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资本市场“成都力量”崛起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1-18 18:55:20

在资本市场“成都力量”崛起背后,凸显出怎样的发展大势?又折射出成都近年来怎样的产业发展路径与未来图景?

每经记者 谢陶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一个地区的上市公司数量和水平,是该区域经济发展活力的“晴雨表”与“风向标”。向外,折射出该地的投资吸引力;向内,则映照出长期的产业发展及营商环境。

对一座城市而言,培育一家上市公司,绝非一日之功,它与一座城市的产业升级大势、经济转型路径及城市的未来“坐标”息息相关。

回顾过去,从上市企业总数破百,数量居中西部第一、到去年14家蓉企成功登陆A股市场、再到成都募资额排名、企业数量排名双双挺进全国前十,中国的资本市场上正掀起一股“成都旋风”,以迅猛之势,引外界瞩目。

开年之际,“成都力量”持续进击——1月11日,环龙控股在港交所上市,成为港交所2022年来首支新股;1月17日,佳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2022年首家上市川股。

在资本市场“成都力量”崛起背后,凸显出怎样的发展大势?又折射出成都近年来怎样的产业发展路径与未来图景?

热度

19家企业成功上市 “成都力量”持续出圈

2021年是A股IPO市场的又一个丰收之年。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28日,2021年A股IPO上市企业达到518家,较2020年增长近19%;IPO融资额近5400亿元,较2020年增超12%,均创下历史新高。

A股首发上市公司数量

A股IPO公司数量及首发募资金额

从城市分布来看,头部格局依旧稳固。与2020年一样,无论从IPO募资额还是企业数来看,前六名基本被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广州、苏州六座城市占据。

在相对稳固的头部格局之下,位居西南的成都厚积薄发,表现突出,吸引了不少关注度——2021年,14家蓉企成功登陆A股,创造成都A股上市最好成绩,此外有5家企业在境外上市。至此,成都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近130家,居中西部第一。

具体来看,成都募资额排名、企业数量排名分别从第15位、第14位双双挺进至第7位,募资金额、企业数量相较上年均增长一倍多。

无疑,强大的资本市场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去年,围绕注册制,一系列改革深度推进,市场有效性更加凸显。与此同时,北交所开市交易,大力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上市融资……一系列重大事件都释放出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构建“投早、投小、投创新”市场生态的强烈信号。

而成都很早就开始布局,对科创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孵化。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程桦此前指出,“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都将是成都推动科创企业上市的发力点。”

可以看到,成都近期上市公司科技含金量极高,IPO企业集中在国防军工、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两大行业分别有6家新上市企业,合计占成都2021年上市公司总数超六成。

事实上,顺应国家改革大势与资本市场潮流,成都的行业龙头、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等,正获得国家层面及资本市场的广泛青睐。

中国证监会网上办事服务平台显示, 从2021年12月底到今年1月初,成都又有多家科技企业的上市辅导备案获受理,且均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未来在资本市场,来自成都的科技企业势必将获得更多的关注热度。

厚度

产业功能区聚势成形 打造人才“机遇之城”

产业之道,在为之计深远。成都IPO企业接连取得突破背后,折射出的是成都的产业厚度与人才厚度。

早在2017年,成都就率先开启一场以“产业功能区建设”为主题的关键变革,不断推动“建圈强链”,夯实产业基础,迈向产业上游。

经过4年的发展,成都的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产业链条进一步强化,释放出蓬勃的经济发展新动能。为成都上市企业的持续涌现培育出良好的产业发展“土壤”。

以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为例,“十三五”期间,其集聚效应凸显,助推成都高新区经济发展方式全方位变革,独角兽企业培育实现从“0”到“5”的突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至2705家,新增上市企业持续领跑全市。

除了持续加强顶层设计,成都还积极建设“全生命周期”企业培育和服务体系,聚焦培育世界级本土领军型企业,从创新平台、知识产权、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等多角度出台政策推动企业创新突破,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

以成都高新区为例,其构建起"种子期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潜在)企业-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四级梯度培育体系,根据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培育与扶持。目前,高新区境内外上市及过会企业已达54家。

