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港股

每经网首页 > 港股 > 正文

叶檀:多次上调存准率 与人民币国际化暂别

2010-11-21 17:02:39

未来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中国经济增速下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与资产品价格随之而落,人民币升值也就不再成为焦点问题。

每经评论员  叶檀

        紧缩货币急行军,中国暂时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告别。

        2010年11月19日,又一个周五的傍晚,央行网站发布通告,从2010年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包括征收差别准备金),今年银行信贷弹药已尽。

        美国财长盖特纳表示,中国如果不实行人民币升值,国内就会出现恶性通胀。现在中国决定走另一条路,既不让人民币大幅升值,也不放任国内出现恶性通胀,办法就是暂时停止人民币国际化,在堵截热钱的同时紧缩国内货币,宁可降低经济增速,也要维持国内货币政策的稳定。

        中国正在试图走出与德国、日本截然不同的经济转型之路。德国是在形成全面的出口依赖之前主动升值,日本是在压力下被迫升值的同时降息刺激内部经济,事实已经证明日本之路行不通。中国的做法是,人民币小幅、可控升值,实行国内的紧缩政策,逐渐摆脱出口依赖症,最终实现人民币在均衡状态下的国际化,一旦外汇占款减少,人民币就不可能存在巨大的升值压力。

        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巨大压力下的破釜沉舟之举,距离上一次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前两年为刺激经济累积了过多的流动性,如今大规模收紧流动性,只不过是回到正常水位,否则货币水漫金山,政府对证券、房地产市场的一切调控将归于无效。香港地区成为未来货币的风向标——10月中旬以来,资金流入香港的节奏明显加快,香港金管局最新公布的10月底官方外汇储备资产为2401亿美元,而9月底这一数字为2269亿美元,从侧面折射出了当前国内所处的资金流入环境。

        目前最糟糕的情况是,泡沫增加、通胀上升而消费下降。物价上升压力不减,11月17日,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与尼尔森公司联合开展的中国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消费者对于未来12个月内价格总水平的走势持上涨态度的人数比重明显增加,76%的消费者认为将会“上升”,比二季度显著上升6个百分点;仍有62%的人预计未来12个月房地产价格会上升。与此同时,货币流动性越来越大,10月份贸易顺差扩大达到3个月以来的新高。对中国经济的致命打击是国内消费下降,由于担忧通胀,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在三季度出现回落。今年三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4,比二季度下降5点,在连续上升5个季度后首次出现回落。

        经过这次上调,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最高已达19%,处于最高纪录区,但并不意味着已经封顶。1984年企业存款、农村存款和储蓄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分别达20%、25%和40%,到1985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下调到10%,从理论上说,央行还有22%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而10月份的外汇占款将达到3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央行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仅冲销了外汇占款,还锁定了更多的货币。

        我国没有市场化的利率,金融市场以行政主导,充斥着行政色彩的存款准备金就是最有效的手段。以存款准备金率封杀流动性,将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央行的成本——按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1.62%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0.72%计算,央行年付息约1212亿元。但目前情况下,这是最好的手段。

        中国以加息与提高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宣告实行以内部稳定为主的经济发展战略。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资本项目逐步放开,但以内部稳定为主进行加息宣示暂停人民币资本项下开放的步伐。

        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当天,周小川行长表示,我国可以采取一些管理措施,尽可能地防止更多热钱流入。中国目前的外汇管理体制是对资本项目实行管理的体制,资本项目下不正常的资本流入要么进不来,要么必须绕道而行。在绕道而行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管理措施,尽可能地防止这种行为发生。短期投机性资金进来放入池子,通过对冲以免泛滥到实体经济,等到热钱撤退时,把它从池子里放出去。这简直是一出“捉曹放曹”,如果中国资本项目开放,周行长所说的一切都是臆谈。

        11月17日,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SUCC提倡,中国应放松资本管制,允许中国居民和企业自由购汇,向人民币升值和市场化方向努力。现在,中国对此说“不”,请让我先关上门打扫内庭,然后招待国际资金。

        未来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中国经济增速下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与资产品价格随之而落,人民币升值也就不再成为焦点问题。克鲁格曼的抨击也好,前美联储主席与现美联储主席的责难也好,盖特纳的苦口相劝也好,都无法改变以下事实:中国要从内部经济改革做起,然后进行货币市场化改革。所以,现在的焦点不是汇率升降,而是国内市场化与分配体制改革的推进速度。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