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网络慈善监管靠自律 无异用规则漏洞考验人性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8-23 01:04:09

  前几天听说一件事,一位朋友A某天在微信上接到一位很久不曾见面的朋友B发来的消息,说是B的朋友C的家人得了大病,需要筹钱治病,随之而来的是一个轻松筹的链接。朋友A并不认识C,也不知道C是否真的有大病,以及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多钱来治病,但在B的极力劝说下,A碍于情面多少也捐了一点钱。

这位朋友A的做法可能恰恰是轻松筹等网络慈善众筹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朋友圈发起募捐,熟人们大多不会追究真实性以及必要性,再通过熟人的朋友、朋友的熟人扩散出去,变成一张关系网,从而“轻松”筹得资金。

但正如朋友A所疑虑的那样,这位求助人是否真的有大病?是否真的需要他在轻松筹上所发起的募捐金额那么多的钱?谁来为这些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信息真实仅靠自律

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调查过程中,曾经亲身体验了一把注册发起募捐的过程,非常简单,甚至信息还没有给全就可以发起筹款了。轻松筹方面的说法是,信息真实性由发起人负责,因为求助信息是发在自己的朋友圈,“没有人拿自己的诚信骗钱”。

这当然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这样做等于是说,轻松筹的信息真实性,只能依靠求助人自律。事实上,朋友圈中一样充斥着各种虚假广告、伪劣商品,指望朋友圈对募捐信息产生“自净化”功能,显然并不现实。

特别是涉及到慈善行为时,公众希望看到慈善信息的透明性,包括求助信息是否真实,资金是否必要,以及善款去向和使用情况。

而在轻松筹现有的规则设计下,上述问题都没有答案,更多只能靠求助人自律。试想一下,如果有人就以此途径来诈骗呢?按这个流程应该不难拿到钱,从这个角度来说,“轻松筹”至少给出了一个挑战人性贪婪弱点的机会。

慈善平台监管仍存空白

按照我国最新出台的《慈善法》,轻松筹这样的平台并不违规,并且它刚刚通过了民政部关于网络慈善平台的审批。因为平台本身不是善款收集方,按公司的说法,他们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由求助者个人发起,资金最后也将归集到求助者手中。

但平台本身收取2%的费用是否合规有待商榷,更重要的是,所有善款都是先进入第三方账户,扣除2%的费用后再转给求助者。而在微爱大病互助行动相关的基金中,已经沉积了超过2000万资金。那么问题来了,在捐助者的钱支付出去与求助者收到钱之间的这段时间,谁来监管善款不会被用作他途?

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这些问题仍然没有规范。

虽然通过互联网众筹平台解决一部分人大病医疗中的费用缺口,本身是一件善举。但如果因为规则设计的漏洞而成为少数人“轻松”敛财的工具,那显然也是与平台方的初衷相违背的。

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这种“法规制定跟不上新情况”的问题也许会长期存在。也希望尽快有相应的监管法规出台,让更多人的善心不被滥用。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