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机构

每经网首页 > 机构 > 正文

兴业银行:房地产业务超90%是自营资产,估值稳定且违约率较小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3-25 17:55:35

◎据悉,兴业银行房地产业务超过90%是自营资产,授信准入严格且阻断了理财业务的风险传染。

◎数据显示,2021年末兴业银行全口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余额3077.15亿元,较年初压降近700亿元。

每经记者 李玉雯    每经编辑 陈旭    

3月24日,兴业银行(601166,SH)发布2021年业绩报告。在备受市场关注的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业务风险方面,兴业银行在报告中主动披露了相关信息。

在325日召开的业绩发布会上,兴业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邹积敏表示,兴业银行房地产业务超过90%是自营资产,授信准入严格且阻断了理财业务的风险传染;房地产自营资产业务当中约90%是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和三大都市圈的中心城市,资产估值比较稳定,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都比较小。

他同时介绍,去年以来该行开展了多轮对公房地产业务排查,通过项目并购明显阻断了违约风险。目前潜在风险的对公房地产项目约200亿,但资产减值已经计提到位。该行将加大房地产项目的并购力度,并专项安排200亿元的并购额度。

数据显示,2021年兴业银行实现营收2212.36亿元,同比增长8.91%;净利润826.80亿元,同比增长24.10%。资产质量方面,该行不良率降至1.10%,为近7年最优水平。

专项安排200亿元并购额度以化解风险

数据显示,2021年末兴业银行境内自营贷款、债券、非标等业务项下投向房地产领域业务余额1.65万亿元,不良率1.34%

从结构来看,一方面,个人房地产按揭贷款1.12万亿元,占比67.82%,区域分布在一二线城市中的余额占比超过七成;

另一方面,对公融资业务余额5320.89亿元,占比32.18%,除800多亿元债券投资外,其余4477亿元均有对应的房地产项目及抵押物,且项目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余额占比52%

据悉,兴业银行对公房地产融资业务拨备覆盖率305.14%,高于该行平均拨备覆盖率,风险损失抵补能力较强。

邹积敏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兴业银行房地产业务规模尽管相对较大,但也最大限度体现了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他归纳称,兴业银行房地产业务结构的特征为“9978”,即房地产业务超过90%是自营资产,授信准入严格且阻断了理财业务的风险传染;房地产自营资产业务当中约90%是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和三大都市圈的中心城市,资产估值比较稳定,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都比较小。

同时,在房地产自营资产业务当中,约70%为风险分散且押品足值的个人按揭贷款;对公房地产融资中有超过80%是对应优质项目,受国家保交楼政策保护。

据了解,去年以来,兴业银行开展了多轮对公房地产业务排查,通过项目并购也明显阻断了违约风险。2021年该行通过项目并购处置房地产行业风险资产62亿元。今年市场开始缓和,涉及的问题开发商和新增违约项目也基本得到了遏制。

目前潜在风险的对公房地产项目约为200亿,但我们的资产减值已经计提到位。”

邹积敏表示,兴业银行将发挥商行+投行的优势,加大房地产项目的并购力度,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同时也专项安排200亿元的并购额度,主动向与公司合作良好的优质开发商推荐,推动组织项目与问题开发商脱钩,在保交楼当中消除风险隐患。

逐步压降存量地方融资平台债务

在地方融资平台业务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末兴业银行全口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余额3077.15亿元(含实有及或有信贷、债券投资、自营及理财资金投资等业务),较年初压降近700亿元。

2021年末,该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不良资产率1.97%,不良资产规模60.62亿元。

邹积敏表示,涉及地方政府融资或者地方融资平台的口径和名单一直是动态变化的,比如部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客户,已经转型为国有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经营。总体上看,该部分融资的规模相对较小,资产质量总体可控。

他同时提到,近期已有部分地方政府提前宣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清零,有的地方政府表态将积极采取措施,逐步推动清零。这表明各级政府对于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是积极主动的。目前暂未发现拒绝承认和归还隐债的情形。因此这一部分业务的风险总体可控,兴业银行也一直致力于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且在发展当中逐步压降存量债务。

具体而言,一是充分发挥该行“商行+投行”的优势,支持地方政府债券、基础设施REITsPPP等合规业务,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维护区域经济和财力的稳定,稳步提供还款来源。

二是顺应中央的政策安排,对于少数存在还款期限错配的业务,与地方政府密切沟通,适当调整还款期限或资产定价共度难关。

三是继续安排一定规模的专项债券投资额度,为目前的存量债务接续提供流动性支持,避免发生违约风险。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