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CO-SENSE:做商业设计的同时也有内心的“保留地” | 文创“企”示录③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9-23 23:01:50

从一开始,CO-SENSE便是两条腿在走路,一条是品牌设计,对象可以是街角的咖啡店,也可以是大型的商业空间,甚至可以是一场展览、一次活动。另一方面,CO-SENSE也在始终打造自己的新媒体平台,这个目前仅有两名专职编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更新频次很是频繁,几乎不会错过工作日和重要的节假日,“从私心来讲,希望有一个内心纯真的保留地。”

每经记者 谢陶    每经实习记者 石普宁    每经编辑 唐元    

今年9月1日,CO-SENSE迎来6岁生日。

作为形象IP,小Co自然也出现在了CO-SENSE的生日海报上,这位身材细长却又不失圆润的“伙伴”依然保持着他一贯的表情——两眼是两根竖线,直勾勾地盯着前方;嘴巴是一根横线,显得不苟言笑。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对于公众来说,更为熟悉的可能还是小Co的三位“兄弟姐妹”——代表晶融汇购物中心全新IP的“超A家族”,而他们也均由CO-SENSE设计打造。

图片来源:“晶融汇购物中心TheAtrium”微信公众号

9月的小Co是忙碌的,“周年庆”“中秋节”“秋分”的海报上均有其身影。在这一点上,他的步调是和团队一致的。与CO-SENSE的采访是犹如见缝插针一般完成的,直到前一天,CO-SENSE都还在忙碌着新近的一个项目。

“每天都是不停的电话会议。”CO-SENSE联合创始人田园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电话采访时透露,在此前的居家办公期间,他们的工作并没有因此而变得轻松,不管是客户还是公司内部,都在随时保持沟通,“客户也知道大家随时都是在家里,我们真的电话(沟通)不停歇。”

CO-SENSE联合创始人田园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做有趣并有价值的事情

准确来说,CO-SENSE成立于2016年8月18日,由蒋勤勤和田园联合创立,而9月1日,则是公司营业执照办理下来的日子。
在一周年的公众号推送里,CO-SENSE这样讲述到了成立的初衷:“脑子发热,很笃定要干一番大事业,要做一个新青年艺术家与设计师的创意互动平台。”

这也意味着,从一开始,CO-SENSE便是两条腿在走路,一条是品牌设计,对象可以是街角的咖啡店,也可以是大型的商业空间,甚至可以是一场展览、一次活动,“这是我们的基石”。

另一方面,CO-SENSE也在始终打造自己的新媒体平台,这个目前仅有两名专职编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更新频次很是频繁,几乎不会错过工作日和重要的节假日,“从私心来讲,希望有一个内心纯真的保留地。”

NBD:为什么想要创立CO-SENSE?

CO-SENSE 田园:6年前的时候,成都市面上大部分的设计公司相对来说还是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签,一般有一个专攻的方向,比如地产类的、导视类的、品牌类的……

对于我们来说,选择做设计纯粹是因为喜欢和热爱,既然是做了自己难得想要去倾其所有的一个事业,怎么才能从这其中得到想要的乐趣、价值呢?于是就有了一个想法——做更多元化的、更多跨界的设计。

另外,其实每天在做设计的时候,我们会有很多的灵感来源,于是也想要在身边去打造一个平台给大家,让大家看到更多不同的创意内容,给到一些方向、灵感。

综合这两项,就有了CO-SENSE的存在。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NBD:上述两项设想是如何具体体现在业务上的?两者之间又是如何划分的?

CO-SENSE 田园:目前我们分成两个大的方向,一个是品牌设计,一个是新媒体。

设计是我们的基石,主要是涉及品牌、产品、空间、商业乃至展览、活动等等,这些杂七杂八很多的,因为我们觉得设计本身是相通的。新媒体的话,从私心来讲,就是希望有一个内心纯真的保留地,自己当自己的甲方,想写什么就写,想做什么就做,都可以有自己的一些发挥。

NBD:刚才说的可能更多还是新媒体,至于品牌设计的话,CO-SENSE想要传达的又是什么?如何在其中体现创意?

CO-SENSE 田园:相对来说,我们做的设计会更偏青年文化一点,不管是咖啡、餐饮品牌还是快消品的包装。

我们在跟客户沟通的过程中想要传达的一个理念,或者说是设计的一个目标,其实就是要做有趣并且有价值的事情。通过我们做的设计,不管是自己也好,还是受众用户也好,都在得到乐趣和快乐。

我们经常会说一句话:奇奇怪怪,那么可爱,这是我们对创意的抽象理解。可能对于艺术家来说,创意其实是自我充盈的内心表达,对于我们商业设计师来说,创意就是通过视觉语言去连接品牌和用户。

总体来说,我觉得创意这个东西是对生活和世界的一种感知,感知完了以后再去对外进行一个表达。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从甲方乙方到共创共生

2019年,晶融汇更换了项目运营方之后,重新进行了定位,调整了动线及商户。此举被专注商业地产的“独角Mall”称作“又一存量商业改造成功案例”。

作为晶融汇品牌升级的参与方,CO-SENSE负责其年度平面设计工作,最直观的成果便是晶融汇的IP“超A家族”,在晶融汇的升级过程中,也和其项目运营方“成了共同成长的伙伴。”

事实上,除了晶融汇,CO-SENSE也给不少成都当地乃至全国知名的企业做过设计,例如泰式海鲜火锅朴田的品牌设计、百词斩旗下番茄英语的礼盒设计、王府井的春夏时装周以及5·20活动设计、雀巢互动H5设计……

NBD:作为晶融汇年度平面设计工作方,CO-SENSE在其中主要负责做什么?

