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机构

每经网首页 > 机构 > 正文

信贷“冷暖不均”银行半年“成绩单”分化

2009-07-03 02:35:59

每经记者  陈珂  发自上海

        今年上半年,沪上各家银行信贷投放可谓“冰火两重天”,有的银行任务已提前完成,但也有部分银行仍在为信贷考核发愁。昨日,一股份制银行人士对本报透露。“我们大概只完成了全年任务的六七成,第三季度还得冲冲。”

        而瑞银证券分析师王瑶平对《每日经济新闻》分析,“今年各家中资商业银行业绩将出现明显分化”。业绩分化的原因,更多可能在于今年信贷投放重点——对政府类项目的竞争力。

上半年放贷成绩优异

        据公开报道的数据,截至5月末,有可比数据的9家主要商业银行累计新增贷款投放量为3.65万亿元,为全年计划信贷投放目标2.76万亿元的1.3倍。即使传统意义上的中小银行——浦发、民生、兴业和中信银行,前5月也分别新增贷款2200亿元、1400亿元、1100亿元和2400亿元左右。

        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上半年做得确实比较好,下半年要收一下,否则今年的基数做得太高,再加上提取坏账准备金,再继续做下去反而会压低利润。”

        不过上述人士强调,对于特别优质的项目还是会支持,但放贷“冲动”会有所下降。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中国商业银行机构共发行次级债规模高达1600亿元,如果按8%的资本充足率计算,这一融资规模可以支撑起上半年的信贷投放。

        据交银国际的报告,目前信贷投放规模已成为商业银行2009年盈利的基石,如果全年信贷增量为6.5万亿元,则上市银行2009年业绩增长12.3%,如果信贷增量达8万亿元,则业绩增长超过20%。

部分银行还要冲规模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部分银行还在为完成今年的信贷任务而冲刺。

        “二季报一公布,横向比较起来肯定给总行带来一定的压力。”一银行上海分行行长1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坦言,目前总行仍旧在“逼”分行加紧放款。

        目前,有研究机构对今年银行信贷狂潮可能催生的风险颇为担忧,但据本报了解,今年上半年银行信贷投放分化明显,或不仅出于各家银行对风险的把握,更多是投放模式的差异。

        部分银行分支机构审批权限过于狭小,导致影响其竞争力。“我们一笔几千万的贷款就得报总行审批,而像交通银行上海分行的审批权限就可以达到3亿左右,这样我们做一笔贷款的效率肯定比其他银行要差很多。”前述银行人士认为。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未来几个月部分信贷未达标的中小银行仍旧需要冲信贷,但从风险控制的角度考虑,将审批权限下放以支持分支机构的可能性并不大。

        在兴业银行经济学家鲁政委看来,国务院下调了很多行业项目资本金比例,令地方政府用同样资金可启动更多、预算资金更大的项目,这可能成为银行下阶段信贷投放的热点。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部分银行仍需要冲规模,但留给它们的时间可能并没有半年这么充裕。“如果9月份开始放的话,效益要明年才会体现;10月开始放则今年就要提取坏账准备金,放出去也是亏损的。”前述上海分行副行长表示,“第三季度是最后的机会了”。

        不过上海本地一家券商分析师对本报表示,这部分银行本身业务规模相对较小,即使其三季度寄望于冲规模,也不会逆转整体信贷投放下降的趋势。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