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围绕消费端的碳减排建立系列激励和交易机制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3-04 20:00:32

◎全国政协委员、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新能源汽车用户公共数据平台,为每个新能源汽车用户建立一个碳积分账号,完整记录用户的充电和电动化出行数据(不涉及个人隐私信息)。参照新能源汽车双积分制,建立用户的充电和电动出行积分规则,让用户的碳积分具备法定信用。

◎王均金建议,政府将城市的公共充电网点的管理运营权收回来,通过定期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有能力的企业提供统一的管理和运营,并通过第三方机构监督巡查,保证公共充电服务的有效运营。

每经记者 程雅    每经编辑 张海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日(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在北京开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全国政协委员、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今年共提交了4份提案,分别围绕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航空物流信息化运用、加快我国益生菌产业健康发展和建立用户碳积分账号和碳普惠体系4个方面。

逐步建立个人碳积分的核证交易机制

“在‘后补贴时代’,如何继续保持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高速发展,我觉得除了大力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外,形成一套市场化机制,持续培育和鼓励消费者的积极性,特别是在中国已经向世界庄严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行动目标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王均金认为。

王均金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新能源汽车用户公共数据平台,为每个新能源汽车用户建立一个碳积分账号,完整记录用户的充电和电动化出行数据(不涉及个人隐私信息)。参照新能源汽车双积分制,建立用户的充电和电动出行积分规则,让用户的碳积分具备法定信用。

此外,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上制定出台个人碳积分的碳普惠鼓励政策,如在个人的年度汇算清缴中,参照抚养未成年子女教育、赡养父母、租房等减税方式给予减税支持。

同时,引导和鼓励全社会的各类企业参与碳普惠激励,对新能源汽车用户的碳积分通过积分兑换、产品打折等方式给予激励。例如航空公司可以推出个人碳积分兑换机票、汽车企业可以推出个人碳积分换算价格打折等激励措施。最后,逐步建立个人碳积分的核证交易机制,让个人碳积分可以进入碳排放权的交易市场。

王均金表示,围绕消费端的碳减排建立一系列政策鼓励、商业激励和市场交易的机制和体系,并率先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上形成示范效应,对于“后补贴时代”继续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实现交通运输领域的“双碳”目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建议收回公共充电网点运营管理权

充电基础设施是保障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基础条件,如果没有充电桩建设的适度超前和充电服务的同步配套,新能源汽车就无法正常使用。充电桩的建设和使用涉及电力配套、物业管理、消防安全、停车位占用等多方面的协调,单靠汽车厂家和用户并不能解决问题。

据王均金介绍,过去的十多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充电桩建设总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国已建成公共充电桩109.6万个,其中直流充电桩45万个,交流充电桩64.6万个;已建成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129.3万个。车桩比达到了3.3:1。

另一方面,王均金表示,虽然公共充电桩的建设快速发展,甚至一些城市的公共充电桩已接近饱和,但是公共充电桩的区域分布尚不平衡,与公共充电的需求不匹配,而且相当比例的公共充电桩无法正常使用。而私人充电桩安装和使用的问题更加突出,全国大多省份的城乡居民用户安装充电桩依然面临诸多困难。

为此,王均金建议,当地政府将城市的公共充电网点的管理运营权收回来,通过定期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有能力的企业提供统一的管理和运营,并通过第三方机构监督巡查,保证公共充电服务的有效运营。

此外,地方政府与国家电力公司加强合作,共同研究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制定出一套对居民小区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库电力容量的增容扩容政策。另外,政府积极引导城市居民小区与附近的企事业单位共享停车充电资源,形成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

而对于农村居民安装充电桩电力容量不足、成本高的问题,王均金建议可用“户用光伏+储能充电结合”的模式来解决。引导和鼓励电力企业或第三方服务企业与农村居民合作,由企业投资建设户用光伏发电+储能充电设施,通过白天的光伏发电与晚上的储能电量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充电,并可将多余的电量上网。

最后,要加速出台电动汽车“大功率直流充电接口”国家标准,该标准包括但不限于技术审查、标准审批等各个环节。标准还应当考虑国际化,一方面能够兼容日本、欧美等国家及地区的大功率直流充电标准,另一方面也要完全兼容上一代直流充电接口标准,使得新开发的车型在老的充电桩上也能够正常工作,做到存量资源利用最大化。标准本身做一定的设计预留,为未来可能的进一步技术升级留有设计空间。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