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头条

每经网首页 > 头条 > 正文

“高铁思辨”之六:反思铁路产业运营的经济规律

每经智库 2012-05-03 11:24:48

重新审视高铁曾经奉行的“高速+豪华车厢高票价”策略,不难发现这样做其实符合经济规律,降低运营时速的做法违背了商业规律。

每经编辑 赵庆

公司也好,国家也好,在发展中最大的阻力之一就是陈旧过时的固定资产或其它资产过高,以至于决策者因难以下定决心废弃这笔巨额资产而错过跟上技术革命、产业结构更新的步伐。旧技术、旧产业因成熟而往往成本甚低,利润甚高;新技术、新产业至少在初期成本很高而利润较低,更加大了决策者转型的阻力。面对这一难题,有的决策者选择了株守传统业务和传统技术,有的决策者甚至为此全力狙击、绞杀新兴技术,为此往往收购新兴竞争者专利技术、收购新兴竞争者公司然后封存。而这样的做法,最终结果多半是彻底的失败。

在感光材料行业曾经独领风骚数十年的百年老店柯达公司之所以短短几年便落到申请破产保护的田地,原因便是柯达在传统相机和胶卷业务的固定资产极高。尽管柯达公司的电器工程师史蒂夫·萨森早在1975年就研制出了世界第一部数码相机,但因为舍不得丢弃在传统相机和胶卷业务的巨额固定资产,也因为当时成熟的胶卷业务每1美元投资就能产生70美分利润,尚不成熟的数码影像业务则最多只有5美分,公司决策层一直不愿意全力向数码影像业务转型,结果让富士、佳能、尼康等竞争对手坐大。待到数码影像最终占据市场主流之时,柯达公司如梦方醒极力转型挣扎,却已经无力回天。1990年代堪称柯达历史上最辉煌的十年,1996年,柯达公司营业额达到了160亿美元,净利润超过25亿美元;2000年,柯达公司传统影像业务部门销售利润竟高达143亿美元,几乎等于2001年佳能数码相机业务利润的10倍;但从2003年起柯达就开始急剧没落了。终于,2012年1月19日,这家公司正式提出破产保护申请。

在发展新兴高铁产业方面,我国相对于传统发达国家的最大优势之一便是旧技术固定资产存量微乎其微,这正是“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这段名言的本意所在,为什么要自废武功消灭自己的后发优势?柯达公司发明的数码相机技术打垮了柯达公司,中国人已经创造了世界高铁产业的新概念、新技术,这一切最终是否会为他人所用而打败中国?历史已经向我们提出了这个严峻的问题。

正因为如此,我对高铁降速持强烈保留意见,即使暂时降速运行,高铁线路建设也必须按照以前确定的350公里乃至400公里以上时速的标准建设,而决不能按照250公里时速标准建设,这样日后还可以提速,而不是无法提速。

媒体热炒数月的高铁票价本来就不应该成为问题。不错,高铁票价高于动车更高于绿皮车,但离开产业发展去侈谈什么“民生”只不过是十足的废话,因为最大的民生不是施舍,而是为国民创造体面收入就业机会,是激发国民潜藏的才智和干劲,而只有发展先进制造业及相关服务业,并占据世界前沿,我们的国民才有可能赢得可持续的体面收入就业机会。

是的,我们的建设必须考虑财务可行性;是的,中国高铁的抨击者们打出的旗号都很“正义”;但真理与谬误往往只差一步,正义的旗号一旦偏颇就会沦为错误乃至罪过。从实际效果来看,我们不能不问一句:我们是不是正在亲手扼杀自己的伟大成就和未来自主发展的希望?往事已矣,来者可追;我无力更无意阻止别国在“民主”、“环保”、“民生”等崇高旗号下扼杀自己发展的前途,但我坚决反对我的国家走上这样的道路。公者千古,私者一时;对国家民族前途历史负责比应对“永远正确”的一时舆论口水压力更重要,愿决策者思之。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