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媒体聚焦

每经网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除了郑东新区 还有哪些“鬼城”有希望复活?

邦地产 2015-03-02 20:25:07

新区建设起来也不能立刻住人,配套设施、产业跟进、产城融合等一系列的客观条件,都需要时间。郑东新区今天的发展,恰恰说明某些地方“鬼城论”的破产。

每经编辑 王杰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被称为“中国最大鬼城”的郑东新区“复活”了,而其他的一些“鬼城”渐显复苏迹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土地资源与房地产管理系系主任赵秀池认为,城市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有自发过程,也有人为因素。城市本身就是人口与产业的集合体,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的集合。有人口聚集、有产业带动,则城市才有活力,城市规模才会不断扩大。

在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牛凤瑞看来,新区建设起来也不能立刻住人,配套设施、产业跟进、产城融合等一系列的客观条件,都需要时间。郑东新区今天的发展,恰恰说明某些地方“鬼城论”的破产。

给“鬼城”讨个说法

有观点指出,“空城”、“鬼城”的出现,反映了当前城镇化流于房地产化的倾向。决策层一直强调,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目前看来,有些地方的做法方向有点偏。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告诉邦地产君,对城市的定位,不能轻易冠以“鬼城”的说法。比如说在短期内一定数量的空置,为城市建设做出的是提前量,这一类算不上“鬼城”。这些城市可通过一定时间,把轨道交通、公共配套成熟起来。而随着基础设施的持续优化,高净值人口不断导入,新城才会逐渐完善。

他认为,有一些地方完全违背了经济规律,本来应该容纳10万人,结果造了容纳100万人的新城,这就是名副其实的“鬼城”了。一些地区的房地产投资在上升,而整个城市的吸引力在下降,这类城市的发展思路值得商榷。

如何给“鬼城”纠偏,上海易居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认为,首先要给房地产去“功利化”,既要防范唯GDP论,也要防范地方政府借机大肆卖地。其次则是要有一个新常态的意识。要从造城转变到提供宜居生活空间的思路上,即关注住户的居住和发展需求,真正将就业机会、商业配套、居住空间进行协调。最后则需要有务实的精神,在产城融合的过程中,通过落户政策、社会福利保障等来引导人口流入。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