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股市导读

每经网首页 > 股市导读 > 正文

2015宏观:经济减速遭遇通缩忧虑 宏调如何避免硬着陆

2014-12-28 20:54:33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经济增速

2015年中国GDP增速料降至7%改革红利继续释放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将略低于2014年,这基本已成业界共识。

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等最新撰写报告预测,2015年中国实际GDP增速将略微放缓至7.1%,主要下行压力来自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减速,但城镇就业情况料保持基本稳定。

中国社科院也给出了类似判断。在《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中,该院认为2014年中国GDP增长有望达到7.3%,2015年增速预估7%左右。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蓝皮书副主编李雪松说,之所以预测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为7%左右,主要基于几点考虑:外需难以显著提升、消费总体平稳、投资因制造业产能过剩及创新技术相对不足、房地产库存较高、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制约等因素影响,且投资回报率在不断降低。

李雪松分析说,尽管近年来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取得积极成效,但由于产能过剩问题长期积累,前期投入形成的新产能仍在陆续释放,产能过剩问题仍将是影响2015年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

他说,目前,煤炭、钢铁等传统行业产能相对国内市场需求超出较多,行业亏损面较大,化解产能过剩任重而道远,必然会继续影响2015年的经济增长。

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因素是房地产。摩根大通报告预计,2015年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可能为5%~6%,较预计的2014年增速进一步放缓。这会对土地出让收入和相关行业的需求造成进一步打压。

尽管经济增速下降已成共识,但业界认为中国经济增速不会迅速跌至7%以下。

在2015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上,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表示,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造成中国出口增速下降,制造业受到较大冲击,2013年服务业占GDP比重首次超过制造业,同时中国劳动人口比例于2010年达到顶峰。自2012年起,中国劳动人口绝对数量下降,中国经济开始进入转型期。

“转型期的中国经济新常态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服务业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国内需求更加重要、环境质量提高以及收入分配得到改善。”姚洋说。

他说,劳动效率提升后,保持7%至7.5%的经济增速应该没问题,按照这个速度,中国将在10年内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在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上,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也表示,目前整个中国经济内在增长潜力还远没有释放完,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区域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趋势依然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中国的工业化才走完了2/3的路程,而城市化还不到一半的路程。

他说,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正在深化,改革的红利远远没有释放出来,依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基本动力。

《《《

通缩风险

PPI、CPI持续下行 防通缩成2015年重大考验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中国经济的一个拦路虎是日渐增加的通缩压力。

12月中旬公布的汇丰12月PMI初值为49.5,创6月以来新低。尤需关注的是,其中的价格指标大幅下行,通缩效应再度加深。投入价格和产出价格分别下滑2.9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

中金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认为,中国此时出现通缩风险的根源,是过去一段时期内需增长受到抑制和货币政策偏紧累积作用的结果,需要更多采用货币和其他总量性扩张措施主动治理。要遏制当前的通缩隐忧,货币政策加大放松力度才是根本。

中国经济通缩之忧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1月份CPI、PPI数据显示:前11个月平均通胀2.0%,远低于同比上升3.5%的年度预期。11月CPI环比下降0.2%,创5年来新低;PPI环比下降0.5%,为18个月来最大跌幅。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幅度较大,而PPI当中的生活资料价格也转为同比下跌。

从数据来看,11月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跌3.5%,其中采掘工业价格同比下跌10.7%、原材料工业价格同比下跌4.7%。购进成本较低,再加上内需疲弱,又拖累了加工工业和生活资料价格下滑。

在此背景下,中国通缩压力日渐上升。

毫无疑问,通货紧缩持续下去会导致债务负担加重,企业投资收益下降,消费者消极消费,国家经济可能陷入价格下降与经济衰退相互影响、恶性循环的严峻局面。

考虑到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瑞银下调了我国2014~2015年通胀预测。汪涛团队预计2014年四季度CPI将小幅放缓至1.5%左右,并将全年CPI预测从2.2%下调至2%、2015年CPI预测从1.8%下调至1.5%。

