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6方面33条措施出台!国研中心冯俏彬:加快留抵退税进度,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5-31 18:37:47

◎加快增值税留抵退税的进度,提前将资金返回到企业账上。

◎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今年我国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为3.65万亿元,加上去年余下的额度,总体看资金面比较宽松。

策划人 蒲付强 每经记者 张蕊 北京报道 每经编辑 陈星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5月31日,《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正式印发。

措施共有六个方面33项,财政政策方面,措施提出,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扩大实施社保费缓缴政策等。

其实,减税降费一直以来都是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强有力的手段之一。国家曾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出减税降费的目标和思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财政部门为组织实施好退税减税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年初以来已经出台了20多项税费支持政策。

主要包括: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延续部分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限,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对中小微企业新购置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在500万元以上的,按照单位价值的一定比例自愿选择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但不超过300万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以及宏观调控需要确定,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以在50%的税额幅度内减征“六税两费”。 

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综合考虑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支持、促进就业消费投资、大力改进因增值税税制设计类似于先缴后退的留抵退税制度,对留抵税额提前实行大规模退税。将先进制造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扩大至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制造业等行业企业,并一次性退还小微企业、制造业等行业企业存量留抵税额,全面解决制造业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 

出台支持特殊困难行业纾困发展的税收政策。将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加计抵减政策执行期限延长至2022年12月31日;对2022年航空和铁路运输企业分支机构暂停预缴增值税;对2022年对纳税人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近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支持金融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的通知》,提出地方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担保支持,及时履行代偿义务,推动金融机构尽快放贷,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2022年,将上述符合条件的融资担保业务纳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范围。

                                                                     

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许多市场主体十分困难。财政及相关政策可以解决企业的哪些问题?我们的财税政策还有多大空间?还可以有哪些作为?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进行了电话专访。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大部分行业都能从留抵退税政策中受益

NBD:六方面33项措施其中第一项就是财政及相关政策。您认为财政及相关政策在稳经济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冯俏彬:首先,从整个宏观经济形势来看,目前有一些超预期因素对中国经济、尤其是宏观经济的运行造成很大扰动,而这些因素大多数是外生因素,并不完全是中国经济本身运行中的内部因素。比如俄乌冲突,还有疫情的扰动。在应对外部冲击的时候,从宏观调控的经验以及国内外的实践来看,财政政策发挥的作用比货币政策发挥的作用更大。

其次,在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情况下,企业的贷款意愿和居民消费贷款意愿在下降,这时,通过货币政策增加流动性来改善经济情况的效果会较小,往往需要财政政策发挥更大的作用。

NBD:今年以来,我们已经出台20多项税费支持政策。在您看来,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税费政策有哪些特点?其中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冯俏彬今年的财税政策保持了一定的延续性和持续性,比如以往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科技型企业、制造型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在持续发力。

今年还新增加了一些减税降费政策,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1.5万亿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

留抵退税政策涉及面比较广,金额也比较大,表面上看起来它好像只是一项政策,但实际上具有很强的普惠性,所有的中小微企业,大部分的行业都能够从中受益。

留抵退税政策的核心是解决企业现金流问题

NBD:据您了解,目前已经采取的税费支持政策正在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可以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哪些困难?

冯俏彬:税费政策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问题,所以减税、免税或者缓税政策都是要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如果成本太高,企业的利润水平就偏低,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稳健持续经营的可靠性也会大幅降低。

留抵退税政策的核心是要解决企业的现金流问题。从理论上来讲,留抵退税的金额本身是企业的资产,但是并没有转化为企业现在可以用的资源,通过这项政策可以提前把企业留抵税额及时地退还到企业账户上,缓解现金流问题。

从目前来看,今年留抵退税进展非常快。自今年4月1日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以来,截至5月10日,已有9138亿元留抵退税款退至149.5万户纳税人账户。加上一季度实施老的留抵退税政策退税1233亿元,今年1月1日至5月10日,共有10371亿元退税款退到纳税人账户。相当于企业在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增加了一笔可用现金。

这项政策受到了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欢迎。这部分资金可以帮助企业留住员工、进行培训、稳住业务,使企业扛过比较艰难的时刻,这些对企业都是有现实好处的。

NBD:您觉得下一步还要怎样加快推进这项政策落地?

冯俏彬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加快执行进度,使企业资金能够尽快回到账户。实际上这方面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安排。根据相关安排,这项政策将提前执行。

二是扩大政策范围。措施提出,研究将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7个行业企业纳入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全额退还存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预计新增留抵退税1420亿元。这可使更多的市场主体手里有宝贵的现金去应对当前的困难局面。

加快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进度

NBD: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人士对财政政策多有期待。您认为我们的财税政策还有多大空间?还可以有哪些作为?

冯俏彬政策预案的研究要建立在对未来经济运行趋势综合研判的基础之上,以国际局势和国内疫情为两个主要影响变量,估计未来一个时期的三种情景,据此考虑不同的政策预案。

第一种,俄乌冲突的影响暂不对我国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国内疫情形势好转。目前看,这是最有可能出现的一个局面。第二种,国际形势向对我不利的方向转化,包括但不限于国际通胀加快向国内传递,美对俄的制裁波及我国,与此同时国内疫情继续散发,各地持续加大疫情防控力度。第三种,国际形势朝向我有利的方面转化,如俄乌冲突的影响止步于国门之外,与美国的经贸关系趋于缓和;国内疫情基本控制,经济社会基本恢复正常。

就第一种情形而言,从时间上看,这种情形出现的时间窗口在第二季度。与这一情形相适应,政策预案的基本思路是“提前实施,靠前用力”,即用好余下的时间,将原来拟全年内完成的任务提前付诸实施,加快工作进度,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相关政策因时而动、适时微调,但不做大的调整。

具体在财政政策方面,要加快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进度。首先是加快增值税留抵退税的进度,提前将资金返回到企业账上。另外,历年累计下来的企业留抵退税总金额较大,除了已确定今年要退还的,尚剩余相当部分。可密切关注形势发展,如果实施效果好且确有需要,也可考虑将余下的部分今年全部退还。

其次,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今年我国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为3.65万亿元,加上去年余下的额度,总体看资金面比较宽松。如果情况没有进一步变坏,可维持这一额度,暂不做调整。但在操作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适当优化,以用好专项债,发挥好其对稳增长的支撑作用。

一是务必提前发行到位,坚决不出现项目“等钱”的现象。目前这方面财政部门已做好妥善安排,相关进展良好。二是扩大专项债的使用范围,除了目前交通、农田水利设施等九大范围外,部分确有必要实施的公益项目,如消费性基础设施等可考虑纳入专项债的实施范围。三是适当放松使用条件,继专项债可用于资本金、可适当用于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后,对部分外部性较大、但现金流不明确的公益项目,也可在规定时间内有条件地考虑使用专项债。这样虽然不完全符合专项债的内在要求,但与调整预算、临时增加一般债所需要时间和难度相比,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权宜之计。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自动稳定器的作用。疫情反复对于餐饮、旅游、物流等行业造成了重大影响,目前社会上对相关群体发放现金补助的呼声较高。应当立足于发挥社会保障制度这一稳定器的作用解决该问题,而不是另外出台新的临时性救助政策。

一是加大失业救助的范围和力度,对已缴纳失业保险的人员要应救尽救、应助尽助。二是扩大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将因疫情基本生活受到影响的人员全部纳入。三是增设临时性生活困难救助,以保障受疫情影响群体的基本生活,现金、消费券均可以考虑。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减税降费 地方债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