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中国社科院专家倪鹏飞:“一带一路”破解世界城市网络“中段凹陷”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5-17 00:56:06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冯 彪 每经编辑 王可然    

每经记者 冯 彪 每经编辑 王可然

在“一带一路”之上,城市点缀其间,既是陆海空网联通的支点,也是经贸文化交往的载体。展开一幅世界夜间灯光地图,北美、西欧、东亚璀璨生辉,中亚、非洲等广大区域则是灯火暗淡,世界经济地理“中段凹陷”的格局明显。

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在合作举措部分称,推动在公路、铁路、港口、海上和内河运输、航空、能源管道、电力、海底电缆、光纤、电信、信息通信技术等领域务实合作,欢迎新亚欧大陆桥、北方海航道、中间走廊等多模式综合走廊和国际骨干通道建设。

5月16日,在一场以城市为视角的“一带一路”讨论会上,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一带一路”有望重塑世界城市体系,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发展东西两端凸起、中段凹陷的局面会有所演变。

“中段凹陷”城市格局有望改变

倪鹏飞从城市间的中心性(聚集)和联系度(联系)两个角度分析城市格局。他发现,在聚集水平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发展水平(人均GDP),总体上随着到上海(或伦敦)距离的增加而先递减、后递增的空间形态,出现东西两端凸起、中段凹陷的西提“U”型格局。

在联系水平上,倪鹏飞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间联系具有由东西两端核心城市主导、跳跃过中段地区绝大多数城市的“过顶”联系形态。其中,东亚、东南亚、西欧、中欧等次区域核心城市,在生产性服务业全球网络联系上的地位及优势突出。北非、东北亚和中亚等次区域城市与“一带一路”其他城市联系上整体表现欠佳,一些城市相对封闭、孤立。

在讨论会上,倪鹏飞展示的夜间灯光聚集明亮程度、航班密集度、网络社交联系程度、计算机设备联系密度等图片均显示出当前世界城市网络的中心分布在北美、西欧和东亚三大区域。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浮现出不规则城市网,呈现出地理中心区是城市网络的边缘,地理的边缘区是城市网络的中心,即中心是边缘,边缘是中心的格局。”在研讨会上,倪鹏飞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在上述讨论会上,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也提到,目前东亚、东南亚地区的人口总量远大于西欧,但是东亚、东南亚的城市化水平却落后于西欧。

随着“一带一路”从倡议到行动,内陆国家发展获得新机遇,“中段凹陷”的世界城市格局也有望改变。

上述公报也称,主张加强各国基础设施联通、规制衔接和人员往来。需要特别关注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突破发展瓶颈,实现有效互联互通。

可促成欧亚非大三角城市带

倪鹏飞认为,“一带一路”沿线不同规模、性质和类型的城市及其被一些交通、商贸等主干道及支线联通,构成多支交错的轴状、带状或网状的开放性区域系统,正在全球城市体系和城市网络中,形成相对独立、蔚为壮观的丝绸之路城市网。

上述公报明确提及,欢迎新亚欧大陆桥、北方海航道、中间走廊等多模式综合走廊和国际骨干通道建设。值得注意的是,亚欧大陆桥等国际通道在联通欧亚两端的同时,也将穿越沿线“中段凹陷”区域。

在“一带一路”的视野下,倪鹏飞认为未来五大重点区域城市格局可能的演变趋势是:欧洲将出现网络化外溢,呈现向外延展发展态势;东亚城市数量、城市人口与经济产出在空间上将呈现加密之势;印非正处于持续发展的阶段,未来增长潜力将逐渐释放,并缓慢崛起。

中亚虽然短期内由于自身条件的制约有下沉可能,但长期来看也可以分享与“一带一路”两端联通带来的发展外溢好处;中东地区不同城市的既有优势、劣势将被固化、强化,呈现“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分化发展趋势。

倪鹏飞认为,随着城市格局的演变,以“一带一路”沿线全球联系优势突出的城市为节点,以陆桥为轴,高铁突破、空中快运、海上大运,陆海并举,点轴推进,扩网成带,可形成以东亚南亚经济圈为一角、欧洲经济圈为一角、非洲经济圈为一角的欧亚非大三角城市发展带。