汪涛还认为,2014年四季度PPI将平均下跌2.6%,2015年PPI预测也需要从-1.7%下调至-2.6%。

华创证券也持类似观点,该机构预计,2015年全年CPI翘尾因素仅0.4个百分点左右,而2014年为0.9个百分点,2015年CPI或将迈入 “1时代”;国际大宗商品尚有较大下行空间、国内中上游企业还在缓慢去产能阶段,PPI将继续全年负增长。其报告称,低通胀乃至通缩的环境并不利于存量债务的化解。

低物价时期是价改良机,但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015年公共事业价格将有所提速,整体对CPI影响不大,在0.2个百分点以内。

他说,价格改革并不意味着就是“涨价”,而是为了切实形成一种由市场需求定价、“有升有降”的合理价格机制。

从当前实际情况看,铁路运价调整对居民端影响较小,部分省份的阶梯价改将推动水和燃气价格进一步上行,而居民电价调整的可能性较小,药品价格还有下调空间,整体对CPI的影响不大,在0.2个百分点以内。

中信证券还分析说,PPI方面,天然气价格将继续上涨,非居民电价还有下调空间,整体影响偏负面。

货币政策或积极应对

2014年,中国物价水平长期低于3.5%的控制线,同时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又始终偏高,货币政策也终于在四季度迎来大动作。

2014年11月22日起,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

经济学家、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滕泰告诉记者 “降息是正确且必要的举措。中国经济增速连续十几个季度下行,物价也出现通缩趋势。近几年,高融资成本是经济下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还表示,中国将进入降息周期,降息将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对制造业回暖有利,而地方债的融资成本也将下降,对基建、房地产行业形成利好;同时也将极大提振消费,促进2015年的经济增长。

展望2015年,货币政策比2014年会更加积极。

“通货膨胀在任何时空条件下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学派代表人物、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的这句名言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

针对中国面临的“通缩”压力,申万研报称,货币政策“再也不能够无为而治”,央行 “将果断进行对冲”。申万预计,未来12个月央行最多可以有3次降息6次降准。

汪涛也认为,通缩压力快速积累会推高实际利率,决策层有必要再次降息,预计2015年底前央行将再降息两次、共降低基准贷款利率50个基点,并预计央行将继续加强流动性支持以降低货币市场利率。

瑞银预计,下一次降息时点可能在2015年春节之后,3月至4月初。

目前降准也在人们预期之中。2014年11月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2%,但同期外汇占款余额仅增长4%。如果没有2014年货币政策的一系列举措,如定向降准/PSL/MLF等,则M2增速仅为4%。

中金公司认为,2015年外汇占款乏力,银行惜贷等因素仍将存在,如果不采取进一步的措施,12%的M2增速近乎天方夜谭。未来3个月或见到大规模再贷款、降准、取消贷存比监管等措施。

不过,汪涛说,降准措施可能要与调整贷存比等监管指标联系起来判断,“这是因为我们认为降准将会是在外汇储备增速放缓、监管条件变化导致流动性收紧的背景下采用的对冲性流动性管理工具。”

《《《

地方债务

托底稳增长 地方急寻投资“钱途”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在稳增长与化解债务风险的压力下,2014年地方政府日子并不好过。

10月2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即“43号文”,明确划清政府与企业界限,政府债务只能通过政府及其部门举借,不得通过企事业单位等举借。

在稳增长压力下,2015年投资仍将扮演重要角色,地方政府也需要在“钱途”上动些脑筋。

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曾明确表示,对于一些收益较好、较稳定,而且未来收益渐涨的基础设施项目,可以更多通过公私合作,即目前热门的PPP模式,鼓励私营企业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地方财力明显受限

