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脑机接口首次大规模进军C端市场 BrainCo韩璧丞:未来脑机设备会比手机数量多

每日经济新闻 2022-11-15 20:51:09

◎从实验室走向公众,不过是脑机接口技术进入生活的第一步。在从业人员看来,这是一个充满潜力和想象力的赛道。有观点甚至认为,脑机接口会成为元宇宙的“终极接入方式”。

每经记者 陈婷    每经编辑 刘雪梅    

脑机接口,对大多数人来说,它都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近日,作为脑际接口赛道中的奋战者,BrainCo强脑科技创始人兼CEO韩璧丞讲述了脑机接口的百年历史。

1924年Hans Berger第一次采集到脑电信号,开启了脑机接口的历史。这些年来,脑机接口产业迎来爆发。

从2013年开始,美国、欧盟、加拿大很多国家相继开始了国家脑计划,中国在“十四五”中也把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列为需要攻关的技术。2015年,以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为研发方向的BrainCo创立,比大家所熟知的马斯克创办Neuralink的时间早一年。

根据《2022年脑机接口行业研究报告》,2021年国内融资事件近年来最高,达18起,2022年上半年仍有9起融资事件,表明投资机构正加速对脑机行业的投资布局。

而在当前阶段,随着赛道创业公司的不断努力,脑机接口正在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

就在近日,韩璧丞宣布,公司研发的智能仿生手拿到了FDA认证。据称,这是唯一一家获得FDA认证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

BrainCo强脑科技创始人兼CEO韩璧丞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陈婷 摄

与此同时,BrainCo推出首款脑机接口消费级产品——深海豚(Easleep)脑机智能安睡仪。据BrainCo方面表示,本次新品发布,是脑机接口产品首次大规模进军C端市场,为未来脑机技术的普遍性应用打造可能。

从实验室走向公众,不过是脑机接口技术进入生活的第一步。在从业人员看来,这是一个充满潜力和想象力的赛道。有观点甚至认为,脑机接口会成为元宇宙的“终极接入方式”。韩璧丞更是认为:“未来脑机设备会比手机的数量还要多。”

脑机接口,从实验室到资本香饽饽?

脑机接口,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技术?

根据国信证券的相关研报,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狭义上是在大脑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一种全新的不依赖于外周神经(PNS)和肌肉的交流与控制通道,通过测量和采集中枢神经系统(CNS)活动,并将其直接转译为可被外界人工设备识别的信号或指令,从而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的直接交流与控制(输出式BCI)。

这一技术的诞生,至今已近百年。

1924年,德国精神医学家Hans Berger首次检测发现了脑电波(Electroencephalogram,EEG),为大脑研究奠定了基础;20世纪70年代,脑机接口进入科学论证期,1999年和2002年两次脑机接口国际会议的召开为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到了21世纪,随着神经科学与相关技术的不断突破,脑机接口技术开始快速发展,开始进入应用试验期。相关公司也陆续出现,脑机接口技术从实验室被推向公众视野。

“2015年,我们团队创立了BrainCo,我们是一家希望用脑机接口技术真正深刻改变世界的公司,希望用脑机科技开启生命更多可能。”韩璧丞说。据悉,BrainCo是首家入选哈佛创新实验室的中国团队。

2016年,如今已名扬四海的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创办了Neuralink。

根据国信证券的相关研报,2014年后,阿里、百度、科大讯飞等公司以投资并购方式入局脑机接口领域,陆续推出各自人工智能脑计划。例如,科大讯飞研究课堂教学方法改进和效果评估;淘宝研究意念购物下单;游戏公司米哈游与大学合作打造结合脑机技术的“虚拟世界”游戏。

也正是从2016年起,脑机接口技术成为了资本的香饽饽。根据蛋壳研究院的数据,通过对2008-2021年全球BCI企业投融事件数量的统计,BCI行业累计发生148起投融资事件。

从整个投融资事件数量分布年份可以看出,2016年成为全球BCI行业发展跨越年,2016年投融资事件同比增长89%。

具体来说,脑机接口技术主要有两个“流派”。按侵入大脑程度,脑机接口主要可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两种,分别对应不同的使用场景。

根据《2022年脑机接口行业研究报告》,2020年,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占脑机接口市场规模的86%。目前,受到脑机接口技术和伦理、安全等因素的制约,无论是各国科研院所还是企业,研究重点都侧重非侵入式脑机接口。

BrainCo是国内首个脑机接口领域独角兽。截至目前,BrainCo的融资额已经超过2亿美金,定位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

上述报告也提及,国内布局非侵入式技术企业占比大:2015-2022H1年国内脑机接口行业获得融资的企业共37家,其中仅4家企业布局侵入式技术且获得融资,89%企业均采用非侵入技术切入脑机接口赛道。

起步阶段:从医疗走向生活

那么,脑机接口的商业化前景究竟如何?

