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深度

每经网首页 > 深度 > 正文

南昌为什么要学十年前的杭州?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4-27 20:06:36

在吴晓军看来,当时杭州的情况,“跟南昌很相似,包括城市的规划、城市的建设、城市的管理、旧城改造、水系的治理、西湖的整治”,“学一学,看一看,对自己很有帮助”。

每经记者 杨弃非    每经编辑 刘艳美    

一场“头脑风暴”,正在席卷中部省会城市南昌。

4月23日,当地召开“彰显省会担当,我们怎么干”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正式拉开为期两个月的活动序幕。

会上,履新即将满月的南昌市委书记吴晓军表示:“要跳出南昌看南昌,将南昌置身全国乃至世界大格局中寻找定位、谋划发展,向好的学、跟强的比、与快的赛。”

当天恰逢“世界读书日”,吴晓军也向全市领导干部“安利”了一本书——原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的《城市论》。

王国平曾主政杭州10年,2010年卸任。期间,王国平创作的百万字著作《城市论》上、中、下3册于2009年出版问世。

为什么推荐这本书?

在吴晓军看来,当时杭州的情况,“跟南昌很相似,包括城市的规划、城市的建设、城市的管理、旧城改造、水系的治理、西湖的整治”,“学一学,看一看,对自己很有帮助”。

当下,南昌正迎来城市发展的关键节点。去年5月,南昌被赋予“彰显省会担当”的重大使命。三个月后,江西出台《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2019-2025年)》,明确提出“支持南昌市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不过,2019年,南昌GDP首位度不升反降,从2018年23.2%下滑至22.6%,在中部省会城市中仅高于郑州。

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局

那么,向十年前的杭州学习,南昌究竟要学什么?

十年之差

某种程度上,10年前的杭州,恰似如今的南昌。

当时,杭州正处于城市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东方休闲之都,品质生活之城”的城市品牌刚打造不久,阿里巴巴所引领的中国数字经济春风已然拂来。

2009年,杭州第三产业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占比达到48.5%。在这一年召开的杭州现代服务业发展大会上,时任市长蔡奇提出,杭州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优势,加快做大服务业规模、扩大经济辐射半径,将服务业打造为“首位经济”。此后,杭州服务业占比不断上升,去年达到66.2%,这个比例在全国也属少有。

而现在的南昌,同样开启产业结构变化。

经历了“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并曾出现服务业占比短暂下降、为工业发展“让位”的情况后,如今,南昌服务业开始实现突围。“山水之城、生态之城、文明之城”的“南昌品牌”也适时提出。

数据显示,去年,南昌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729.47亿元,占比上升至48.8%,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的47.4%。而根据同年南昌出台的《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南昌行动纲要(2018-2020年)》,今年服务业增加值将进一步增至33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南昌GDP达到5596.18亿元,与2009年杭州的5098.66亿元恰好处于同一量级——

这一年,杭州GDP首次突破5000亿元,排在全国第8位;南昌则以1837亿元排在50名开外。

10年之后,南昌与杭州的差距愈加明显。尽管2017年南昌GDP就已突破5000亿元门槛,但3年仅增长500亿元;与其相比,杭州几乎以每年增长1000亿元的速度迅速突破15000亿元。两市十年间拉开近10000亿元差距。

数据来源:地方统计局

南昌发展缓慢与其首位度偏低不无关系。有网友调侃:“上饶人去江浙,赣州人去广深,抚州人去福厦,赣西去长沙,九江人去武汉……南昌?只有丰樟高永青陪着玩。”

这种关系更直观体现在中部省会城市的竞争中。2019年,南昌GDP仅相当于武汉34.5%,郑州48.3%,长沙48.4%,合肥59.5%。

抓住“风口”

在工业领域,南昌受历史包袱的影响颇深。

2018年,在首届江西智库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就曾指出,“重硬偏软”的结构化弊端,将严重阻碍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的赶超发展。

