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评论

每经网首页 > 评论 > 正文

张茉楠:存款保险制度由隐至显是利率市场化关键一跃

每日经济新闻 2014-01-22 00:50:51

如何将我国的隐性担保制度转变为显性存款保险,将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跃。

每经编辑 张茉楠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张茉楠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2014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存款保险制度也呼之欲出。自美国1933年首先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以来,目前全世界已有110多个国家建立了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我国一直以来实行的是“隐性”担保制度,如何将其真正转变为显性存款保险将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跃。

存款保险制度是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压仓石”。周小川曾经归纳的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八大条件中,第一条就是“要有一个充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市场竞争首先一个条件是要有财务硬约束,而不是软约束”。事实上,2013年央行已经通过多种渠道表达了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愿望。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为何如此之重要,又如此之迫切呢?毋庸置疑,利率市场化将成为影响我国经济金融格局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真正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绝不仅仅是放开利率管制那么简单。当前,政府对金融资源的垄断使得整个金融市场分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在于打破这种垄断,向市场真正放权。如果政府不能主动放弃自己的支配力,市场力量就难有发挥的空间。因此,利率市场化实际上是对政府放权的倒逼。

当前央行利率调控框架尚未完全建立,利率传导机制不够畅通,市场基准利率体系仍不完善,特别是存款利率下限仍没有放开。一旦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使得金融机构失去过度保护,我国银行业利润空间将被大幅压缩,少数商业银行将因此而面临破产清算的风险,金融风险上升势必要求建立相配套金融保障机制——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一般分为隐性和显性两种。目前我国政府一直实行隐性担保制度,这种隐性制度存在着很大的经济风险和道德风险。一方面,由于存在着以中央政府信用作为担保的隐性担保机制,近些年来,随着金融管制的进一步放松,包括银行理财、银信合作等规避利率管制的金融工具被大量创设出来,起到了绕开利率管制、信贷控制的作用。这样,一些政府担保之下的杠杆率极高的“风险资产”,很可能不但没有为高风险支付高溢价,反而享受了“无风险资产”的高信用和低成本。大量的资金投向与政府相关的项目和资金回报率高的领域,影子银行的爆发式增长就是这个原因。

另一方面,金融风险不断地向上累积。由于存在事实上的隐性存款担保,尤其对占据存款市场近50%市场份额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其经营事实上是以国家信用为后盾的,往往是由中央银行和地方政府承担个人债务清偿的责任,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导致银行业的资产规模从2008年底的62万亿元,迅速膨胀到2013年11月份的145万亿元。

金融体系的稳定需要好的金融监管。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为防止以高负债为特征的银行企业因过度冒险而破产,同时也为了有效降低银行风险的外部性,世界各国几乎都建立了以巴塞尔资本充足性监管协议为核心的金融监管制度。为有效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金融防护网”,必须尽快启动建立保护存款人利益,以及能够反映风险定价与风险补偿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必然对中国的金融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这主要体现在金融监管和金融竞争方式上的变化:首先,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使存款保险公司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专业监管机构,这就要求存款保险机构必须对日常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这将对建立金融监管大框架提出更高要求。

其次,作为金融机构退出机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这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与之呼应,如对破产银行等进行专业化的清算,建立起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从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保证金融安全。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利率市场化和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将使银行业失去“金融保护伞”。“存贷利差”的压缩和存款保险制度所导致的经营成本上升,倒逼银行业必须彻底改变信贷结构、资产结构、业务结构、收入结构和盈利结构,必须增加金融市场及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增强创新能力、定价能力、服务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资源配置能力,长远看这势必推动我国金融格局的大变革、大调整。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