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全部

每经网首页 > 全部 > 正文

李宇嘉:取消存贷比 倒逼银行到实体经济找业务

每日经济新闻 2015-06-26 01:09:27

不能因为取消存贷款比例限制,就鼓励银行多放贷,重回“货币高发促增长”的老路,我们还是要执行好既有的金融改革措施,倒逼银行找到在实体经济中的业务机会。

◎李宇嘉

2014年四季度以来,货币宽松措施频出,但是,流动性对接实体经济的通道似乎并不顺畅,不仅超低的短期利率与居高不下的长期利率背离,而且M2(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增速在3~4月份连续回落,一直无法探至12%的年度目标。

5月,M2增速达到10.8%,但这或许并非是实体贷款加速,也可能是银行参与股市配资,使得信贷收支表中股权和其他投资快速扩张,推动了M2的上升。

与此同时,企业发债门槛降低,地方债券置换发行出现“井喷”现象,直接融资体系趋于完善,股市肩上的重任被释放,央行公开操作的效力提高,消除了货币宽松“由短及长”的中梗阻。资产证券化注册制已启航,若存贷比限制取消,在盘活存量低效贷款的同时,可释放商业银行放贷能力。通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渠道,货币政策传导途径有望全面疏通。

因此,国务院通过《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取消存贷比限制,首先应该站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角度来看待。

在外汇占款趋势性下滑、直接融资兴起、居民理财多元化的背景下,银行存款流失越来越严重。尤其是2014年以来“股债双牛”局面的出现,加上各类高收益理财产品对居民存款、企业存款的分流,以前商业银行存款动辄20%的增速一去不复返。

存贷比75%的限制下,银行不得不高成本吸收存款,“花钱买存款”、“揽储大战”硝烟贯穿全年。在实体经济贷款需求走弱,银行放贷意愿下降的背景下,出现货币宽松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高的“背离”不足为奇。由于网点少,股份制银行、中小银行受制于75%的限制更明显,活期存款比国有银行低10%以上,中小企业、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更加突出。

过去30多年我国经济快速扩张,由于国家隐性担保、刚性兑付不破、国企及政府融资“饥渴”,而资本充足率监管虚设,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简单等原因,作为抑制商业银行放贷冲动、控制通胀和不良贷款的存贷比限制,长期实施具有其必然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进入中速增长“新常态”,三位一体的风险管理体系已经建立。而银行危机的发生,更多的是流动性风险所致,并不是贷款发放太多。因此,我国银行开始向流动性风险管理靠拢,取消存贷比乃大势所趋。

此外,存贷比监管的效率也越来越低。首先表现在银行资产负债越来越多元化,特别是存款短期化、同业化,贷款表外化、影子化,单一的存贷款总量比对难以反映复杂的结构,还造成了监管的不公平;其次,存贷比刚性限制忽略了存款和贷款的性质、期限、质量等结构因素,加上存款流失和短期化,还掩盖了流动性风险;第三,在金融创新的掩盖下,逃避存贷比限制很普遍,“存款充时点”、“贷款绕规模”等现象频现,金融风险反而扩大了。

随着大额存单的发行,利率市场化即将完成最后一棒,天然利差保护伞将不复存在,加上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国企及融资平台刚兑逐渐打破,银行要走上真正的市场化自主经营道路,这就需要解除身上的枷锁。

在存贷比刚性限制下,“存款立行”的经营理念强化,拉存款成为重点,这不利于银行自主经营、产品和风险管理创新以及国际竞争。因此,从金融体系改革角度看,也需要取消存贷比刚性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存贷比为65.67%,并未触及75%的红线。因此,并不完全是存贷比限制了银行放贷空间,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也很明显。

不能因为取消存贷款比例限制,就鼓励银行多放贷,重回“货币高发促增长”的老路,我们还是要执行好既有的金融改革措施,倒逼银行找到在实体经济中的业务机会。(作者为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研究员)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取消存贷比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