财政部数据显示,1~11月全国财政收入129595亿元,同比增长8.3%。反映经济冷暖的税收收入增速,前11月仅为7.5%。2014年财政收入增速有可能出现23年来首次个位数增长。尽管如此,2014年地方政府所规划的稳增长举措多与花钱相关。

比如黑龙江省政府所出台的“促进经济稳增长”65条举措,推出了超过3000亿元的投资计划安排在2014、2015年实施,其中绝大多数投资都属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2014年,防控地方债务风险也有大动作。根据国家审计署发布的统计数据,地方政府性债务从2010年底的10.7万亿元增至2013年6月的17.9万亿元。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43号文”的原则是为地方政府融资“开前门”,“关后门”。新的预算法允许地方政府自行决定发行地方债。同时,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规模进行审批。

他说,在新制度下,地方政府不能再通过企业或融资平台来筹集资金。

广发证券报告称,为了维持自身的债务循环,稳定辖内经济和金融稳定,地方政府融资需求存在显著刚性,一旦地方政府融资能力出现问题,势必直接导致总需求层面明显萎缩。

寻找新“钱途”

虽然投资存在效率下降、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等问题,但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且消费不能有效拉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投资仍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投融资改革也提上日程,国务院、发改委、财政部等先后出台相关政策,多地也正加紧推出政企合作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2014年推出的PPP项目已达近8000亿元,政企合作的大幕正逐渐拉开。

银河证券报告认为,PPP模式将引入海量社会资本,原则上只要项目具有一定经济效益,就能够借助社会资金对其进行投资,不再受制于地方政府财力规模的约束,规模由“有限”变为“无限”。

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PPP模式在铁路、公路、轨交、体育馆、医院、市政环保、地下管网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地方政府对于这类项目的兴趣也很大。

《《《

消费推动

消费贡献率弯道超车 新业态渐成主流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中国经济新常态中,消费的作用正日益凸显。2014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5%,超过投资,成为拉动经济的第一推动力。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自2006年以来首次超过投资,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也是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的表现。

他表示:“前三季度我国网购规模达到8062亿元,增长了44%,第三季度银行卡的渗透率达到了46.3%,全国银行卡的卡均消费金额增长了24.3%。”

中投顾问报告称,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厉行节约”的示范作用,都促使居民消费更趋理性。消费增长更多通过居民消费的自然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带来的消费升级等内生动力获得支撑。这种消费行为,有利于促进企业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品结构、实现转型升级。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从9个方面阐述了新常态的变化,“三驾马车”被率先提到。顺序依次是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与2014年前三季度三者对GDP的贡献率排位恰好一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消费的描述颇有新意: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这显然是对内需的再平衡。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部主任赵萍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经济下行的时候,投资增速要低于GDP增速,而消费则刚好相反,在经济下行的时候,消费的稳定作用特别明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0%,2014年上半年,这一贡献率是54.4%。在初级消费基本满足后,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在中国市场上激发出一波接一波新的消费热潮,比如互联网经济带来的信息消费。

11月11日,天猫成交额超570亿元,创造了电商平台的单日成交纪录。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重点推进六大领域消费,首先便是扩大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消费,提升宽带速度,支持网购发展和农村电商配送。

11月初,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刘强东被李克强总理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企业上半年在农村的利润增长比城市要好吗?”

刘强东回答:“比城市高了3倍呢。我们在农村调研,发现只要在农村网购半年以上的人,家里50%以上的消费都是在网上,远超城里人。”

李克强说,你不仅拓展市场,也是在推进公平啊,村里人也应该与城里人享受同样的消费服务。

国务院推进消费的重点领域还集中于服务消费领域,分别为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体消费和养老健康家政消费。

