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摩根大通朱海斌:地方债规模或15万亿~20万亿元

2013-11-21 01:16:38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朱丹丹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朱丹丹 发自北京

国家审计署对地方债规模公布并未如预期在10月底揭晓。相比2010年底审计署公布的10万亿元,此前有机构预言地方债规模已超20万亿元,最高估计达26万亿元。

11月19日晚,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朱海斌在《财经》年会的一个论坛上表示,中国地方债规模约15万亿元~20万亿元,风险还是可控的。

近期,央行也积极鼓励各大银行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一些市场人士认为,资产证券化是解决地方政府债的一个有效途径。昨日,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欧阳辉则对这一说法予以否定,并明确表示资产证券化不能解决地方债务问题。

针对地方债务问题的解决方法,与会专家纷纷提出自己的化解之道,包括抵押或变卖资产、政府直接埋单等。

官方数据仍未出来

“审计署正在作第二轮调查,具体数字(地方债规模)还没有出来。现在市场上关于数字的猜测非常多,少的大概13万亿元、14万亿元,多的20多万亿元,最多听到达26万亿元。”朱海斌说。

按照朱海斌的观点,地方债可能主要来自银行、信托等领域,到今年大概15万亿元。另外还有一块,即以公司的名义投资,地方政府想做一些事情,可能有些BT模式等,地方政府在其中到底承担多少责任,是说不清楚的。这一部分的规模到底有多大,也非常含糊,市场猜测大概五、六万亿元。如果说把这块加上去,20万亿估计也包括了这一块。

他估计,最终公布的数据在15万亿元~16万亿元,以公司名义投资的那部分并不会被归进去。

“对于15万亿、16万亿这个一般估计的数字,我是同意的。”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不过,他也指出,还有许多不太清楚,尤其是银行业在其中还存在或有负债,比如说做了一些担保,这种情况不会非常少。

地方债如何化解?

“资产证券化不能解决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欧阳辉指出,实际上,资产证券化和地方政府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一方面,地方政府不需要搞资产证券化,而是银行需要搞资产证券化。地方政府向银行借了钱,它赚了钱就还银行,所以资产证券化和地方政府只有间接关系。

另一方面,并不是说地方政府还不起钱,通过资产证券化,地方政府就可以还得起钱了,那这样的话就没有金融危机了。

“资产证券化是解决地方债务有效途径的说法,我觉得完全不靠谱。首先,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规模现在非常小,基本上几千亿的规模,地方政府债务少说15万亿元,即使资产证券化,未来几年也很难解决地方债问题。地方债也完全不是一个可以作为证券化产品的资产。第二,地方政府债务作为资产证券化产品标的,也是非常不清晰的。第三,资产证券化本身只是一个信贷风险转移的产品,不是一个处理信贷危机、处理违约的工具。”朱海斌指出。

连平也指出,资产证券化跟地方政府本身关系不大,有兴趣的是银行。

那么,地方债应该用何种方法才能有效化解?

连平指出,短期来看,如果说地方债遇到问题,无非是几种手段,如变卖资产,抛售股票等。非常重要、也是以后需要长期发展的一个方法,就是发行地方债。

汇丰银行亚洲区董事总经理兼经济研究联席主管屈宏斌也指出,既然是短债长投,可以适当延期,延期就是买时间。其次,在目前情况下,可考虑为地方债“开正门,堵后路”。因为发债不仅有利于缓解及重组现有的债务,更重要的是,它可能是未来新项目可持续的一个工具。另外,抵押或卖资产,虽然有点复杂,但是可以试一下。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