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城市治理 中国方案

每日经济新闻 2017-11-01 01:17:39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江 然 每经编辑 王可然    

【编者按】城市,让生活更美好。10月31日是“世界城市日”,当天,2017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在广州举行。作为联合国唯一以城市为主题的节日,世界城市日也是中国推动设立的第一个国际日。

数据显示,全球超过54%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在全球城市化快速推进背景下,城市在给人类带来繁荣和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资源紧缺、贫富分化等问题,成为全球城市发展共同面临的挑战。如何治理、发展城市?无疑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以此次“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为契机,每经记者多方采访参与活动的中外市长、规划师、专家等,试图找寻一些城市治理“良方”,为全球城市治理、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解决方案或思考。

每经记者 江 然 每经编辑 王可然

2017年10月31日,是第四个“世界城市日”。今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以下简称2017世界城市日)在广州举行,主题是““城市治理,开放创新”。当天,中外众多城市市长、专家、学者等齐聚广州,大家参与2017世界城市日活动一起讨论的,也都是与城市治理相关的现实挑战和未来方向。

城市发展,问题不能回避,对高速城市化、进入城市型国家的中国尤是如此。实际上,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九大已经提出了关于发展和治理的中国愿景、中国目标和方案,也对解决人类问题提出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模式。其中,“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的城市格局”,是未来中国城镇化布局的一个主要模式。

“城镇化以城市群为主体,这个优势在于我们可以在城市群里促进城市的开放公平,更加促进城市创新的动力,更加促进城市的治理,提升城市群内同城化,更好地实现公平,更好地实现产业、生活、就业的合理分配。”住建部副部长黄艳在此次活动大会上表示,发展和治理是全人类面临的永恒话题,城市治理是今后的主要舞台。

昨日,2017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嘉宾“把脉”城市治理 会议承办方供图

城市治理是今后的主要舞台

在城镇化的速度和规模上,没有任何国家比得上中国。从1978年到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由17.92%提高到57.35%,城镇常住人口由1.7亿人增加到7.9亿人,城市数量由193个增至657个。

“在人类历史上,我们还从没有见到有如此大规模的城镇化,中国的城镇化对于城市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联合国副秘书长华安·克洛斯说。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验已经证明了城市化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工具和平台。他认为面对全球人类问题,中国提出自己的智慧和模式。目前,中国对全球解贫贡献率已经超过70%,并将在2020年实现最后近5000万人的脱贫问题,摘掉 800余个“贫困县”帽子。联合国提出2030年全球消除绝对贫困,而中国将提前10年。

中国城镇化率这组数据真正说明的是,中国开始进入城市型国家,城市治理是今后的主要舞台。

“城镇化是什么?城镇化其实就是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城市居民,他们的生产生活是在城市区域里。”黄艳说。如果以每年城镇化率提高1.2%计算,每年会有1000多万人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居住到城市。

这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需要从民生、住房保障、城镇服务、城市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转变。黄艳透露,中国已经解决了1300多万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城镇医疗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

最大的改变在于生态环境。“五年来,一个巨大的转型发展理念就是绿色发展。”黄艳介绍。

创新是城市治理的重要途径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在给人类带来繁荣和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资源紧缺、贫富分化、文化冲突等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住建部部长王蒙徽指出,“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转变城市发展模式。”

“过去五年,中国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经济上转型,更看重效益和质量;在社会治理上,改善民生,同时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在生态环境上,出现了“巨大的认识上的转型,就是发展必须要保护自然环境。”黄艳说。

但中国城镇化依然面临重重挑战,也因此,开放和创新必不可少。“开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新是破解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难题,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黄艳说。

在她看来,中国开放、包容内容很多,但面对新型的城镇化过程,最艰巨的任务是要实现对人的包容。尤其是这两年中央一直在想办法解决的“三个1亿人的城镇化”:一个1亿人是现在已经居住在城市里,但要让他们得到市民的待遇,第二个1亿人是要就地城镇化,要就地解决小城市、小城镇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还要接纳跨区域“第三个1亿人”进入城市,改变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这是一个巨大的任务,我们的包容开放就是解决这些人公平的城市待遇,怎么解决这些人的就业,包括还有住房等等。”黄艳补充道。这也是十九大报告提到的“更加公平的城市”,涉及到住有所居、幼有所育、病有所医、劳有所得等方方面面。

推动规划建设管理相互衔接

城市治理本就是一个系统的复杂工程,“涉及到城市发展和市民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包括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个主体。”中国市长协会秘书长崔衡德说。

“在治理体制上,要从传统的以政府为管理主体,强调政府对社会单方面自上而下的管控模式向政府和社会共同治理的模式转变。”在他看来,当城镇化进入一个比较高的阶段后,必然推动政府公共治理机制的重构,治理的转型创新又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治理创新不再是讲经济发展思维第一要务,而是为了要营造一个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环境,实现公民、个人、社会组织、政府体制、国家制度的完善和改进,推动城镇化建可持续发展。

在治理的方式上,要坚持协调协同,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共同发力,兼顾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构建“多元共治”的现代城市治理体系。这种“多元共治”也多次被中外市长、规划师、学者提出。实际上,中国城市也已在尝试,如广州推出的治水APP,市民通过APP上传照片,反应河涌污染。

而在治理内容上,崔衡德则认为,要统筹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衔接。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对于城市的治理作用也再次得到强调。“城市规划是新时期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是综合全面系统、协调配置各种资源的重要抓手。”黄艳表示。

中国方案

●“在人类历史上,我们还从没有见到有如此大规模的城镇化,中国的城镇化对于城市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

——联合国副秘书长华安·克洛斯

●“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转变城市发展模式。”

——住建部部长王蒙徽

●“开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新是破解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难题,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住建部副部长黄艳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