国开行研究院副院长黄剑辉告诉记者,劳动年龄人口出现绝对数量下降,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相应投资、消费比例关系与增长速度、发展模式均将呈现相应变化。国家促进养老、健康等服务消费,既符合当前发展阶段要求,又有利于促进服务业发展。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经济增速 2015年中国GDP增速料降至7%改革红利继续释放 每经记者胡健发自北京 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将略低于2014年,这基本已成业界共识。 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等最新撰写报告预测,2015年中国实际GDP增速将略微放缓至7.1%,主要下行压力来自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减速,但城镇就业情况料保持基本稳定。 中国社科院也给出了类似判断。在《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中,该院认为2014年中国GDP增长有望达到7.3%,2015年增速预估7%左右。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蓝皮书副主编李雪松说,之所以预测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为7%左右,主要基于几点考虑:外需难以显著提升、消费总体平稳、投资因制造业产能过剩及创新技术相对不足、房地产库存较高、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制约等因素影响,且投资回报率在不断降低。 李雪松分析说,尽管近年来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取得积极成效,但由于产能过剩问题长期积累,前期投入形成的新产能仍在陆续释放,产能过剩问题仍将是影响2015年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 他说,目前,煤炭、钢铁等传统行业产能相对国内市场需求超出较多,行业亏损面较大,化解产能过剩任重而道远,必然会继续影响2015年的经济增长。 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因素是房地产。摩根大通报告预计,2015年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可能为5%~6%,较预计的2014年增速进一步放缓。这会对土地出让收入和相关行业的需求造成进一步打压。 尽管经济增速下降已成共识,但业界认为中国经济增速不会迅速跌至7%以下。 在2015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上,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表示,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造成中国出口增速下降,制造业受到较大冲击,2013年服务业占GDP比重首次超过制造业,同时中国劳动人口比例于2010年达到顶峰。自2012年起,中国劳动人口绝对数量下降,中国经济开始进入转型期。 “转型期的中国经济新常态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服务业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国内需求更加重要、环境质量提高以及收入分配得到改善。”姚洋说。 他说,劳动效率提升后,保持7%至7.5%的经济增速应该没问题,按照这个速度,中国将在10年内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在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上,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也表示,目前整个中国经济内在增长潜力还远没有释放完,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区域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趋势依然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中国的工业化才走完了2/3的路程,而城市化还不到一半的路程。 他说,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正在深化,改革的红利远远没有释放出来,依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基本动力。 《《《 通缩风险 PPI、CPI持续下行防通缩成2015年重大考验 每经记者胡健发自北京 中国经济的一个拦路虎是日渐增加的通缩压力。 12月中旬公布的汇丰12月PMI初值为49.5,创6月以来新低。尤需关注的是,其中的价格指标大幅下行,通缩效应再度加深。投入价格和产出价格分别下滑2.9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 中金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认为,中国此时出现通缩风险的根源,是过去一段时期内需增长受到抑制和货币政策偏紧累积作用的结果,需要更多采用货币和其他总量性扩张措施主动治理。要遏制当前的通缩隐忧,货币政策加大放松力度才是根本。 中国经济通缩之忧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1月份CPI、PPI数据显示:前11个月平均通胀2.0%,远低于同比上升3.5%的年度预期。11月CPI环比下降0.2%,创5年来新低;PPI环比下降0.5%,为18个月来最大跌幅。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幅度较大,而PPI当中的生活资料价格也转为同比下跌。 