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湖南“黄金大米试验调查”背后的故事

2013-06-28 01:14:51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文:刘功武

2012年8月底的一个下午,长沙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虽然已远去,但余暑仍在。住处没有空调,我便将电风扇对着身体猛吹。即便这样,我仍感到闷热烦躁——不仅因为天气,还有那让人焦虑的选题。

微博上的一条信息引起了我的注意。信息内容比较简单,大意说的是,在2008年时,湖南衡阳一学校用小学生做了一个美国的“黄金大米试验”。

我第一眼看到这条信息时,便觉得这虽不是纯财经新闻,但可能是一个值得介入的全国性热点新闻题材。此事涉及把小学生当做“小白鼠”、美国人拿中国人做试验这两项刺激国人神经的行为,以及“黄金大米”还存在颇有争议的因素。

然而,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正当我想就此事做一篇在时间上不太紧急的深度报道时,一场包括全国电视、报纸、杂志等众多知名媒体的介入“大战”,很快在湖南衡阳江口镇中心小学打响。

记者被逼“逃走”

为了调查湖南衡阳 “黄金大米试验”的真相,我曾三次从长沙赶赴衡阳江口镇中心小学。虽试验已过去几年了,但这里已成为社会公众与媒体关注的焦点。

2012年9月初,我来到了江口镇中心小学。与湖南众多的乡镇小学一样,江口镇中心小学有几百名学生,虽已到了开学时间,却只有少数学生在打扫卫生。后来才知道,学校及当地政府为了防止发生群体性事件,特意安排学生放假。

起初,我以为学校的这种做法太过于敏感。后来,随着大批媒体记者的到来,以及部分家长表现出的愤怒情绪,让我不得不承认地方政府与学校的做法是谨慎的、必要的。

我第一次来到江口镇中心小学采访时,当地县委宣传部及镇政府等部门,还基本能控制局面,但已显得颇为紧张吃力。当时,央视为了拍摄画面,在学校附近待了一段时间。当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焦急不已,汗流满面,多次催促记者赶紧离开,不然等家长围过来了就走不掉了。

随着报道不断刊出与越来越多的媒体前往江口镇中心小学采访,牵涉其中的家长迅速“觉醒”了。

当我第二次来到江口镇时,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做采访或被认出身份,马上就会有一批家长围拢过来,他们七嘴八舌诉说着担忧、不满与气愤。我除了看到家长的表情外,无法完整地听完任何一位家长的表述。

为了不引起更多家长的聚集,防止产生影响社会稳定的不良后果,我只得冲出家长的包围圈。就在此时,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却紧跟着我。

“我的小孩肯定吃了黄金大米!”她面部红涨,双手挥舞,若我不是衡阳人,肯定听不懂她的衡阳普通话。

“现在还在调查,也不一定学生就吃了。”我安抚她说。

“没吃?没吃会有这么多媒体过来采访?中央电视台都来了。”她紧逼不放。

“媒体来采访,只是来追问真实情况的,不代表……”我赶紧解释。

“我孩子以后要是没有生育能力了,你说政府管不管?”她打断了我的话。

“现在也没有医学证明吃了黄金大米就会没有生育能力。”我尽最大努力解释。

“肯定有这回事,不然为什么那么多媒体过来?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记者。”她双眼圆睁大声说。

为了避免引发冲突,我只能飞快地钻进一辆面包车,选择“逃避”。

“祥林嫂式”的副校长

由于获得当地宣传部的协助,我得以最快的速度,采访到当年参与试验的老师、学校领导与厨房人员。面对愤怒的家长,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也是受害者。最后,国家相关部委的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个判断。

我曾三次前往江口镇中心小学采访,每次都要采访学校老师等相关人员,没有到现场的,我也三番五次地给对方电话采访。尽管我问了很多重复的问题,但他们一遍遍地回答,未有丝毫的不满之情。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该校副校长,五十多岁,身高体瘦,缺了一颗牙齿。为了把普通话说得更标准些,他脖子处的青筋根根胀起。在试验当年,他担任主管后勤的副校长一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多年后,还会因为这差事将他卷进舆论的漩涡,接受一次次的“讯问”。

记者不断地找他采访,而问题大同小异。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他所能回忆的相关事情。行政部门领导找他核实情况,他又得重复说了无数次的话。警方给他做笔录,他还得仔细地讲述此前说过无数次的话。

我最后一次到江口镇中心小学采访时,碰见三位新华社记者也来采访此事。他们既做文字采访,也做视频拍摄。副校长又被领导叫过去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可能由于是正午,副校长年纪大了,加之晚上睡眠不足的缘故,他显得很疲惫。

他强打起精神挺直腰板,但头部还是向前倾斜。没有闲聊,直奔主题。他的表情显得有些僵硬,双眼呆滞。记者每问一个问题,他回答一个问题,如同一个复读机。

事发3个月后,卫生部公布调查结果,主导“黄金大米试验”的“总导演”是卫生部专家荫士安,受处罚最重的也是他。

当时,本报是国内最早质疑“荫士安说谎”的媒体,报道的重心开始转移。

然而,真相远未穷尽。荫士安借国家项目之名,偷偷做“黄金大米试验”,那数百万美元的试验费哪儿去了?荫士安所进行的“黄金大米试验”,卫生部还有没有其他的专家知情并分享利益?带着这些疑问,我将继续寻找真相。

作者为华南公司新闻部(长沙)记者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