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李民斌:建议加快统一绿色金融标准,扩大碳市场,为接轨国际铺路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3-07 21:15:30

◎加快推进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的统一化,以让投资者了解项目或产品是否真正“绿色”。

◎促进衍生产品创新,探索碳远期、碳期权、碳债券、碳保险等,扩大碳交易市场的规模。

每经记者 李玉雯    每经编辑 陈星    

作为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有力抓手,绿色金融已经成为助力国家和地区绿色发展的重要工具。

3月7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全国政协委员、东亚银行联席行政总裁李民斌提交提案,聚焦促进绿色金融,为实现“双碳”目标作贡献。

他表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已走在世界前列,但在标准制度、碳金融市场发展,以及绿色金融风险管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绿色金融标准待统一

李民斌认为,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存在几大问题,包括绿色金融标准待统一、碳金融市场待成熟、风险防控待健全等。

具体而言,目前我国关于绿色金融的分类标准有银保监会出台的绿色信贷标准、人民银行和发改委以及证监会等出台的不同的绿色债券标准,一些地方政府也制定了各自的相关绿色标准。

“不同标准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和核电是否属于绿色范畴,有不同判断。这不利于保障市场参与主体的权益,并增加了监管难度。”李民斌提到,我国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与国际主流标准亦存在差异,影响日后接轨国际市场。

在碳排放权交易方面,李民斌指出,去年7月中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但仍在起步阶段,首批纳入参与交易的仅为电力企业,亦只有现货交易,碳金融衍生产品有待开发,机构投资者暂未能参与,与其他海外碳市场的联动较少。我国碳交易市场日后如何与国际对接,成了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此外,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迅速的同时,也出现不少“伪绿”“漂绿”(以友善环境为名义,但实际上反其道而行)的情况,对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构成重大风险,绿色项目信息披露机制有待健全。

扩大碳交易市场规模

针对上述问题,李民斌围绕绿色金融标准、碳金融市场发展、健全风控提出三项建议。

其一,加快统一绿色金融标准。今年2月,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印发《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要加快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李民斌建议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的统一化,以让投资者了解项目或产品是否真正“绿色”,从而更有效引导绿色投向。同时明确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关系,避免造成混乱。

此外,李民斌建议借助中国香港接轨国际绿色金融标准。“事实上,人民银行等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也有提及‘探索在粤港澳大湾区构建统一的绿色金融相关标准’。未来宜进一步推动绿色金融产品、绿色企业和项目认定、绿色金融统计等标准的融合,并让更多区内企业利用平台为绿色项目融资及认证,引入国际资金,提升与全球融合的广度和深度。”

其二,扩大碳市场为接轨国际铺路。李民斌建议拓展市场覆盖行业范围和丰富交易产品,尽快有序将钢铁、化工、水泥等重点排放源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并适时允许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进入;同时,促进衍生产品创新,探索碳远期、碳期权、碳债券、碳保险等,扩大碳交易市场的规模。

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有条件和能力成为国家碳市场走向国际的先行先试窗口。港交所去年8月与广州期货交易所签署谅解备忘录,未来双方将聚焦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共同研究在境内外市场进行产品合作的可能性。“如能达成,可望利用‘债券通’及‘沪深港通’等现有渠道,在粤港澳大湾区建构区域性碳交易市场,通过对国内外不同碳定价机制的探索实践,为后续我国扩大参与国际碳市场积累经验,增强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

其三,借金融科技健全风控。李民斌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假绿”“伪绿”“漂绿”问题,防范绿色项目信贷风险,关键是建立全流程信息披露体系。

对此,他建议协助企业以技术攻关准确核算碳排放,并建立完整数据信息共享平台,整合环境处罚、企业排污许可证、绿色项目可研报告、信用数据等信息。同时,加强与专业的第三方绿色评估机构合作,完善绿色融资审查机制,实时追踪绿色项目进展。

“另外,可借助金融科技手段,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分析决策以及风险预警,帮助金融机构尽早防范项目潜在风险。”李民斌表示。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