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头条

每经网首页 > 头条 > 正文

六部门:“十四五”严控炼油、磷铵、电石、黄磷等行业新增产能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4-07 22:43:12

◎4月7日,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严控炼油、磷铵、电石、黄磷等行业新增产能,禁止新建用汞的(聚)氯乙烯产能,加快低效落后产能退出。

每经记者 张蕊    每经编辑 陈星    

石化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经济总量大、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关联覆盖广,关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绿色低碳发展、民生福祉改善。

4月7日,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意见》明确,到2025年,石化化工行业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结构布局合理、绿色安全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格局,高端产品保障能力大幅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水平自立自强迈出坚实步伐。

有序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

在产业结构方面,《意见》明确,到2025年,大宗化工产品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产能利用率达到80%以上;乙烯当量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化工新材料保障水平达到75%以上。

为此,《意见》提出,要强化分类施策,科学调控产业规模。有序推进炼化项目“降油增化”,延长石油化工产业链。增强高端聚合物、专用化学品等产品供给能力。严控炼油、磷铵、电石、黄磷等行业新增产能,禁止新建用汞的(聚)氯乙烯产能,加快低效落后产能退出。

石化化工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之一,其绿色低碳发展尤为重要。对此,《意见》也明确提出,到2025年,大宗产品单位产品能耗和碳排放明显下降,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比“十三五”降低10%以上。

《意见》还提到要发挥碳固定碳消纳优势,协同推进产业链碳减排。有序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提高行业能效水平。

同时,鼓励石化化工企业因地制宜、合理有序开发利用“绿氢”,推进炼化、煤化工与“绿电”、“绿氢”等产业耦合示范,利用炼化、煤化工装置所排二氧化碳纯度高、捕集成本低等特点,开展二氧化碳规模化捕集、封存、驱油和制化学品等示范。

据悉,氢能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对推动能源转型、促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绿氢”通过可再生能源制取,生产过程基本不产生温室气体,从源头上杜绝了碳排放,是真正的清洁能源。

中国石化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发展氢能方面,中国石化有着丰富的氢气生产和利用经验,在氢能产业链涉及的关键材料和基本化学品方面也具有优势。并且,公司拥有3万多座加油站,具有发展氢能业务的网络优势。目前,公司已将氢能作为公司转型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提出建设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的目标。

马永生表示,2020年,全球利用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实现碳封存占碳排放总量的0.1%。有关机构预测,到2050年这个比重将达到22.4%左右,CCUS技术在未来全球减排降碳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他表示,到2060年,我国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预计仍会占到26.8%,将产生27.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除碳汇抵消,仍有10亿吨左右的缺口。我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巨大,且具备大规模捕集利用与封存的工程能力,通过CCUS补上缺口,将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选择。

打造3-5家面向行业的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

当前,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逐步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

本次《意见》也提出了石化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目标,到2025年,石化、煤化工等重点领域企业主要生产装置自控率达到95%以上,建成30个左右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0家左右智慧化工示范园区。

《意见》指出,要加快新技术新模式协同创新应用,打造特色平台。加快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石化化工行业融合,不断增强化工过程数据获取能力,丰富企业生产管理、工艺控制、产品流向等方面数据,畅联生产运行信息数据“孤岛”,构建生产经营、市场和供应链等分析模型,强化全过程一体化管控,推进数字孪生创新应用,加快数字化转型。

打造3-5家面向行业的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中小化工企业借助平台加快工艺设备、安全环保等数字化改造。围绕化肥、轮胎等关乎民生安全的大宗产品建设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产业链监测、精益化服务系统。

此外,还要推进示范引领,强化工业互联网赋能。发布石化化工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编制智能工厂、智慧园区等标准。针对行业特点,建设并遴选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慧园区标杆。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苏醒 摄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