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热公司

每经网首页 > 热公司 > 正文

邦盘点3:2014中国房地产八大年度企业

邦地产 2015-01-04 09:08:46

修了那么多房子,求的是安稳、可靠,如今,中国的房企只希望自己能重新“飞”进自己的“黄金时代”。但这势必需要趟过一条“探险”之路。

每经编辑 蔡雅芸

NO.3年度勇气企业——世茂房地产

之前有同事提议,应该给世茂房地产贴上年度“TMT”企业的标签,理由是满嘴都是IT名词的世茂,看起来更像一家TMT企业。但是,仔细想来,这个词尚无法涵盖世茂对行业的贡献和特质。

从云服务,到宅行动,再到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规模定制,在创新的道路上,世茂从来不缺乏创新理念和创新行动,并且愿意投入资金、人力、物力,去做那些看上去不太可能赚钱的领域。但也因为如此,世茂可以在房地产沦落为制造业时,依然让业界认为前景光明。

世茂并不满足于创新,更在承担标准制订者的角色。他们很多的尝试,都成为其他企业学习和效仿的方向。只是世茂对行业的颠覆,能不能最终为低迷的房地产找到一个光明的方向还是未知数。

NO.4年度跨界企业——恒大

相对于万科坚守在房地产的道路上探索转型,许家印掌舵的恒大地产却在拼命向各行各业扩张。除了高调推出矿泉水、粮油、奶粉等快消品,还进入光伏发电、整容产业,加上早年成立的文化娱乐以及成功引入马云的足球俱乐部,许家印的恒大帝国横跨地产、体育、文化、快消以及新能源多个领域。

然而,恒大过快过杂的多元化布局让大多数人看不懂,甚至引来巨大质疑:除了地产以外没有一个新产业能带来像样的收入,各个产业之间缺乏关联性,巨大的资本投入导致地产业务负债率不断攀高,恒大的股价涨幅远远跟不上多元化扩张的步伐。

或许,我们不应该低估许家印的智慧。恒大的多元化布局围绕着两个关键词:“消费升级”+“政策扶持”。快消品存在巨大的消费潜力,新能源与文化体育在未来数年必然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

