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重磅

  • 常外污染追踪:两种检测结果遭质疑
    常外污染追踪:两种检测结果遭质疑

    经过梳理之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央视从家长手中获得的检测报告,与今年2月份常州官方公布的检测报告结果差距较大,两种检测结果谁真谁假成为焦点。

  • 诺普信参股公司常隆化工涉学校污染
    诺普信参股公司常隆化工涉学校污染

    也因为常隆化工的污染问题,诺普信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遇到阻力。去年2月,诺普信筹划非公开增发,但最终被证监会否决,被否的主要原因便是常隆农化的污染问题。

  • SM集团常州项目遇阻 当地政府或因“毒地”面临违约赔偿
    SM集团常州项目遇阻 当地政府或因“毒地”面临违约赔偿

    “我们不仅要承担修复成本,还忍痛放弃了一项上亿美元的投资项目SM城市广场。这意味着,常州市重要招商引资项目、2014年市政府重点项目、预计2016年前后完工的SM城市商业综合体开发建设计划将完全落空,同时可能还要面临支付巨额违约金。”常州市新北区政府一名官员表示。

  • 常外家长搬离“毒地”诉求遭校长拒绝
    常外家长搬离“毒地”诉求遭校长拒绝

    事件在全国传播开之前,常州外国语学校的家长就曾提出“学生搬到其他校区过渡”的诉求,至少希望在春、秋学期暂停土壤修复。但对此常州外国语学校校长曹慧表示,目前学校未考虑搬迁过渡。记者在向常州市政府、新北区及环保部门等相关部门了解时,对方同样表示:检测的结果完全合格……家长们担心是多余的。

  • 参股公司常隆化工涉“毒地”事件 诺普信收到深交所关注函
    参股公司常隆化工涉“毒地”事件 诺普信收到深交所关注函

    深交所要求诺普信说明,常隆化工是否可能因报道事项承担赔偿责任,如可能承担赔偿责任,请说明报道事项对公司2016年经营业绩的影响并提示相关风险。根据诺普信2015年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为常隆化工提供的尚未履行完毕的担保金额为8.97亿元,深交所要求公司说明,截至目前上述担保是否履行完毕,报道事项是否可能导致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并提示相关风险。

事件还原

_______1

常州外国语学校是江苏省内较好的一所初中学校,因为教学水平高,是不少家长择校的首选。然而,自2015年年底开始,很多在校学生不断出现不良反应和疾病,家长怀疑与旁边的化工厂污染土地有关。

  • 常州一中学搬新址493名学生身体异常
    常州一中学搬新址493名学生身体异常

    据央视报道,有关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周边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环境保护部、江苏省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成立联合调查组,将尽快赶赴常州进行现场调查。调查结束后,将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

  • 常州外国语学校新北校区毗邻三家化工厂旧址
    常州外国语学校新北校区毗邻三家化工厂旧址

    涉事化工厂的原职工向北京青年报记者举报该化工厂曾向地下填埋危险废物。常州外国语学校周边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已引起环保部、江苏省政府重视,双方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将尽快赶赴常州进行现场调查。

  • 学校被指新址污染 官方:已成立调查组
    学校被指新址污染 官方:已成立调查组

    18日凌晨,常州市政府新闻办回应称,常州市委、市政府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成立联合调查工作组,表示对环境污染“零容忍”,本着对师生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迅速认真调查核实并依法处置,对存在的问题绝不姑息,调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开。

最新进展

  • 常州外国语学校致癌物超标近数万倍 校方坚称达标
    常州外国语学校致癌物超标近数万倍 校方坚称达标

    面对铁一般的事实,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纪忠回应时,坚称2012年的环评报告显示新校址地皮土壤达标,适合建校。内地媒体报道引述北京大学教授刘阳生“打脸”,直斥官方环评报告只检查了地下水的酸硷值、铬及镍含量,全无检验农药剧毒化学物质含量,亦无建议新校舍应于毒地修复完毕后才建造。

  • 常州外国语学校指责央视报道有“硬伤”
    常州外国语学校指责央视报道有“硬伤”

    18日下午17:03,常州市外国语学校国际部向家长和师生发布了一封公开信,称充分理解家长及师生的关切,但也想表达一下自己的立场,并直指央视的报道存在一些“硬伤”,包括引用的数据、观点、甚至镜头语言,都带有强烈的导向性。

  • 常州医院回应学校被污染:不存在得白血病的学生
    常州医院回应学校被污染:不存在得白血病的学生

    专家组针对学生检查指标的异常情况进行了专门分析,但学生出现的这些症状“是不是与环境污染物有关,还无法确定”。对于网上所传的白血病和淋巴癌的案例,经过核实,不存在得白血病的学生,存在一起淋巴癌案例,但发病是在2015年7月,当时学校尚未搬迁到新校址。

  • 修复“毒地”为何造成“二次污染”?
    修复“毒地”为何造成“二次污染”?