从数据来看,11月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跌3.5%,其中采掘工业价格同比下跌10.7%、原材料工业价格同比下跌4.7%。购进成本较低,再加上内需疲弱,又拖累了加工工业和生活资料价格下滑。 在此背景下,中国通缩压力日渐上升。 毫无疑问,通货紧缩持续下去会导致债务负担加重,企业投资收益下降,消费者消极消费,国家经济可能陷入价格下降与经济衰退相互影响、恶性循环的严峻局面。 考虑到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瑞银下调了我国2014~2015年通胀预测。汪涛团队预计2014年四季度CPI将小幅放缓至1.5%左右,并将全年CPI预测从2.2%下调至2%、2015年CPI预测从1.8%下调至1.5%。 汪涛还认为,2014年四季度PPI将平均下跌2.6%,2015年PPI预测也需要从-1.7%下调至-2.6%。 华创证券也持类似观点,该机构预计,2015年全年CPI翘尾因素仅0.4个百分点左右,而2014年为0.9个百分点,2015年CPI或将迈入“1时代”;国际大宗商品尚有较大下行空间、国内中上游企业还在缓慢去产能阶段,PPI将继续全年负增长。其报告称,低通胀乃至通缩的环境并不利于存量债务的化解。 低物价时期是价改良机,但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015年公共事业价格将有所提速,整体对CPI影响不大,在0.2个百分点以内。 他说,价格改革并不意味着就是“涨价”,而是为了切实形成一种由市场需求定价、“有升有降”的合理价格机制。 从当前实际情况看,铁路运价调整对居民端影响较小,部分省份的阶梯价改将推动水和燃气价格进一步上行,而居民电价调整的可能性较小,药品价格还有下调空间,整体对CPI的影响不大,在0.2个百分点以内。 中信证券还分析说,PPI方面,天然气价格将继续上涨,非居民电价还有下调空间,整体影响偏负面。 货币政策或积极应对 2014年,中国物价水平长期低于3.5%的控制线,同时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又始终偏高,货币政策也终于在四季度迎来大动作。 2014年11月22日起,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 经济学家、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滕泰告诉记者“降息是正确且必要的举措。中国经济增速连续十几个季度下行,物价也出现通缩趋势。近几年,高融资成本是经济下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还表示,中国将进入降息周期,降息将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对制造业回暖有利,而地方债的融资成本也将下降,对基建、房地产行业形成利好;同时也将极大提振消费,促进2015年的经济增长。 展望2015年,货币政策比2014年会更加积极。 “通货膨胀在任何时空条件下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学派代表人物、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的这句名言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 针对中国面临的“通缩”压力,申万研报称,货币政策“再也不能够无为而治”,央行“将果断进行对冲”。申万预计,未来12个月央行最多可以有3次降息6次降准。 汪涛也认为,通缩压力快速积累会推高实际利率,决策层有必要再次降息,预计2015年底前央行将再降息两次、共降低基准贷款利率50个基点,并预计央行将继续加强流动性支持以降低货币市场利率。 瑞银预计,下一次降息时点可能在2015年春节之后,3月至4月初。 目前降准也在人们预期之中。2014年11月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2%,但同期外汇占款余额仅增长4%。如果没有2014年货币政策的一系列举措,如定向降准/PSL/MLF等,则M2增速仅为4%。 中金公司认为,2015年外汇占款乏力,银行惜贷等因素仍将存在,如果不采取进一步的措施,12%的M2增速近乎天方夜谭。未来3个月或见到大规模再贷款、降准、取消贷存比监管等措施。 不过,汪涛说,降准措施可能要与调整贷存比等监管指标联系起来判断,“这是因为我们认为降准将会是在外汇储备增速放缓、监管条件变化导致流动性收紧的背景下采用的对冲性流动性管理工具。” 《《《 地方债务 托底稳增长地方急寻投资“钱途” 每经记者胡健发自北京 在稳增长与化解债务风险的压力下,2014年地方政府日子并不好过。 10月2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即“43号文”,明确划清政府与企业界限,政府债务只能通过政府及其部门举借,不得通过企事业单位等举借。 在稳增长压力下,2015年投资仍将扮演重要角色,地方政府也需要在“钱途”上动些脑筋。 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曾明确表示,对于一些收益较好、较稳定,而且未来收益渐涨的基础设施项目,可以更多通过公私合作,即目前热门的PPP模式,鼓励私营企业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地方财力明显受限 财政部数据显示,1~11月全国财政收入129595亿元,同比增长8.3%。反映经济冷暖的税收收入增速,前11月仅为7.5%。2014年财政收入增速有可能出现23年来首次个位数增长。尽管如此,2014年地方政府所规划的稳增长举措多与花钱相关。 比如黑龙江省政府所出台的“促进经济稳增长”65条举措,推出了超过3000亿元的投资计划安排在2014、2015年实施,其中绝大多数投资都属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2014年,防控地方债务风险也有大动作。根据国家审计署发布的统计数据,地方政府性债务从2010年底的10.7万亿元增至2013年6月的17.9万亿元。