恒大的多元化最终能否成功仍是未知数,但至少它已经站在了风口上。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新年第三天,早起,孩子翻开国文课本,念道:我家窗朝东,开窗见日出。儿童的世界就是这么直接简单任性。 对于眼下的房地产企业来说,开了窗,外面是什么?皮克斯电影《飞屋环游记》里的一句台词是,Adventureisoutthere!(探险就在外面!) 修了那么多房子,求的是安稳、可靠,如今,中国的房企只希望自己能重新“飞”进自己的“黄金时代”。但这势必需要趟过一条“探险”之路。 从入选的8家2014年中国年度房地产企业来看,他们各自趟了不同的探险之路。而从各个企业的发展史来看,这是生死攸关的一步;再从更大范围来看,这虽然只是一个年份的企业记录,但谁敢说这不是中国经济从高速成长进入减速转弯时的关键记录呢? NO.1年度高调企业——万科 在“黄金十年”的大部分年份,几乎每年都会有一家房企试图超越万科,但最终无功而返。2014年进入倒数的时候,当所有人都在关注绿地销售额会否一举超越万科之际,郁亮却秀出更靓丽的成绩单——提前完成2000亿元销售回款,从而成功成为媒体热门头条。 不高调,就会死,说的就是万科。高调的方式也一以贯之,要用几个关键词来总结,以前是“登山、留学、红烧肉”,如今则是“跑步、白银、内部信”。 事实上,相对于过去数年总是以膨胀的销售金额吸引业界的目光,万科今年更热衷于向行业展示自己的转型方向:无论是入股徽商银行、推行小股操盘、联手凯雷基金共同发展商业地产,还是联手百度探索移动互联网应用、推动项目跟投与事业合伙人计划,以及联手淘宝与平安好房卖房,每一个转型的探索均在引领行业潮流,甚至连新闻发布会也布置得更高逼格。 郁亮在最近一封内部信里说,“只有那些率先顺应时代变迁,实现商业模式的重大创新,在人类商业史上留下自身深刻印记的企业,才是真正的伟大企业。”可以预见,在白银时代,万科依然是各家房企争相超越的对象,但转型后的万科将更加耀眼,其他房企别想跟它抢头条。 NO.2年度规模房企——绿地 2014年,绿地凭借2408亿元的业绩,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新的“龙头老大”。 从年初张玉良定下2400亿元的销售目标,雄心勃勃要成为领军房企,到11月底以1908亿元的业绩力压万科,绿地的规模问题多次引发业内种种预测和热议,甚至绿地和万科隔空喊话,颇具戏剧性。 到年度终了时,绿地终夺销售冠军。这一年,绿地为了提升销售业绩,上天入地下海,各种手段熟稔于心。绿地在杭州等城市建造当地第一高楼,打造“门面工程”;在徐州等城市开挖地铁,干起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的活;在澳大利亚等九个海外国家打造房地产项目,从“中国的绿地”努力变成“世界的绿地”。 此外,绿地通过布局非房业务,积极打造全产业链,实现各产业协同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扩大业务规模,实现投资回报的最大化。2014年度规模房企,绿地当之无愧。 NO.3年度勇气企业——世茂房地产 之前有同事提议,应该给世茂房地产贴上年度“TMT”企业的标签,理由是满嘴都是IT名词的世茂,看起来更像一家TMT企业。但是,仔细想来,这个词尚无法涵盖世茂对行业的贡献和特质。 从云服务,到宅行动,再到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规模定制,在创新的道路上,世茂从来不缺乏创新理念和创新行动,并且愿意投入资金、人力、物力,去做那些看上去不太可能赚钱的领域。但也因为如此,世茂可以在房地产沦落为制造业时,依然让业界认为前景光明。 世茂并不满足于创新,更在承担标准制订者的角色。他们很多的尝试,都成为其他企业学习和效仿的方向。只是世茂对行业的颠覆,能不能最终为低迷的房地产找到一个光明的方向还是未知数。 NO.4年度跨界企业——恒大 相对于万科坚守在房地产的道路上探索转型,许家印掌舵的恒大地产却在拼命向各行各业扩张。除了高调推出矿泉水、粮油、奶粉等快消品,还进入光伏发电、整容产业,加上早年成立的文化娱乐以及成功引入马云的足球俱乐部,许家印的恒大帝国横跨地产、体育、文化、快消以及新能源多个领域。 然而,恒大过快过杂的多元化布局让大多数人看不懂,甚至引来巨大质疑:除了地产以外没有一个新产业能带来像样的收入,各个产业之间缺乏关联性,巨大的资本投入导致地产业务负债率不断攀高,恒大的股价涨幅远远跟不上多元化扩张的步伐。 或许,我们不应该低估许家印的智慧。恒大的多元化布局围绕着两个关键词:“消费升级”+“政策扶持”。快消品存在巨大的消费潜力,新能源与文化体育在未来数年必然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 恒大的多元化最终能否成功仍是未知数,但至少它已经站在了风口上。 NO.5年度“不地产“企业——You+国际青年社区 谈到2014年在互联网上最火爆的地产项目,成功吸引雷军投资的You+国际青年社区是不二之选。 事实上,长租公寓并不算是什么新鲜的生意,但You+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抓住了年轻人买不起房子、租房又往往是非常令人抓狂的经历的“痛点”,通过低价租下一些位置不佳的楼宇,改造成公寓对外出租,并且建立严格的准入门槛与社区氛围,把冷冰冰的公寓改造成热哄哄的社区,让住在里面的年轻人都在此找到家的感觉——这是所有房地产商至今都无法实现的事情。 截至目前,You+只有10个项目(2个已经开业)约1300套房源,但2015年,You+将有2万套房源,2016年房源数量更要刷新至10万套。可以想象的是,当You+培养了一个个非常有粘性的线下社区后,未来能延展的机会很多,比如与房子相关的服务和上下游,这些年轻、单身的房客所喜欢的一切(旅游、音乐、交友)都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 最重要的是,You+国际青年社区真正教会了地产商如何用互联网思维做项目。 NO.6年度杀伤力企业——安邦保险 谈到最近资本市场的大红人,莫过于安邦保险,这位险企土豪在今年横扫地产与银行两大板块。 一方面,安邦保险接连举牌金融街与金地集团两家知名房企。截至目前,安邦保险分别持有金融街与金地集团各20%的股权,距离两者第一大股东的宝座(约29%的股权比例)仅一步之遥。安邦保险还在三季度突击增持万科A,成为后者第四大股东。 另一方面,大象级别的银行股也成为它的狩猎目标。至今安邦已经成为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也是招商银行的第二大股东。 事实上,正如万科、恒大入股银行,合生珠投系创建珠江人寿,作为类金融行业的房地产与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寻求资源整合,实现协同发展,已经成为不动产行业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在资本为王的房地产行业,以安邦为首的保险机构必将成为强有力的搅局者。 NO.7年度运气企业——彩生活 把雷军的那句名言“无论是什么时代,只要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上天”,放在房地产界,彩生活就是那只站在风口上的猪。 物业服务因为长期难以赚钱,在房地产行业一直不受待见,但彩生活却成功地向投资者描绘了一副打动人心的未来画面——无论你在中国哪个地区,只要你有网络,就能进入彩生活的社区O2O生活模式,届时你不仅能享受维修清洁等基础物管服务,还能随时在彩生活的云平台上购买金融产品与电商服务。 借着移动互联网的东风,彩生活不仅在上市后股价随即涨了一倍,超过60倍市盈率的高估值更是让万科、中海这样的千亿房企望尘莫及。 凭心而论,彩生活的社区O2O现在更多处于“画饼”阶段,关于它的物业服务不佳的投诉倒是时有发生。邦地产对彩生活的忠告是:先把基础服务做到完美,再探索增值服务的发展模式,切忌本末倒置,方为发展正道。 NO.8年度背运企业——佳兆业 今年前11个月已经卖出272亿元房子,并完成全年销售目标的90%之际,谁也没想到,佳兆业居然会在马年的最后一个月遇上大麻烦。 先是在12月5日,佳兆业被曝位于深圳的3个楼盘、共2000多套单位被深圳市相关部门强行暂停销售。随之而来的是佳兆业创始人郭英成“闪辞”董事会主席职务,并且把自己的11.21%股份转让给生命人寿,后者成为单一大股东并担任联席主席。整个佳兆业仿佛在一夜之间“改名换姓”。 但事件并无好转的迹象。到了12月21日,佳兆业突然宣布其在深圳的8个项目合共50亿元货值已经无法销售、无法开发、无法抵押,且相关部门没有任何说法与解释,最新的消息是公司副主席与首席财务官也宣布辞职。 佳兆业到底走了什么背运,至今不得而知,但它的股价已经较今年高点腰斩,连前来“救火”的生命人寿也深套其中,这位深圳“旧改专家”2015年的前景会如何,人们屏息以待。 点击邦地产微信原文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