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四川天府新区官塘村 打造公园城市示范区的乡村“试验田”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4-29 15:32:44

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成都将着力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激发公园城市经济活力、增进公园城市民生福祉、增强公园城市治理效能,推动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走出新路子。

每日经济新闻 赵博渊    每经编辑 杨欢

Iqcspmltdo1651217421294.thumb_head

正兴街道官塘村 图片来源:天府新区正兴街道办提供

随风涌动、满目金黄的“网红”稻田,川西林盘打底、古朴幽静的非遗院落,独栋、叠拼小别墅式的“高配”安置房……近年来,在公园城市“首提地”四川天府新区核心区域,西博城西南方向不到10分钟车程的6平方公里土地上,正兴街道官塘村正将一幅大美新农村画卷悄然向世人展开。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公布《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和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新的时代使命之下,公园城市将拥有更丰富的底色和更多维的表达。官塘村的华丽巨变,即是一次对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精彩诠释。

就业之变:家门口创业有生意了

2014年,官塘村作为天府新区首个美丽新村建设试验点,采取“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建设模式,全面推进土地整理项目,积极构建乡村生活、生产及生态空间。2018年,从部队复员返乡四年的廖兵毅然加入官塘村土地整理项目二期建设队伍。如今,廖兵不仅住上了亲自参建的全新安置房,还利用闲置房屋打造了乡野民宿。受正兴街道总部经济、会展经济、乡村经济三大产业业态带动,廖兵的民宿客流量可观,每年能为他带来30至50万元的增收。

同样从2018年开始在家门口搞事业的,还有官塘印象农家乐老板曾小龙。“官塘近几年变化很大,许多城里面的游客都喜欢来这边感受新农村生活,我明显感觉到生意比以前好了。”曾小龙介绍,官塘印象作为官塘村唯一成规模的农家乐,近年来客流量逐渐走高,不仅年均营业收入突破40万元,还为附近村民增加了就业机会,“现在至少有5名村民固定在农家乐上班,周末节假日我们还会临时招募周围邻居来帮忙,在家门口做事大家都其乐融融。”

环境之变:住得安逸,耍得巴适

官塘人气高了,创业做得动了,环境改善是重要因素之一。

2020年12月,官塘村土地整理项目二期超过1300套房屋成功分房安置,从50平到180平,五个面积档次、高标准建设的安置房获得了天府新区“最美新居”称号,入住居民2000余人。“过去从外面工作回到家乡,一眼看过去都是零零散散的土坯房,现在很多村民都集中安置住进了漂亮的新房,日常还可以一起开展集体活动,生活条件和氛围都得到了极大改善。”曾小龙说。

不只是居住环境,官塘村的商业环境近年也有了质变。去年9月,官塘村土地整理项目首个建成运营的产业项目——天府官塘正式对外开放。项目以川西林盘为基底,围绕传统林盘在公园城市的新时代背景下,融古承新打造而成,并荣获区级“最美林盘”称号,引入1项世界级非遗项目、5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及3项省级非遗项目,包括蜀锦织造技艺、蜀绣、荥经砂器烧制技艺、成都漆艺、川剧等,形成了官塘“非遗国际会展小村”的独特品牌。

“我们官塘紧邻科学城、西博城、生物城等,区位优势是很明显的,现在环境建设逐渐跟上来了,未来发展一定好!”廖兵充满期待地说。


正兴街道官塘村 图片来源:天府新区正兴街道办提供

产业之变:从单一农耕到多元发展

一直以来,官塘以传统农耕产业为主,一片片稻田是村民的立身之本。如今,这些稻田成了吸引游客的“网红打卡地”,被赋予了新的产业内涵。稻田之上,不再是传统的农用住房,取而代之的是白墙青瓦的的非遗文化主题院落,是天府新区“首店经济”代表安麓酒店,是川西民居风格下的市井街巷……集商务会议、精品展览、特色餐饮、住宿休闲、原乡观光、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天府官塘项目,带动了官塘的乡村振兴品牌效应、虹吸效应强劲生长,天府丝路农业博览园、宏凌项目等也相继落户开建。

以小见大,官塘村的产业多元化变革正是正兴街道这些年的缩影。

目前,正兴街道内总部经济、会展经济、乡村经济三大产业业态随着天府新区建设发展的纵深推进日益凸显。2021年,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亿元;实现全口径财政工商税收50亿元,位列新区第二;属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35亿元;完成新注册企业637家,注册资金53.67亿元。

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成都将着力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激发公园城市经济活力、增进公园城市民生福祉、增强公园城市治理效能,推动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走出新路子。通过土地综合整治、产业业态革新等方式,正兴街道官塘村让群众住上了好房子,实现了土地流转、就近务工等多元化增收,积极探索出了一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之路,也给出了一个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乡村样本。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