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第九届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在京举行 尚福林:进一步提升金融数字化水平是大势所趋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9-22 20:56:42

9月18日,第九届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全球数字金融发展与治理”。对数字金融和普惠金融的看法,尚福林提出,普惠金融要着力提升市场就业承载能力,稳定经济大盘。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的同时,还应当关注金融服务的效能,增加普惠金融投入,稳住市场主体,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每经记者 涂颖浩    每经编辑 廖丹    

9月18日,第九届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全球数字金融发展与治理”。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原中国证监会主席、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顾问委员会主席尚福林在会上表示,当前形势下,进一步提升金融数字化水平是大势所趋。

数字金融的发展和治理对促进普惠金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尚福林对发展数字金融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大数字金融领域的技术、资本和人才投入;二是加强信息互联互通;三是对数字金融创新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打击数字金融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四是加强数字金融领域国际交流合作。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原常务副市长、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顾问屠光绍在解读数字金融时称:“数字金融是全球金融竞争的新赛道,是未来大国竞争的重要内容。从国际视野来看,一方面应加强金融科技的监管,另一方面也需要为金融科技的定位和发展创造条件,为数字金融转型的可持续性提供支持。”

推进数字化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

对数字金融和普惠金融的看法,尚福林提出,普惠金融要着力提升市场就业承载能力,稳定经济大盘。受新一轮疫情影响,国内经济仍然面临挑战,供给结构和需求不足影响显著。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疫情以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质量有所提升。但与此同时,贷款需求下降,小微企业贷款难仍有所体现。因此,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的同时,还应当关注金融服务的效能,增加普惠金融投入,稳住市场主体,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尚福林还表示,数字化正在成为普惠金融赋能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取得长足发展,小微企业贷款显著提升。但还需要解决信息不对称、商业可持续、成本可负担、风险可预警四大难题。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不可或缺,但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难题,还是依靠不断提高数字化水平,增加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目前已经有不少实践,包括互联网银行模式探索和传统银行的信息化转型。通过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的结合,提升了普惠金融的效率,降低了普惠金融的成本,增强风险预警能力。

数字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和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科技行业在全球独角兽企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清华大学副校长、教授彭刚认为,需要发挥数字金融的输血功能,赋能企业发展,助力产业链转型升级。数字金融的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建立对应的数字金融监管和安全体系。

中国银行执行董事、副行长王纬表示,数字化技术凭借其集约性、规模性、智能性、稳健性等优势,已经成为推动普惠金融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利器。当前,我国数字化赋能普惠金融已经取得显著进展,形成了以银行、非银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为参与主体的生态系统,线上信贷规模高速增长,相关产品和服务创新层出不穷。未来,银行业将进一步以数字科技助力普惠金融事业攻坚突破,加快开拓普惠金融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数字金融是全球金融竞争的新赛道

屠光绍认为,数字金融是全球金融竞争的新赛道,是未来大国竞争的重要内容。竞争体现为:数字金融在传统金融领域的影响力竞争;金融发展方向和路径的竞争,包括“去中间化、去中介化、去中心化”;数字金融和金融科技发展投入、企业、技术竞争,需要注意的是近两年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影响力下降;数字金融体制机制和监管的国际竞争。因此,从国际视野来看,一方面应加强金融科技的监管,另一方面也需要为金融科技的定位和发展创造条件,为数字金融转型的可持续性提供支持。

对于我国数字金融的发展,屠光绍还从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的关系视角、中国金融功能深化的需求以及可持续角度解读了数字金融。屠光绍称,数字金融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金融的特定功能,又使得数字金融支持数字经济和数字科技发展。数字金融应当从解决中国金融“大而不够强”的现状着手,补足金融短板。此外,还要关注数字金融新业态的潜在风险,金融和数字、数据连接带来的安全风险,数字金融治理。

在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阎学通看来,数字时代,大国之间的竞争既在自然物理空间发生,也在数字网络空间进行。如果我们不能保持自有的数字经济层面的竞争实力,且继续与美国拉开距离,则将影响大国竞争的基本面。

浙江大学副校长、教授黄先海则表示,我国具有超大内需市场的独特优势,具有超大规模的数据要素和相对宽松的数据规则,具有广阔的产业链多元化运用场景。但是,也面临一些挑战:数据要素市场机制及数据安全流动的规则供给缺失,创新能力和产业链国际分工攀升能力遭遇瓶颈,数字基础设施与数字产业链发展相互掣肘。为此,他还提出实施智能型数字基座建设等建议。

蚂蚁集团研究院院长李振华提出全球数字金融创新的三个方向,包括数字支付基础设施升级与开放、银行科技服务数字化、以及金融数据融合路径多元化。

金融科技会挑战传统金融理论和经营理念

“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智能网联、智能影像、医药健康甚至自主创造领域都取得重要进展。”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薛澜认为,人工智能领域在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是很强的,且影响非常广泛,对其治理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围绕数字金融,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理事长张宇燕也提出几个关键问题,包括数字金融能否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分支?数字金融对于人类有正面意义,但是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安全问题?是否需要一个全球的基于数字金融的治理?如果要治理,其治理模式是什么样的?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擎指出,金融科技会引致多类风险,包括云汇聚风险、程序正确性测不准风险、安全威胁测不准风险等。金融科技会对传统风险产生影响:信用风险,金融科技利用的数字信用体系会影响传统信用风险,长尾客户信用风险还有待长时期的检验;市场风险,选择性披露可能带来市场波动,程序化交易容易引发市场风险叠加,炒作性强的资产也会加大市场波动;系统性风险,金融科技加大了金融体系的关联性,从而加强顺周期性。

挑战方面,王擎还指出,金融科技会挑战传统金融理论和经营理念,对监管形成挑战,对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产生挑战,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

此外,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秘书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社会与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玉荣表示,传统地缘政治的时代也许并未过时,科技地缘政治的时代呼啸而来,中国要高度关注科技地缘政治的高边疆,在数字科技、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科技、航空航天等领域抢占未来时代的战略制高点。创新“深圳硅谷”“合肥硅谷”等模式,打造“中国硅谷”集群,在大国科技博弈致胜。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500512921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数字经济 互联网金融 金融科技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