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43号文”的原则是为地方政府融资“开前门”,“关后门”。新的预算法允许地方政府自行决定发行地方债。同时,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规模进行审批。 他说,在新制度下,地方政府不能再通过企业或融资平台来筹集资金。 广发证券报告称,为了维持自身的债务循环,稳定辖内经济和金融稳定,地方政府融资需求存在显著刚性,一旦地方政府融资能力出现问题,势必直接导致总需求层面明显萎缩。 寻找新“钱途” 虽然投资存在效率下降、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等问题,但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且消费不能有效拉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投资仍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投融资改革也提上日程,国务院、发改委、财政部等先后出台相关政策,多地也正加紧推出政企合作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2014年推出的PPP项目已达近8000亿元,政企合作的大幕正逐渐拉开。 银河证券报告认为,PPP模式将引入海量社会资本,原则上只要项目具有一定经济效益,就能够借助社会资金对其进行投资,不再受制于地方政府财力规模的约束,规模由“有限”变为“无限”。 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PPP模式在铁路、公路、轨交、体育馆、医院、市政环保、地下管网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地方政府对于这类项目的兴趣也很大。 《《《 消费推动 消费贡献率弯道超车新业态渐成主流 每经记者胡健发自北京 中国经济新常态中,消费的作用正日益凸显。2014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5%,超过投资,成为拉动经济的第一推动力。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自2006年以来首次超过投资,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也是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的表现。 他表示:“前三季度我国网购规模达到8062亿元,增长了44%,第三季度银行卡的渗透率达到了46.3%,全国银行卡的卡均消费金额增长了24.3%。” 中投顾问报告称,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厉行节约”的示范作用,都促使居民消费更趋理性。消费增长更多通过居民消费的自然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带来的消费升级等内生动力获得支撑。这种消费行为,有利于促进企业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品结构、实现转型升级。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从9个方面阐述了新常态的变化,“三驾马车”被率先提到。顺序依次是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与2014年前三季度三者对GDP的贡献率排位恰好一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消费的描述颇有新意: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这显然是对内需的再平衡。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部主任赵萍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经济下行的时候,投资增速要低于GDP增速,而消费则刚好相反,在经济下行的时候,消费的稳定作用特别明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0%,2014年上半年,这一贡献率是54.4%。在初级消费基本满足后,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在中国市场上激发出一波接一波新的消费热潮,比如互联网经济带来的信息消费。 11月11日,天猫成交额超570亿元,创造了电商平台的单日成交纪录。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重点推进六大领域消费,首先便是扩大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消费,提升宽带速度,支持网购发展和农村电商配送。 11月初,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刘强东被李克强总理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企业上半年在农村的利润增长比城市要好吗?” 刘强东回答:“比城市高了3倍呢。我们在农村调研,发现只要在农村网购半年以上的人,家里50%以上的消费都是在网上,远超城里人。” 李克强说,你不仅拓展市场,也是在推进公平啊,村里人也应该与城里人享受同样的消费服务。 国务院推进消费的重点领域还集中于服务消费领域,分别为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体消费和养老健康家政消费。 国开行研究院副院长黄剑辉告诉记者,劳动年龄人口出现绝对数量下降,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相应投资、消费比例关系与增长速度、发展模式均将呈现相应变化。国家促进养老、健康等服务消费,既符合当前发展阶段要求,又有利于促进服务业发展。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