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 2014-06-16 07:34:15
高位减持丧失控股权
回顾上海新梅控股股东变动历史可见,2003年7月31日,公司原控股股东上海港口机械制造厂将其持有的1.65亿国有股转让给兴盛集团,同时该股份性质变更为社会法人股。
直到2011年年底,兴盛集团持有上海新梅55.7%的股份,依然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到了2012年年底,上海新梅的大股东变成了荣冠投资有限公司(简称:荣冠投资),其持有公司28.23%的股份,而兴盛集团的持股则减至22.63%。虽然兴盛集团因此失去了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但由于荣冠投资的实际控制人同时也是兴盛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因此,上海新梅的实际控制人并没有因第一大股东的变更而改变,依然是在张兴标的控制之下。
但是,随着荣冠投资和兴盛集团的高位大幅减持,上海新梅的实际控制人张兴标的控股权也为之松动。从上海新梅的股价变动来看,公司股价自2013年2月份至3月份出现了大幅攀升,而这与南江集团进入带给公司的石墨烯概念有很大的关系。
公告显示,2013年2月底,上海新梅第二大股东上海兴盛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5.5元/股的价格将上海新梅3600万股转让给南江集团。与此同时,市场也开始炒作石墨烯概念,这使得上海新梅股价大幅攀升。
在上海新梅股价大涨的同时,张兴标控制下的荣冠投资和兴盛集团也开始大幅减持公司股份。从2月4日开始,荣冠投资拉开了减持的序幕。截至2014年3月20日,兴盛集团持有公司股份6598.79万股,占总股本的14.785%。而荣冠投资则不再持有公司股份。
虽然张兴标在这次减持中大赚了一笔,但是其控股的兴盛集团也不再绝对控股上海新梅,为现今六位股东联合逼宫埋下了隐患。对于大股东的疯狂减持,上海新梅董秘何婧给记者的解释是“大股东需要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现今六位股东合计持股14.23%,3月20日,兴盛集团持有的14.785%依然有略微优势,遗憾的是,兴盛集团此后依然没有放弃减持的念头。至今,兴盛集团持有的股份仅余11.19%。
有公司小股东认为,兴盛集团是自作自受,如果不是高位减持,也不会被逼宫。也有小股东指出,兴盛集团入主公司后,贱卖公司房地产资产,这次控股权被夺对公司来说是个好事。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