的盈利和亏损,管理费都是18%。 资料显示,宝融丰泰成立于2003年,历史名称为北京意天成品牌策划有限公司。2013年7月变更了法定代表人和股东,同年9月企业名称变更为宝融丰泰公司,经营范围变更为项目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投资咨询。 实际上,虽然宝融丰泰公司信誓旦旦“专门做股票”,但其并不具备经营证券业务资格。 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出具的移送函及附件证明,宝融丰泰公司向不特定投资者提供代客户操作股票账户业务,并收取管理费或约定收益分成的行为,经研究应属须经证监会批准的证券业务。经查,宝融丰泰不是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证券经营机构,不具有经营证券业务资格。北京监管局将该案移送北京市公安局进一步查处。 投资者损失惨重 投资者李某称,2014年年底,他接到自称是宝融丰泰公司的业务员打来的电话,推销其专业代客户炒股服务。2015年6月,他前往宝融丰泰公司签署了《VIP项目理财管理协议书》,并新开了股票账户。 “我开设了新股票账户存入200万元,把账户和密码都给了张某(注:客户经理),回公司后签订了协议。后我在该公司刷卡支付了36万人民币的管理费。之后该公司没有向我告知账户的盈亏情况,一直到2017年6月合同到期,张某表示我账户损失比较严重,由于公司资金紧张不能兑付,建议我签补充协议。2017年8月31日我在该公司内签了《补充协议》,2018年6月张某还是说我账户没有盈利。” 裁判文书显示,截至2019年4月15日,李某名下涉案股票账户内资产总值仅为35.26万元。不到四年时间,本金损失超过8成。 构成非法经营罪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邓某红、田某、冯某违反国家规定,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业务,扰乱市场秩序,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触犯了刑法,构成非法经营罪,应予惩处。 最终,邓某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罚金人民币50万元。冯某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罚金人民币50万元;田某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罚金人民币15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田某出生于1989年3月,邓某红和冯某则是“90后”。 据中国基金报,深圳一位法律人士表示,从事非法证券投资咨询活动者往往以“内幕信息”、“黑马”、“保证收益”等煽动性语言吸引投资者注意,或以承诺收益、保证盈利的夸大宣传来诱骗投资者,这明显违反了《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投资者应谨慎识别,防止上当受骗。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北京市朝阳区法院、中国基金报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