    记者调查发现,常外周边“毒地”在修复过程中因操作不规范和监管不力,发生了“二次污染”。多位专家表示,目前,全国多地出现因化工企业搬迁留下的“毒地”,因监管缺位,这些地方发生“二次污染”的隐患重重。

____

常州外国语学校自2015年年底开始,很多在校学生不断出现不良反应和疾病。有493人出现皮炎、湿疹、支气管炎、血液指标异常、白细胞减少等异常症状,个别的还被查出了淋巴癌、白血病等恶性疾病。学校附近正在开挖的地块上曾是三家化工厂,专家称校区受到的污染与化工厂地块上污染物吻合。化工厂老员工说,厂里职工有时为省事,将有毒废水直接排出厂外,危险废物偷偷埋到地下。该地块土壤、地下水均被检出致癌污染物,一些员工也患上皮肤病等职业病。专家表示,学生短时间群体性出现症状,与化工厂地块严重污染有一定关系。近年来,全国化工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将众多化工企业迁入园区统一管理,统一标准,集中监管,集中处理,这当然是好事。但是,它也催生了新的环境污染问题: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聚集于一地,如不能达标处理,将成为当地的一大块“伤疤”。

相关链接

  • 铁腕护江:向高污染化工企业“亮剑”
    铁腕护江:向高污染化工企业“亮剑”

    近年来,随着宜昌、长寿、万州、涪陵等化工园区相继建成,加之长江中下游的南京、仪征、安庆、九江、武汉、岳阳等地是我国传统石化产业聚集区,长江沿线已逐步形成覆盖上中下游的石化工业走廊,沿线化工产量约占全国的46%。化工企业的废水、废气、废渣排放问题,成为困扰长江生态文明建设的顽疾。

  • 佛山排查校园周边污染问题 8所学校受“工厂围校”污染影响
    佛山排查校园周边污染问题  8所学校受“工厂围校”污染影响

    以学校为分界,校内是聚精会神学习、运动的孩子,校外却是无证无照、浓烟滚滚的工厂,“工厂围校”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难以忽略的难题。去年11月初,佛山环保、教育部门正式开始对“工厂围校”污染问题进行排查整改。2015年11月26日,佛山四区环保部门进行联合执法,并公布“工厂围校”调查情况,调查发现,仍有8所学校受到周边工厂污染。

  • 安徽的厂污染了河南的村
    安徽的厂污染了河南的村

    河南省夏邑县韩道口镇范集、段庄、曹市园等多个村庄,与安徽省砀山县薛楼板材工业园区仅隔一道土沟。随着该园区内一些蓄电池厂、荧光粉厂、农药厂的上马,这几个村庄饱受这些工厂所排废气、废水污染困扰,多年不得解决。“一步跨两省”的这些村庄所受污染,到底该归哪里监管?问题何以长期存在?3月16日,大河报记者赶赴河南省夏邑县、安徽省砀山县进行了调查采访。

各方评论

  • “不该建的学校”揭开多重流脓伤疤
    “不该建的学校”揭开多重流脓伤疤

    正如央视报道所言,一所“不该建的学校”,选址、建校、环保监测等多链条全线失守让人担忧,更让这所学校师生的健康长期笼罩在巨大的危险之中。可以说,“不该建的学校”揭开的是多重流脓的伤疤。

  • 监管“装睡”与学生中毒同样可怕
    监管“装睡”与学生中毒同样可怕

    让人心寒的是,主管部门自欺欺人的态度。主管部门表示,学校建设已做过相应的环评。言下之意,这起事故是一起“环评事故”,教育主管部门只是被环评忽悠,才酿此大祸。但事实真实如此么?恐怕未必。

  • 污染物超标10万倍,谁选的地块?
    污染物超标10万倍,谁选的地块?

    一所好的学校不仅要求有较高的教学质量,还必须具备一流的校园环境,远离噪音的干扰,特别是环境的污染,学生能否健康成长,与此有极大的关系,如果连保证安全这样的“标配”都达不到,又怎么能切实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 中学建在“毒土地”,所有环节均失守
    中学建在“毒土地”,所有环节均失守

    如果整个社会的安全制度总是频频失守,如果制度下的人们都缺乏遵守制度的习惯,那么又如何奢望他们在有关学生安全的事情上会痛改前非,采用有别于常的另一套正式规则呢?

  • 新华网六问常州外国语学校“毒地”事件
    新华网六问常州外国语学校“毒地”事件

    常外“毒地”事件在舆论场上不断发酵,环保部、教育部先后发声。随着国家部委的介入,公众有理由期待该块“毒地”不再“毒”。然而,六大问题仍存疑,疑问不解,此类事件或再次发生。

_______2

常州外国语学校是不少家长择校的首选。自2015年年底,很多在校学生不断出现不良反应和疾病,家长怀疑与旁边的化工厂污染土地有关。从当年化工厂的违规操作,到相应环保执法的疲软;从学校选址的疏忽大意,到奠基施工时的未批先建;从环境评估的漏洞百出,到对环评建议的置若罔闻,几乎每一个环节的安全制度都遭到忽视、废弃乃至违反。在事情演变的逻辑终端,只能是学生的生命健康被无情伤害,最终危害后果的大小,完全取决于人们发现危害时间的早晚。一所好的学校不仅要求有较高的教学质量,还必须远离环境的污染。常外“毒地”事情再次敲响警钟,在遏制增量污染的同时,更要治理存量污染;在重视显性污染的同时,也不应放松隐性污染治理。面对污染,一刻也不能懈怠。

编辑 陈旭 陈星 视觉设计 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