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建设 四川省人大代表呼吁:建立强大地面交通 支撑“两场一体”运营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显示图片

一天前,成都正式开通直飞德里、赫尔辛基、芝加哥三条国际定期客运航线,双流机场国际(地区)航线增至121条,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正加快推进——按计划,天府国际机场投用后,成都将成为第三座拥有两个大型枢纽机场的城市。

开工三年,天府国际机场建设进展如何?未来将如何与双流机场分工协作?眼下还有哪些难关要“闯”?9月17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在川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视察了在建中的新机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现场了解到,作为引领未来四川航空枢纽建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成都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已经印发,其中不仅提出了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还创新提出了“两场一体”运营成都模式,包括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等方面,旨在构建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枢纽机场体系。

预计到2025年,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亿人次以上、货邮吞吐量达到190万吨;预计到2035年,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6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350万吨。

不过,多位人大代表在受访时均提到,实现“两场一体”不仅要看“空中”,同时也要有强大的地面交通做支撑,因此还需进一步加强“点对点”快速高效连接。

天府国际机场累计完成投资237.59亿

交通建设滞后,是阻碍四川发展的一大“短板”,尽管近年来有明显改善,但仍不能充分满足四川经济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因此,天府国际机场被各方寄予厚望。

正如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捷所言,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项目,事关四川在全国开放大局和经济版图中的战略地位,事关“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实施,事关四川和成都的国际形象,“是一项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战略性工程。”

早在2011年,新机场选址工作启动,从立项到可研批复仅15个月,“创造了国内同等规模机场可研获批时间最短的纪录。”四川省发改委二级巡视员杜义指出。

2016年5月27日,项目开工建设,当年年底全面开工,据四川省机场集团副总经理李灵翔介绍,截至今年8月31日,累计完成机场工程投资237.59亿元,占总投资的42.27%。

目前,新机场T1、T2航站楼混凝土主体结构已完工,综合交通换乘中心(GTC)的高铁、地铁地下主体结构也已全面完工。按计划,天府机场主体工程将于今年完工,2020年建成竣工,2021年上半年实现通航。

三年来,多位人大代表不止一次实地考察过天府机场,见证了它“从无到有”、从破土动工到初具规模的巨大变化,纷纷希望其接下来“增强紧迫感”、“保持高水平”,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安全、绿色、智慧、人文”。

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在于,“点对点”的连接还可以更快。

四川省人大代表、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潘炜表示,目前虽然布局了三条地铁线路,但中途会停靠多个站点,“30分钟”很难达到目的地。他建议,眼下不仅要加快航站楼的建设,更要同步推进地铁建设,实现更加安全快捷地交通运输。

根据规划,地铁18号线将连接成都主城区与天府国际机场,预计明年建成通车;连接双流国际机场和天府国际机场的地铁19号线,有望在今年内开工;同时,远期还将规划建设13号线,连接成都方向沿线龙泉驿、简阳地区与天府国际机场。

采用“两场一体”运营模式

天府国际机场加快建设的同时,与双流国际机场如何互动,尤为引人关注。

“所谓双机场,就存在着定位和协调的问题,如果一个机场的客运量/货运量过大,另一个(机场)萎缩,这不是双机场城市。”潘炜在受访时表示,“国际化的双机场应该是优势互补的。”

记者注意到,今年印发的《成都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明确提出“两场一体”运营,努力实现两座机场的一体化规划、一体化建设、一体化管理和一体化运营,构建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枢纽机场体系。

杜义解释说,运营初期,天府机场为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的主枢纽,承担客运和货运的核心枢纽功能;双流国际机场为主要服务国内点对点商务航线的区域航空枢纽,同时保留国际口岸功能,保障地区航线、国际公务航空业务和国际备降航班。

远期,在天府机场国际航线达到枢纽发展要求后,将研究恢复双流机场国际航线增长,逐步演变形成“一大一小”两场一体、差异发展的双国际枢纽机场体系。

四川省人大代表、民航西南管理局局长蒋文学则认为,双流机场与天府机场因为隔着一座龙泉山,气候差异非常大,常常是“东边日出西边雨”,这对实现两场“互补”很有优势。

不过,他也指出,民航有很多工作都需要“一体化”,如何让旅客在两个机场之间实现无缝中转,“让两个机场像一个机场”,除了空中,还需要建立强大的地面交通做支撑。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