王文也认为,最近十年来,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这也意味着城市化进程在加快,从世界城市网络格局看,未来亚洲地区城市化率达到50%以上,世界经济地理的面貌也将随之演变。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经记者冯彪每经编辑王可然 在“一带一路”之上,城市点缀其间,既是陆海空网联通的支点,也是经贸文化交往的载体。展开一幅世界夜间灯光地图,北美、西欧、东亚璀璨生辉,中亚、非洲等广大区域则是灯火暗淡,世界经济地理“中段凹陷”的格局明显。 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在合作举措部分称,推动在公路、铁路、港口、海上和内河运输、航空、能源管道、电力、海底电缆、光纤、电信、信息通信技术等领域务实合作,欢迎新亚欧大陆桥、北方海航道、中间走廊等多模式综合走廊和国际骨干通道建设。 5月16日,在一场以城市为视角的“一带一路”讨论会上,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一带一路”有望重塑世界城市体系,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发展东西两端凸起、中段凹陷的局面会有所演变。 “中段凹陷”城市格局有望改变 倪鹏飞从城市间的中心性(聚集)和联系度(联系)两个角度分析城市格局。他发现,在聚集水平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发展水平(人均GDP),总体上随着到上海(或伦敦)距离的增加而先递减、后递增的空间形态,出现东西两端凸起、中段凹陷的西提“U”型格局。 在联系水平上,倪鹏飞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间联系具有由东西两端核心城市主导、跳跃过中段地区绝大多数城市的“过顶”联系形态。其中,东亚、东南亚、西欧、中欧等次区域核心城市,在生产性服务业全球网络联系上的地位及优势突出。北非、东北亚和中亚等次区域城市与“一带一路”其他城市联系上整体表现欠佳,一些城市相对封闭、孤立。 在讨论会上,倪鹏飞展示的夜间灯光聚集明亮程度、航班密集度、网络社交联系程度、计算机设备联系密度等图片均显示出当前世界城市网络的中心分布在北美、西欧和东亚三大区域。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浮现出不规则城市网,呈现出地理中心区是城市网络的边缘,地理的边缘区是城市网络的中心,即中心是边缘,边缘是中心的格局。”在研讨会上,倪鹏飞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在上述讨论会上,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也提到,目前东亚、东南亚地区的人口总量远大于西欧,但是东亚、东南亚的城市化水平却落后于西欧。 随着“一带一路”从倡议到行动,内陆国家发展获得新机遇,“中段凹陷”的世界城市格局也有望改变。 上述公报也称,主张加强各国基础设施联通、规制衔接和人员往来。需要特别关注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突破发展瓶颈,实现有效互联互通。 可促成欧亚非大三角城市带 倪鹏飞认为,“一带一路”沿线不同规模、性质和类型的城市及其被一些交通、商贸等主干道及支线联通,构成多支交错的轴状、带状或网状的开放性区域系统,正在全球城市体系和城市网络中,形成相对独立、蔚为壮观的丝绸之路城市网。 上述公报明确提及,欢迎新亚欧大陆桥、北方海航道、中间走廊等多模式综合走廊和国际骨干通道建设。值得注意的是,亚欧大陆桥等国际通道在联通欧亚两端的同时,也将穿越沿线“中段凹陷”区域。 在“一带一路”的视野下,倪鹏飞认为未来五大重点区域城市格局可能的演变趋势是:欧洲将出现网络化外溢,呈现向外延展发展态势;东亚城市数量、城市人口与经济产出在空间上将呈现加密之势;印非正处于持续发展的阶段,未来增长潜力将逐渐释放,并缓慢崛起。 中亚虽然短期内由于自身条件的制约有下沉可能,但长期来看也可以分享与“一带一路”两端联通带来的发展外溢好处;中东地区不同城市的既有优势、劣势将被固化、强化,呈现“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分化发展趋势。 倪鹏飞认为,随着城市格局的演变,以“一带一路”沿线全球联系优势突出的城市为节点,以陆桥为轴,高铁突破、空中快运、海上大运,陆海并举,点轴推进,扩网成带,可形成以东亚南亚经济圈为一角、欧洲经济圈为一角、非洲经济圈为一角的欧亚非大三角城市发展带。 王文也认为,最近十年来,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这也意味着城市化进程在加快,从世界城市网络格局看,未来亚洲地区城市化率达到50%以上,世界经济地理的面貌也将随之演变。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