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机构

每经网首页 > 机构 > 正文

2季度信贷减速银行遭遇最后困局?

2009-04-15 02:44:17

每经记者  陈珂  发自上海

        1季度超预期的信贷投放,已经让分析师们修正了对当季度银行业绩的悲观论调,但面对信贷减速几成定局的2季度,银行业的盈利压力或比1季度更大。

        不过,也有分析师认为,随着银行业信贷结构调整,净息差有望从2季度开始触底反弹,银行盈利也有望反弹。2季度或许会成为银行未来走向的分水岭。

券商修正1季度银行预期

        据测算,今年1季度,中国银行业净息差同比下降幅度在55~60个基点,这意味着银行贷款同比增长要达到18%~24%,才能弥补净息差下降的负面影响。而当季末,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9.78%。

        正基于此,券商纷纷修正了对银行业绩的判断。招商证券表示,1季度银行业绩或略好于预期,银行估值中枢可能继续上移至接近2.5倍市净率的水平。

        进入2季度后信贷减速,将对中国银行业的盈利形成考验。“我们预期2季度银行盈利会比1季度低。”昨日,一资深券商分析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2季度预计净息差同比下降幅度至少也在50个基点以上。”这意味着即使保持20%以上的信贷增速,也难以完全弥补净息差下降的负面影响。“从当前的情况看,即使央行4月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扩张的驱动力也会大幅削减。”

        昨日安信证券发布报告认为,随着年初银行集中信贷投放的结束,以及财政项目初期对资金的集中需求的下降,未来信贷新增速度应该会逐步下滑。

2月新增贷款必须大幅下降?

        昨日,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警告,如果监管层不在2季度对信贷增速进行控制,可能加大经济二次见底的风险。

        在马骏看来,当季的新增贷款环比增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下个季度的环比GDP增长。今年1季度新增贷款飙升,几乎肯定会导致2季度GDP环比大幅上扬。

        “但是,2季度的新增贷款环比必须大幅度下降。”马骏表示,只有2季度以后月均新增贷款下降到3000亿,才能将全年新增贷款控制在7万亿内,将中期通胀和信贷风险勉强维持在可控范围。

        如果在2季度不控制贷款增速,等风险大面积暴露之后,3季度被迫以更大力度砍压贷款,加剧信贷大起大落,从而加大经济二次见底的风险。“短期内监管层必须尽快进行窗口指导,控制贷款增速。”

银行信贷结构良性调整

        面对信贷减速的负面影响,3月货币运行报告释放了相对积极的信号。报告显示,银行业信贷结构正在调整。3月份票据融资占比大幅缩小,中长期贷款明显增加。截至1季度末,利润贡献率更高的一般贷款增速反弹到22%。

        西南证券分析师付立春表示,贷款中长期化意味着三方面利好:一是降低存贷款久期错配带来的利差损失,二是降低银行操作风险,三是平滑经济周期带来的信用风险。

        从存款看,3月份新增存款中活期占比上升。与此现象一致的是,3月份M2与M1的差距继续缩小,未来可能出现存款活期化的趋势。“这将降低银行存款的平均成本。”安信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高源认为。

        申银万国的分析报告则指出,鉴于1季度高信贷增量对全年收入利润产生正面贡献,一般贷款,尤其是中长期贷款占比如果在2季度提高,从而带动净息差全面止跌回升。

        招商证券认为,“银行股2季度可能由流动性驱动转向基本面驱动。”随着实体经济信贷需求的提升,将为银行提供更多盈利空间更大的信贷项目。

投行预测

全年新增信贷或达8万亿  仍有降息空间

        在1季度4.58万亿新增信贷额度的基础上,投行对于全年新增信贷额度的判断都超过了5万亿。摩根大通经济学家王骞日前预计全年新增贷款或达7万亿至8万亿的规模,“监管层会容许信贷增长,其目的是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足以保证GDP增速实现8%的增长目标。”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则估计,今年全年新增贷款规模或达6至7万亿元。他认为11月以来快速的贷款增长将在未来几个月出现调整。随着四万亿投资计划开始实施,贷款的增长将更多取决于银行和企业等微观主体。

        前3个月M2增速已经远远超过央行制定的17%的目标,引发了市场对于未来信贷紧缩政策出台的预期。对此王骞认为,在全球经济下滑的背景下,央行仍然强调将维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充足的流动性。他预计2季度会有一次27个基点的降息,也可能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美林证券经济学家陆挺也表示,宽松的政策基调今年不会改变,预计今年降息幅度为54个基点。

每经记者  马骏骎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65072776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