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歌斐资产王彪文:母基金更适合个人投资者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8-17 01:11:42

每经编辑 每经实习记者 张寿林    

◎每经实习记者 张寿林

8月16日,在“2016中国投资年会”上,私募投资人士探讨了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趋势。

针对刚刚在国内私募市场上兴起的母基金发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与歌斐资产私募股权合伙人王彪文进行了对话。

NBD:近期,歌斐和投中联合发布了《2016年中国VC&PE行业白皮书》,提到有限合伙人有机构化趋势。如果有限合伙人都机构化了,个人在私募领域的投资是否就没机会了?

王彪文:从国外的发展来看,私募投资为什么会倾向机构化呢?因为私募股权投资周期相对较长,而且在现金管理上有一定区别,所以很多时候一些基金管理人对于怎么管理庞大的个人投资群体,以及对散户现金的托管方面有顾虑,所以他们宁可和机构投资人合作,因为客户相对人数较少,而且可接受更长周期。

当然,我觉得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个人客户其实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不过应该通过平台综合起来再投,比方说歌斐或者是诺亚这样的平台,所以基金管理人接触的就是机构投资人。

国外也是以这个方式在发展,机构投资人占了私募股权投资60% ~70%的份额,一般都是通过特定的渠道和平台在做,所以我想这个趋势在国内同样如此,因为这体现了母基金或者融资平台的价值。毕竟比较成功的基金管理人,长远来说是不希望花这么长时间在管理投资人的事情上,希望花更多时间在投资上。

所以说,个人投资者的机会其实不会少,只是说,投资的渠道会更专业化,通过专业配置来实现。我觉得这完全是一个好事。

NBD:有观点说母基金可能更适合个人投资者,因为风险更小。您如何看?

王彪文:对,母基金基本上解决了刚才你提的这个问题。在投资端,母基金解决了投资管理人不愿意面向数千个人客户的问题,也解决了个人投资者所面对的拖款问题。因为私募股权是一个跨周期的投资,这个对个人投资人是非常大的挑战,对基金管理人也是很大的挑战,母基金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把投资人的钱管理起来了,所以基本上把个人投资者机构化,面向基金管理人。

而在后方,母基金对个人投资人最大的作用就是把投资理念专业化,其实投资基金亏损的风险概率高达20%,如果投的是VC,可能更高一点。这是一个长期的数据。母基金基本上可以通过好的配置把投资概率减到近乎零,因为它跨周期、跨产业、跨资产。所以从两方面来说,母基金都是非常好的解决方案,尤其是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目前面对这种过渡期。

NBD:目前母基金在中国的发展情形如何?

王彪文:在国外,母基金于上世纪90年代末、2000年左右出现;在国内,目前才刚起步,未来的发展空间无比巨大。

国外母基金占到全部私募股权投资的5%~10%。国外的机构投资人也是利用母基金来进行资产配置和风险管控,虽然大家都说母基金存在双重收费,但是国外的养老基金都非常专业,双重收费都是有理由的。这个理由就是在风险管控上把所谓的管理方的工作外包出去。所以我个人非常看好国内未来母基金逐渐专业化的发展。

中国私募股权真正开始发展到让人民币参与不到七八年,之前全是美元在参与。目前大家看到的腾讯、阿里、百度,当年的出资人全是美元,全是我们那时候管理的美元基金,全是美国的养老金、美国的退休金、欧洲的养老金,没有通过人民币参与,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都是境外的美元项目,真正所谓的人民币基金的开始,全民PE年代是在2007年、2008年。

为什么说母基金现在在国内可以成型了呢?在2010年之前,在中国做私募股权投资的基金,策略非常一致化,看的项目非常明确,就是能不能上市。但是从四五年前开始,我们发现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开始分化,开始专项发展,开始出现了阶段性的专注,从VC、天使、VC成长、并购,现在大家一看,很明显知道谁是做医疗的,谁是做TMT的,谁是做文化产业的。母基金要体现它的价值必须要投在相关性低、有区别的基金里。我们必须挑出相关性不大的项目才能真正体现投资组合的概念。这在五六年前是非常难做到的。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