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中国传媒大学大数据与社会计算中心高级研究员张丽锦:“年轻人愿不愿意为此花钱,这是虚拟人产业的价值所在”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5-23 16:50:32

◎真人驱动型虚拟数字人将依旧是产业的主流,宣称虚拟人“永不塌房”的“塌房”风险也由此而来。

◎对于近年虚拟人才展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态势,中国传媒大学大数据与社会计算中心高级研究员张丽锦指出,技术迭代与元宇宙火热是推动虚拟人爆发的重要助力,“过去做一个虚拟人的成本比较高,缺乏相关的技术与人才,应用也仅限于文娱领域,但那些虚拟人产品为如今的整个虚拟人产业埋下了种子”。

每经记者 李佳宁    北京报道    每经编辑 张海妮    

元宇宙浪潮席卷,虚拟人乘风破浪。

从柳叶熙到翎Ling,从虚拟主播到数字员工,虚拟人正在与我们的交互中逐渐改变着传统生活方式,并成为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从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的入局,到金融、医疗、文旅等多场景多行业的加码,以及各大品牌争先恐后与虚拟人进行合作,虚拟人产业链看似已渐成规模。

三十年前就已出现的虚拟人为何到现在才爆发?虚拟人与元宇宙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真人驱动的虚拟形象能叫虚拟人吗?虚拟人的商业模式成熟了吗?

针对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日前通过电话专访了《虚拟数字人3.0:人“人”共生的元宇宙大时代》的作者之一、中国传媒大学大数据与社会计算中心高级研究员张丽锦。曾参与《中国虚拟数字人影响力指数报告》编撰并亲身经历了虚拟人IP从孵化到运营全流程的张丽锦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数据喂养的虚拟人已经在抢真人的工作了。年轻人愿不愿意为此花钱,这是虚拟人产业的价值所在”。

张丽锦。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中之人在“塌房”上和真人明星并无差别

对于近年来涌现出的无数虚拟人产品,市场上通常将其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依托人工智能的智能驱动型虚拟数字人,如每日经济新闻与小冰公司联手打造的虚拟主播“N小黑”、“N小白”就是全球首个全程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视频直播电视产品;另一类则是通过捕捉“中之人”(虚拟人的真人扮演者)的动作等实现的真人驱动型虚拟数字人,如在B站等平台中常见的虚拟主播。

尽管部分人认为真人驱动的虚拟人只是一种“换皮”,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虚拟数字人”,但张丽锦指出,“智能驱动型虚拟人想要广泛普及不仅需要在技术上有所积累与突破,还需要整个行业的知识图谱构建成熟。”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一位老人到银行办理业务说自己在某广场把钱包丢了,真人业务员就能够明白需要补办银行卡,但对于虚拟客服来说只有学习过这样的场景才能够进行准确地判断与回复。因此即便是智能驱动型虚拟人也需要在大量数据的不断喂养下逐步实现升级迭代,而不会一下子进入完全智能的阶段。

虚拟数字人的分类。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真人驱动型虚拟数字人将依旧是产业的主流,宣称虚拟人“永不塌房”的“塌房”风险也由此而来。

2022年2月26日,初代虚拟主播“绊爱”在举行线上演唱会后宣布进入无限期休眠,除了虚拟人主播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运营公司与“中之人”的矛盾也是导致“绊爱”人气下滑的原因之一;就在几天前,国内虚拟偶像顶流女团A-Soul成员“珈乐”宣布永久休眠也被粉丝指出可能是出于中之人与公司间的问题。

事实上,中之人对于虚拟形象的影响极大,中之人的脱离或更换可能直接导致虚拟人难以维系,而中之人的负面行为或事件也会直接影响甚至导致虚拟人的“塌房”。

“中之人也是真人,在‘塌房’这件事上其实和真人明星并无差别。此外,还有一些虚拟人被孵化出来后因为各种原因活跃度很低,甚至数月、一年都没有更新,这就慢慢变成我们所谓的虚拟数字人‘僵尸’。”张丽锦表示。

2021年虚拟数字人影响力排名TOP26。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因此除技术外,运营也是现在许多虚拟人面临的一个难题。张丽锦强调:“再厉害的技术放在那里,也需要有人去设计创意、去创新场景,缺少运营团队的虚拟人其生命周期可能是极为短暂的。一些企业认为做一个虚拟人出来就是去做直播、做代言,不如直接找一个流量大的真人更加省事,但如果企业将虚拟人的运营与自身产品、用户的运营打通就会发现虚拟人不是一场秀,而是有更大的意义。” 

虚拟人产业崛起需要“涌现现象”

从20世纪90年代“虚拟偶像”的概念出现至今已有三十年的时间,尽管也出现了“初音未来”“洛天依”等现象级的虚拟人产品,但总体来说产品数量较少、应用领域较窄、知名度不高。为何直到近年虚拟人才展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态势?

张丽锦指出,技术迭代与元宇宙火热是推动虚拟人爆发的重要助力,“过去做一个虚拟人的成本比较高,缺乏相关的技术与人才,应用也仅限于文娱领域,但那些虚拟人产品为如今的整个虚拟人产业埋下了种子。”

张丽锦认为,虚拟人产业真正崛起需要“涌现现象”。她举例表示,在生物界中其实有很多神奇的涌现现象,譬如沙滩上海龟的孵化,总是在某一时间节点上同时涌现出大量的小海龟冲向大海,而不是一只一只地孵出。“在小海龟跑向大海的过程中会面对天敌的袭击,大批量的海龟中一部分会被吃掉,也总有一部分能成功跑进大海。虚拟人也是一样的,无数虚拟人冲向元宇宙这一星辰大海,总会有产品与企业能够活下来,探索出通往元宇宙的正确路径与模式。”

 

虚拟世界的构成无外乎“人”“物”“场”。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虚拟人的涌现不仅仅表现在数量上的增加,在应用场景上也越发丰富。

“泛娱乐领域的应用本质上是TO C的,所以这类虚拟人一般知名度比较高,但实际上在金融、传媒、电商、医疗、文旅等场景都已经有大量的虚拟人存在。”张丽锦提出,对于虚拟人应用的思考不一定要从场景出发,也可以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出发,在整个产业链中,客服、销售、电商、品牌、培训等岗位或许都可以探索虚拟人的应用。“从这一角度说,在一些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岗位上,只需要数据进行喂养的虚拟人将会甚至已经在抢夺真人的工作了。”

目前,尽管已经有不少虚拟人开启了入职企业、代言品牌、直播带货等商业模式的探索,但张丽锦认为虚拟人产业的商业模式还远没有跑通。“虚拟人的技能来源于后台的技术支持与运营团队,目前的商业模式主要就是与品牌进行合作代言、商业直播,但与真人相比仍缺乏长期持久的吸引力。因此虚拟人无论是人设还是商业模式都还处在探索阶段,刚刚形成了完整的链条而已,还没有出现独角兽企业。”她直言,这既是虚拟数字人的挑战,更是行业的机遇所在。

 

中国虚拟数字人关键词图谱。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从投资角度来说,虚拟人的市场规模其实远不及元宇宙概念。张丽锦指出,很多从业者想要拿到资金都会想办法打着元宇宙的旗号去讲故事,但冷静的投资人在判断虚拟人产业有没有投资价值时还是会回归价值本身。“拿到投资比较多的是技术型企业,企业的技术门槛与人才队伍都是最基础的投资标准。此外还要考虑产业在未来几年中会不会有消费群体,年轻人愿不愿意为此花钱,这是虚拟人产业的价值所在。”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元宇宙 虚拟数字人 人工智能 数字经济 网红经济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