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 如何破解“县域不经济”?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显示图片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也是区域发展的基石。

然而,“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经济,很容易局限在县域的‘一亩三分地’上,造成‘县域不经济’”,区域经济学家肖金成指出,“县域不经济”,就是仅仅靠一个县解决不了一个县的经济问题。“现在的县,‘细碎化’现象比较普遍。在工业化生产时代,这些都属于‘不经济’或者‘不够经济’”。

如何破解“县域不经济”的问题?在肖金成看来,要改变“不经济”,就要跳出县域看县域,用一盘棋的思维发展。

近日,《2019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报告·绿皮书》(以下简称《发展报告》)新鲜出炉。根据研究成果,广义中小城市经济总量已达76.43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八成以上。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为70.5,东部先发优势明显,中西部紧追。

实际上,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20年以来,西部的县域经济“经济规模继续扩大,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去年10月,《中国西部地区县域发展监测报告2018》就指出,2018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竞争力指数,平均值达到71.76,比前一年提高1.83。

此次,位于西部的成都新都区,就在《发展报告》中脱颖而出。新都成为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报告上的榜上成员,再次跻身5大“全国百强区”榜单。

打破限制 避免“不经济”

▲图片来源:新都区委宣传部

要“跳出县域看县域”,突破县域经济的空间局限,扩大有效腹地,交通的通达程度至关重要。成都新都区,就是“动脉通畅”的代表之一。

作为新中心城区,新都地处成都北门,不仅是“南丝绸之路”起点城市,还毗邻“蓉欧快铁”起始站点。虽是“县域”,却具备融入“一带一路”独特优势。

正是得益于此,新都成了成都金青新“大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这块“金字招牌”,新都将有望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全球资源的流转和配置,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

去年,成都地铁3号线连通了新都;目前,另一条串联新都的地铁5号线,也正加快建设;据规划,地铁27号线也将经过新都。大运量的轨道交通,使新都实现了与成都主城区的无缝对接,人流更加高效。

全省重大项目开工中,金凤凰高架新都段、天府大道北沿线等贯通成都市中心的2个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启动。

而成北片区交通节点转换能力和通行能力增强,将串联起成都北部的众多县域,为“金青新”三个县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重要交通保障。

凸显特色 以产业融入网络

▲图片来源:新都区委宣传部

所谓“要想富先修路”,县域要发展,交通的确至关重要。但如何避免沦为“过道”,留住通道上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发展要素,成为经济能效提升的关键。

为此,清华大学中国企业创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玉杰认为,各个县域应凸显各自特色,从功能分工变成网络布局。只有这样,才能从“通道”,变成“节点”——“围绕着城市形成网络化的格局,以城市为中心、交通干线为网络,把点线面带全部覆盖”。

而在网络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和特色,是第一步。

以新都为例,今年四川最新的《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办法》中,将四川全省共183个县、市、区划分为四大类别,实行分类考核。新都所属的“城市主城区”是类别之一,共有33个县市区。

对于此类县域经济的发展,四川明确要“突出城市功能建设优先,侧重高端要素集聚集成转化,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之所以能成为“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得益于新都清晰地认识到了特色产业发展和产城融合的重要性。

早在2017年,新都就陆续出台《关于加快轨道交通、航空、现代物流三大主导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等政策,有针对性地强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而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则是新都主导产业轨道交通和航空产业的重要承载地。作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四川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的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就坐落于新都石板滩镇的这座“新城”。

目前,这里已经聚集了中车成都、中航发成发、中航发涡轮院等龙头企业,规上企业达到160家,总产值超过350亿元。此外,还已形成年产600辆地铁整车的能力,全市60%以上的地铁实现“新都造”。

并且为了进一步“侧重高端要素集聚集成转化”,新都区还聚集了科研及技术支撑,形成了“校院企地”合作对接机制。

截至今年4月,这里已有74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科研项目,拥有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博士后工作站,9个院士工作站,46个省市级研发机构。

对标国际 用营商环境留住企业

▲图片来源:新都区委宣传部

确定特色产业、促进产城融合,有利于县域经济在“网络”中形成特色优势。

下一步,要真正留住资源,肖金成指出“根本是让市场发挥作用”。他认为,产业的发展和创新的动能,都源自企业。而政府需要做的,是“在营商环境改善上努力”,吸引企业聚集。

新都在今年3月,举行了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工作大会,为改善营商环境,划出了明确的“任务表”,即:“部分营商环境指标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形成独具优势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同时,建立符合新都实际、具有新都特色的营商环境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市场活力充分激发。

一步一个脚印,新都的清晰思路可见一斑。

而其实,在第一个节点之前,新都已在5月率先动身。当月20日,新都主动“走出去”,在北京举行了“智慧•创新•合作•发展——2019轨道航空产业合作论坛暨成都轨道航空产业功能区投资推介会”。

推介营商环境,正是为新都的特色产业吸引企业。当天,包括中铝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首都航空、中国中铁建工集团、悉地国际、康明斯集团、美国AECOM等在内,活动共吸引了60余家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领域知名企业到场。

实际上,《发展报告》中投资潜力、科技创新等领域,均与营商环境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新都能榜上有名,也正与其不断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努力密不可分。

从新都的经验不难看出,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突破思维和区位的限制至关重要——在更大范围中对接生产资源、对标营商环境。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李义平所说,在全球化背景下,不能孤立发展县域经济,应该把县域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外边的大环境和市场上的大需要,紧密地结合起来”。

每日经济新闻 黄名扬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