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专家访谈

每经网首页 > 专家访谈 > 正文

华生:土地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抓手

中国证券报 2013-07-02 15:51:23

近年来专注研究土地问题的经济学家华生表示,改革红利的核心应是新型城镇化。城镇化发展需要土地改革、户籍制度改革、财税制度改革等配套推进,这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抓手

土地财政一定要触动

中国证券报:很多人担忧地方政府过于依赖土地财政,城镇化会不会加剧这一问题?如何平衡地方财政与土地合理规划开发?

华生:现在城镇化的问题不是农民没有就业就进城,而是农民早就已在城里就业很多年了,但不让农民安居和落户。城镇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我们正处于其中。要解决城镇化的问题,户籍、土地是核心,也是经济领域改革的抓手。

目前,我国采取“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制度,越来越多的新增人口没有地,未来如果允许土地抵押、出售,必将加快土地的分化和兼并,大量人口涌向城市谋出路,如不被接纳,他们将会成为流民,造成社会动乱。如何解决这一严重的问题?只能靠城镇化,让这些人真正成为城市人,说到底还是“人的城镇化”问题。

我们的问题出在哪儿?涉及“人的城镇化”的工作不做,现有的制度都在鼓励大家卖土地赚钱。正因为各级地方政府都在依赖土地财政运行,使得地方政府在处理土地问题时不中立,利益分配不公正,因此土地财政一定要触动。

在现有的土地制度下,地方政府、开发商、投资投机购房者和城郊拆迁户四类利益主体赚了钱。要解决土地问题,就要从梳理获利方开始。既然土地升值的部分是外来人口集聚带来的,就应该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的设计,把这四大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调整出来,让利益回到外来人口身上。

中国证券报:土地改革如果顺利开展,是否会带来农业现代化的良好基础?未来能否推广农场经营模式?

华生:除了“人的城镇化”外,土地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命题是实现农村的现代化。现在很多人提出,中国农村应该搞家庭农场,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一观点没有看到中国的现实:绝大部分地方搞不了家庭或专业农场,多数农村的出路是搞专业农户。

欧美国家地广人稀,一个家庭的农场面积动辄上千亩,这在我国是很难想像的,即使八成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这要求城镇化率达到90%,实际很难),我国农村的户均耕地面积也仅有30亩左右。如果要达到欧美国家那样千亩土地的农场经营,那么中国的农民将只能剩下几百万人,这是完全不现实的。因此中国只能像日韩等国一样推广专业农户模式,土地比目前更加集中一些,以户为单位精耕细作。

我国进入城镇化的历史阶段,应抓住时机,不能错失。目前国土部正在进行调研和规划,这些工作应基于市场导向,出台差别化的土地政策,为国家的城镇化目标服务。

◆土地改革的核心是要为人的城镇化服务。土地改革最重要的是在制度设计上把地方政府申请用地指标和安置人口的指标相挂钩。

◆在现行的土地制度下,地方政府、开发商、投资投机购房者和城郊拆迁户四类利益主体赚了钱。应该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的设计,把这四大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调整出来,反哺到外来人口身上。

◆土地改革并不意味着未来农业发展要走农场模式,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只能以专业农户为发展方向。

原文链接 :http://opinion.jrj.com.cn/2013/07/02003815469985.shtml

责编 赵庆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