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连续22个月负增长 改革红利可推动PPI转正

2014-01-10 01:20:52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胡健 实习生 周程程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胡健 实习生 周程程 发自北京

昨日(1月9日)公布的2013年12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4%。至此,PPI自2012年3月起连续22个月负增长。

上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1.8%,影响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1.35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解读称,从发布的分行业出厂价格环比数据看,在30个主要工业行业中,近几个月来三分之二左右行业产品价格稳中有升、三分之一左右行业略有下降的格局依旧。

其中,石油加工、水泥等非金属矿物制品、煤炭开采和洗选出厂价格环比有所上涨,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钢材等黑色金属冶炼出厂价格环比略有下降。2013年全年PPI为负1.9%,与2012年持平。交通银行高级分析师唐建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受全球制造业增长动能放缓影响,目前各主要经济体基本都处于阶段性的工业领域利润萎缩、PPI同比下探的局面。

就中国PPI全年数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副研究员刘涛表示,由于受到大的经济环境影响,工业部门的相对低迷造成了PPI2013年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这也反映出生产环节上游的原材料、能源等产能过剩问题仍比较突出。

此外,PPI下滑折射出企业投资意愿低,这与中国融资成本高有较大关系,2013年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4.2%,1~11月社会融资规模16.06万亿元,比2012年同期多1.92万亿元。但企业融资成本却不断升高。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室主任刘霞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市场对整个实体经济的利润压缩比较厉害,打击了实体经济,这是一个不太好的信号。

“如果说PPI持续长期走低的话,会压低实体经济利润的空间,还会使更多的资金流入到房地产行业,流到国外去。”他说。

PPI能否转正存在相当大的变数。唐建伟认为,受益于2014年改革红利逐步释放推动产出缺口由负转正,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也将进一步趋于回暖,国内有效需求的改善也将助推PPI实现由负转正。

交行报告预计2014年CPI同比涨幅在3%左右,PPI同比涨幅为1%左右,趋势都将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倒“U”型。

但产能过剩是中国PPI难抬头的重要关隘。发改委网站之前发布的消息显示,2013年上半年,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8%,是2009年四季度以来的最低点,在各相关行业协会调查的39个产品中,有21个产能利用率低于75%,其中光伏、电石等产品不足60%。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