CO-SENSE 田园:晶融汇当时推出来的全新商业定位,是想要往艺术潮流方向去走,所以在跟他们新的运营团队沟通以后,我们就给他们提出了一个想法——叫做“艺向新生”。

一是表达它的重新改造和升级,二是把“艺”这个字提到首位,以此来突出它的全新理念。

图片来源:“晶融汇购物中心TheAtrium”微信公众号

从改造项目一开始到现在每一步的发展,我们都是参与其中的。可能有的时候,大家想要表达的理念或者说认知,对艺术也好,对美也好,会有一些偏差,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些争执,但是我们都知道最终的目标其实就是想要让晶融汇这个地方能够变为打开成都青年人的市场。

秉持着这样的目标,虽然可能是有些争执,但其实每一次最后大家出品的东西双方都是觉得非常满意的。

合作到现在的话,我们其实已经脱离了甲方乙方这样的一个身份,我觉得现在已经变成了共创的关系,已经成了共同成长的伙伴。

NBD:可以给我们举一个有关晶融汇的设计呈现或是打造的具体案例吗?

CO-SENSE 田园:作为年度平面设计工作方,不管是大大小小的展览活动,还是说各种物料——包括晶融汇的三个IP,也是我们一起完成的。

其实晶融汇的logo从最初到现在都是没有变过的,里面最突出的就是字母“A”。当时他们想要做IP,在接到这样的一个设计任务的时候,我们想的是如何通过结合它自身的特色,以及想要传递的“艺向新生”的概念去打造。

于是,我们就提取了“A”这个基础型,再去创作了三个不同的IP形象,然后组成了“超A家族”。

这三个形象代表的是晶融汇三个不同的板块,其中有一个代表它的艺术方面,会在有关艺术展览活动中露出。

此外,晶融汇在着力做一些餐饮品牌的西南首店引进,我们就专门做了一个稍微胖胖乖乖一点的形象。最后,晶融汇也在引进很多潮流、运动方面的品牌,所以也有一个专门的角色来代表。

图片来源:“晶融汇购物中心TheAtrium”微信公众号

让大家都认识创意美学

目前,CO-SENSE同时也在进行新的设计项目,田园告诉我们,新的品牌方是一个露营品牌。

为此,CO-SENSE专门还在公司内部进行了一次“征集”,选择了一批有过露营体验的同事参与进来,“一个完全没有露营过的一个人还要做这个项目的话,我会有一点无中生有的感觉。”

这正好也从侧面反映出了CO-SENSE的理念——只有好好生活,才能做出好的设计,“你要去观察这个世界。”

当然,有了灵感之后,客户也要买单才行。设计师的“艺术表达”与客户的“实际需求”如何平衡,可能是横亘在商业设计乃至所有带有甲方乙方关系中的一道难关,CO-SENSE在其中也不例外。

采访的最后,田园也不忘再次和我们强调CO-SENSE的“保留地”新媒体平台以及一直以来对线下活动的坚持,CO-SENSE希望,播撒在自留地以及线下活动里有关创意的种子,最终能够在和设计美学接触的每个人的心中发芽。

NBD:CO-SENSE如何实现“艺术表达”和“客户需求”之间的平衡?

CO-SENSE 田园:我们工作当中百分之六十、七十的工作就是和客户沟通。对于我们来讲,和客户沟通工作真的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师毕竟不同于艺术家,艺术家就是可以进行一个自我的表达。

设计师是通过视觉语言去把客户想要表达的东西传递给他的客户,同时我们也不能一味站在他的想法表达上,也要站在他受众的那一面去理解他们想要得到什么样的传达,其实有点像一个沟通起两端的桥梁。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NBD:在接下来的工作里,CO-SENSE的打算是?最终想实现怎样的目标?

CO-SENSE 田园:除了本身的设计工作之外,我们是希望能够策划更多的线下展览、艺术展览空间、文化沙龙以及创意类的活动。

创意类的东西,其实不是简单地去创作出来呈现给大家然后就完了。我们是希望整个市场,通过有这样的一些活动(线下展览也好,活动也好)让更多的人参与以后进而融入其中。

所以我们未来的打算和愿望,是希望能够让更多平时可能不怎么会接触到设计、创意美学的人,能够很自然地(比如走进街边的一个小店逛一下,不管有没有消费)通过随意的一个感知后参与进来,让整个市场的氛围变得更好。这样下来,包括做设计和创意美学的人在内,大家都能够不断地对设计和创意有新的认知和向往。

封面图片来源:“晶融汇购物中心TheAtrium”微信公众号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品牌设计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