CIC灼识咨询咨询总监张辰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医学治疗是脑机接口接口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之一。

张辰恺表示,在临床医学治疗中,脑机接口主要应用于瘫痪、聋哑、残疾者等,对其进行感觉恢复、运动恢复等康复治疗。目前已有成熟的人工耳蜗技术实现商业化,脑控轮椅等其他诸多产品还在研究发展中。同时,脑机接口还可运用于自闭症患者的治疗,如认知治疗、使用机器交流等。

此外,脑机接口在商业及生活服务方面的适用领域也十分广泛,例如自动驾驶、测谎、游戏娱乐、身份识别、虚拟世界导航等。这类脑机技术多采用非植入式,具有更加安全、更加便捷、更易被大众接受的特点,“目前这类应用场景已初步实现商业化落地,未来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从赛道企业的发展阶段上,也可以看出端倪。根据《2022年脑机接口行业研究报告》,融资早期轮次的企业占比81%,产业孕育发展中。从国内脑机接口企业融资事件轮次分布看,A轮及以前占比高达81%,企业多处于融资早期阶段,说明整个BCI行业尚处起步期,行业成熟度及商业化程度较低,未来发展潜力大。

从目前来看,脑机接口的市场也还在成长期。根据相关报告,2020年全球脑机接口的市场规模达到14.6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达3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4%。

对于一个高新技术来说,从起步走向成熟,亦是从小众走向大众的过程。

Brainco盯上了睡眠领域,C端产品深海豚(Easleep)睡眠仪产品,聚焦的便是当下热点睡眠问题。据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复旦大学教授黄志力披露,全球有3亿人遇到睡眠问题,10年睡眠时长减少1.5小时,其中有64.75%的人睡眠不足8小时。

“就脑机接口技术而言,我们已经有了多年的沉淀了。”BrainCo强脑科技资深科学家、孤独症事业部主任杨锦陈博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我们本来的目标的确是脑机接口的底层技术研发,由于脑机接口技术的确是比较‘新’的,所以我们还是需要亲自下场做一些产品。睡眠、冥想有很大的用户量,不管是从让大家亲身体验到脑机接口的角度,还是从潜在用户的技术来说,都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杨锦陈说。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BrainCo旗下的产品有智能仿生手、开星果脑机接口社交沟通训练系统以及结合传统正念冥想与简短脑机接口科技的FocusZen正念舒压系统等。这一次,BrainCo推出的深海豚(Easleep)脑机智能安睡仪,则是其首款脑机接口消费级产品。

脑机接口下一步:接入元宇宙?

脑机接口之所以受到外界关注,还与其被称为元宇宙的“终极接入方式”有关。

根据相关报告,当前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通过解析大脑里的想法来帮助患者“打字”交流。在PC时代,我们通过键盘和鼠标进行人机交互,每次人机交互的变革都是从以机器为中心,逐渐迈向以人为中心的自然交互,未来可以期待实现脑控键盘和鼠标等下一代人机交互的场景。

杨锦陈博士向记者表示,同行及外界之所以对脑机接口技术充满兴趣,在他看来,与两个原因有关。

“一个是,我们能帮助一些特别需要帮助的人,比如说肢残人士和自闭症的孩子。另一个,就是我们能够走向‘意念控制万物’,即脑控万物。”杨锦陈博士认为,在未来比较短的时间内,元宇宙会成为脑机接口进入大众生活的重要场景。

“我相信,未来不仅是元宇宙,甚至我们的很多生活方式,都会有脑机接口技术的身影。”他说。

据报道,9月,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脑•机智能融合—让大脑连接未来”的主题论坛上,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副所长、脑虎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陶虎也提到,电子游戏交互设备已经从电脑升级成手机,现在正在演变成VR眼镜,如果脑机接口实现突破,将给人机交互的效率和速度带来巨大提升。

燧人医疗CEO蔡江则表示,不止从信息层次,脑机接口更多会与元宇宙在物理层次进行结合,比如通过目前脑机接口领域中的一些虚拟设备。而通过物理设备不光能影响人类的感官信息,还能将物理信息直接传达给大脑,改变人类的交流方式。

“我们认为脑机接口是元宇宙的核心技术和重要接入方式之一。”张辰恺认为,脑机技术可以通过连接人脑和机器在元宇宙中实现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他表示,未来元宇宙中脑机接口可能会替代目前依托人脸建模、语音识别的表情生产,通过脑活动传递情感元素。同时,脑机接口未来可能通过影响大脑,为人类提供视、听、触等多方面的体验,让用户能真正做到身临其境,最终实现客观现实世界与算法数字构成的虚拟世界的自由切换。

前景似乎一片大好,但脑机接口技术存在一定的伦理风险。

“对于治疗性脑机接口来说,植入物对大脑存在未知的伤害与风险。长期植入存在风险,设备安全存在风险,软件与算法可能会出现故障与偏差,人为干预大脑也可能存在潜在伤害。同时,脑机接口会产生自我定义的伦理问题,即由机器控制所产生的情绪代替人类自发产生的情绪是否符合伦理。”张辰恺说。

他还提及,对于服务型脑机接口来说,最大的伦理问题即是脑隐私保护的问题。脑机接口很可能会侵犯用户的行为性格隐私和健康隐私,从而导致操控、歧视与偏见。同时,在人机决策权分配上也存在伦理问题,比如如何分别行为的产生是主体自身原因还是受机器的控制。

在推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尽可能地规避潜在风险,显然也是赛道公司摆在眼前的“必修课”。无论如何,脑控万物,潜力无限。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AIIA)发布的《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白皮书(2021年)》显示,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将逐步融为一体,充分发挥机器的存储和运算能力,融合人脑的思维与创新能力,以推动人工智能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脑机智能融合。

封面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医疗服务 元宇宙 人工智能 智能手机 脑科学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