与此同时,作为辐射力日益增强的西部金融中心,成都高度重视优化金融资本供给、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从成都科创投集团的成立、到“蓉易贷”普惠信贷工程的深入推进、再到腾讯、高瓴、红杉、顺为等头部创投机构涌入,离不开成都的主动作为与前瞻布局。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这座城市的金融“活水”已成形成势。当前,成都已成为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种类最齐全、数量最多,金融市场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拥有2200家金融及配套机构的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已成为成都实体产业持续升级迭代的“强力引擎”。最新一期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显示,成都排名全球第35位,较上期跃升8位,首次跻身全球40强,创历史最高水平。

某种程度上,人才的流向决定了资本的流向和产业的布局。在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看来,“投资根本上是连接人与人的生意。”

近年,从推出“人才新政2.0版”、开展“蓉漂计划”,再到引进德科、任仕达等世界顶级人力资源企业,成都坚持“市场引才”理念,构建精准化、差异化的人才项目体系,吸引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产业领军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来蓉发展,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强力支撑。

目前,成都全市中心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人才总量556万人,4年来吸引新落户青年人才超54万人,蝉联“中国最佳引才城市”,成为国内外人才眼中的“机会之城”。

作为一座新晋超大城市,成都巨大的人口吸引力,对未来资本与产业的布局意味着什么?这似乎不言自明。

温度

从“管理者”到“服务者” 加速迈向营商环境4.0

为何众多顶尖科创团队选择落子成都?为何众多企业在成都得以加速成长并上市?一个有温度的营商环境,便是成都给出的答案。

从1.0版“建体系夯基础”、2.0版“学先进补短板”到3.0版“树标杆创品牌”,成都正围绕“集创新求突破”,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4.0政策体系建设,加速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转变。

新年伊始,成都再度“加码”营商环境,以2022年一号文件下发《促进招商引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提出在2022年招商引智行动期间,力争签约重大项目和高能级项目360个以上的目标。成都对于营商环境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作为国内头部创投机构的代表,近年来,东方富海在成都已经投出近10个项目,也见证了成都营商环境和投资环境的变化。目前,其正筹备在成都设立一只新基金。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直言:“从项目质量来看,成都创业者的素质有很明显的提升,这与成都高校多、人才集中有很大关系;此外,成都政府的服务意识也在大幅提升。”

以成都高新区为例,去年成都高新区上市企业数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先后有纵横股份、极米科技、川网传媒、欧林生物、雷电微力等7家企业登陆A股,数量是2020年的两倍多。此外,还有4家公司登陆港股。

上市公司数量"井喷",这一现象绝非某种偶然。这主要得益于成都高新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产业政策,吸引了众多企业在此落户、孕育和发展。对此,不少上市公司的领军人物深有体会。

"在培育企业IPO上市的过程中,我们切实感受到了来自高新区的关心支持。高新区帮助企业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佳缘科技实控人、董秘尹明君表示。他认为,成都高新区的营商环境很适合科技企业在此发展。

欧林生物董秘、总经理助理吴畏也透露,"我们是成都高新区招商引资过来的。最开始落地的时候,高新区负责招商引资的部门还叫投资服务局,在他们的支持下,我们在一个月内公司便完成了工商注册,包括后期的土地招拍挂工作,也很顺利。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落户10多年来,成都高新区始终在帮助欧林生物做大做强。包括对公司一些研发项目和固定资产投资都有相应的补贴,助力公司尽快实现自我造血和发展。"吴畏表示。

极米科技创始人钟波则指出,其当初选择在成都创业,正是看中了成都的区域、人才以及政策优势。“近10年来,成都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国际化进程持续加速,已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外向度最高、国际化参与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在顺应改革大势与资本市场热度、持续夯实产业与人才厚度、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温度过程中,成都在新的一年,资本军团正进一步壮大。