与此相比,杭州城市产业结构转型是与数字经济的新一轮发展同步进行的。

2009年,淘宝首个“双十一”购物节上线,为电商业划定了一个新的时代;同一年,阿里巴巴云栖大会前身、首届中国地方网站发展论坛在杭州召开,将杭州与数字经济的标签深度“绑定”。此后,大数据、云计算等细分领域由此开始为各个城市所争夺。

尽管如此,南昌一直没能跻身数字经济之城的名单当中。

南昌 图片来源:摄图网

《南昌日报》4月24日头版评论称:

现实的情况是“流量经济”有声有色,南昌依旧行动迟缓,依旧习惯走“老路”,凡事讲“惯例”,身体进入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时”,就会一再丧失南昌进位赶超的历史机遇。

2018年,“慢人一步”的南昌终于开始向数字经济发起进攻。

当年,其举办世界VR产业大会,希望在细分领域上实现弯道超车。然而,此举被媒体称为“高精尖”牵手“老少边”——且不说青岛、上海金桥均锁定VR,即使已将会议纳入南昌版图,但参会企业中,并无江西本地的独立科研成果与产品。

缺乏支柱企业的南昌将目光投向外部。在进行南昌新一轮产业发展的讨论时,吴晓军指出,南昌将引进一批基地型、巨人型、领军型企业。

此前,江西省委书记刘奇曾多次表示,“新经济不嫌贫爱富,谁拥抱新经济,新经济就青睐谁;谁对新经济熟视无睹,新经济就远离谁。”

《南昌日报》24日当天的评论也写道:

活生生的实践证明,数字经济是未来发展趋势。南昌只有解放思想,抢先布局5G、人工智能、大数据、轨道交通等新基建以及流量经济“风口”,才能对冲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抓住疫情带来的危中之机,实现南昌经济发展的换道超车。

但晚了10年的南昌,还能挤上车吗?

城市品牌

杭州与阿里巴巴相互成就的故事,已被太多人讲述。

1996年,刚创办“中国黄页”的马云到北京找机会,却屡屡碰壁,便选择退回杭州。此后,他又曾先后再度前往北京、上海,但之后,他却主动选择回到杭州。

2008年,时任杭州市长蔡奇曾分析,阿里选择杭州,是因为这里非常适合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而且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电子商务。“阿里巴巴愿意选择杭州,因为杭州不仅宜居,而且宜业,杭州市政府服务好,是真正的服务型政府。”

事实上,无论是阿里的发展,还是民营经济企业的繁荣,与杭州的产业生态与城市环境密不可分。这种环境,不仅是杭州宜居的城市形象,也是对流量的重视。

一个例子是杭州对西湖的态度。

2003年,时任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推动西湖免费开放,成为全国第一个免门票的5A景区。尽管一年少了2000多万元门票收入,但西湖却成了杭州的“流量入口”,由此开始,不仅杭州游客数量在十年内增长2.1倍,旅游总收入更突破千亿大关,增长3.7倍。

如今,南昌能否沿着杭州来时的步伐,再创“流量神话”?

在23日的动员大会上,南昌特别提及“深化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此后,又进一步提出将唱响“山水之城、生态之城、闻名之城”的“南昌品牌”。

吴晓军说,要强化海纳百川的开放意识,加快引导人才、创新、资本等要素向南昌集聚;强化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从过时的条条框框、以往的经验模式中解放出来。

2007年,王国平为杭州打造了“生活品质之城”的城市品牌。当时,他解释说:“城市品牌是城市发展的‘导向牌’、凝聚人心的‘吸铁石’、城市形象的‘金名片’,可以说,昨天,经营城市主要是经营土地、基础设施等有形资产,而今天,经营城市则是要经营城市品牌这一无形资产。”

换句话说,“这是经营城市理念和方式的重大转变”。

几天前,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告诫全市干部,“当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句再见都不会说。”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现在的南昌。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南昌 杭州 数字经济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