据悉,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正在草拟更新“交子之星”经济证券化倍增行动计划。根据计划,到2025年,成都将力争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超过200家。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张建摄 一个地区的上市公司数量和水平,是该区域经济发展活力的“晴雨表”与“风向标”。向外,折射出该地的投资吸引力;向内,则映照出长期的产业发展及营商环境。 对一座城市而言,培育一家上市公司,绝非一日之功,它与一座城市的产业升级大势、经济转型路径及城市的未来“坐标”息息相关。 回顾过去,从上市企业总数破百,数量居中西部第一、到去年14家蓉企成功登陆A股市场、再到成都募资额排名、企业数量排名双双挺进全国前十,中国的资本市场上正掀起一股“成都旋风”,以迅猛之势,引外界瞩目。 开年之际,“成都力量”持续进击——1月11日,环龙控股在港交所上市,成为港交所2022年来首支新股;1月17日,佳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2022年首家上市川股。 在资本市场“成都力量”崛起背后,凸显出怎样的发展大势?又折射出成都近年来怎样的产业发展路径与未来图景? 热度 19家企业成功上市“成都力量”持续出圈 2021年是A股IPO市场的又一个丰收之年。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28日,2021年A股IPO上市企业达到518家,较2020年增长近19%;IPO融资额近5400亿元,较2020年增超12%,均创下历史新高。 A股首发上市公司数量 A股IPO公司数量及首发募资金额 从城市分布来看,头部格局依旧稳固。与2020年一样,无论从IPO募资额还是企业数来看,前六名基本被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广州、苏州六座城市占据。 在相对稳固的头部格局之下,位居西南的成都厚积薄发,表现突出,吸引了不少关注度——2021年,14家蓉企成功登陆A股,创造成都A股上市最好成绩,此外有5家企业在境外上市。至此,成都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近130家,居中西部第一。 具体来看,成都募资额排名、企业数量排名分别从第15位、第14位双双挺进至第7位,募资金额、企业数量相较上年均增长一倍多。 无疑,强大的资本市场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去年,围绕注册制,一系列改革深度推进,市场有效性更加凸显。与此同时,北交所开市交易,大力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上市融资……一系列重大事件都释放出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构建“投早、投小、投创新”市场生态的强烈信号。 而成都很早就开始布局,对科创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孵化。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程桦此前指出,“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都将是成都推动科创企业上市的发力点。” 可以看到,成都近期上市公司科技含金量极高,IPO企业集中在国防军工、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两大行业分别有6家新上市企业,合计占成都2021年上市公司总数超六成。 事实上,顺应国家改革大势与资本市场潮流,成都的行业龙头、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等,正获得国家层面及资本市场的广泛青睐。 中国证监会网上办事服务平台显示,从2021年12月底到今年1月初,成都又有多家科技企业的上市辅导备案获受理,且均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未来在资本市场,来自成都的科技企业势必将获得更多的关注热度。 厚度 产业功能区聚势成形打造人才“机遇之城” 产业之道,在为之计深远。成都IPO企业接连取得突破背后,折射出的是成都的产业厚度与人才厚度。 早在2017年,成都就率先开启一场以“产业功能区建设”为主题的关键变革,不断推动“建圈强链”,夯实产业基础,迈向产业上游。 经过4年的发展,成都的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产业链条进一步强化,释放出蓬勃的经济发展新动能。为成都上市企业的持续涌现培育出良好的产业发展“土壤”。 以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为例,“十三五”期间,其集聚效应凸显,助推成都高新区经济发展方式全方位变革,独角兽企业培育实现从“0”到“5”的突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至2705家,新增上市企业持续领跑全市。 除了持续加强顶层设计,成都还积极建设“全生命周期”企业培育和服务体系,聚焦培育世界级本土领军型企业,从创新平台、知识产权、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等多角度出台政策推动企业创新突破,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 以成都高新区为例,其构建起"种子期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潜在)企业-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四级梯度培育体系,根据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培育与扶持。目前,高新区境内外上市及过会企业已达54家。 与此同时,作为辐射力日益增强的西部金融中心,成都高度重视优化金融资本供给、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从成都科创投集团的成立、到“蓉易贷”普惠信贷工程的深入推进、再到腾讯、高瓴、红杉、顺为等头部创投机构涌入,离不开成都的主动作为与前瞻布局。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张建摄 这座城市的金融“活水”已成形成势。当前,成都已成为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种类最齐全、数量最多,金融市场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拥有2200家金融及配套机构的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已成为成都实体产业持续升级迭代的“强力引擎”。最新一期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显示,成都排名全球第35位,较上期跃升8位,首次跻身全球40强,创历史最高水平。 某种程度上,人才的流向决定了资本的流向和产业的布局。在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看来,“投资根本上是连接人与人的生意。” 近年,从推出“人才新政2.0版”、开展“蓉漂计划”,再到引进德科、任仕达等世界顶级人力资源企业,成都坚持“市场引才”理念,构建精准化、差异化的人才项目体系,吸引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产业领军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来蓉发展,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强力支撑。 目前,成都全市中心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人才总量556万人,4年来吸引新落户青年人才超54万人,蝉联“中国最佳引才城市”,成为国内外人才眼中的“机会之城”。 作为一座新晋超大城市,成都巨大的人口吸引力,对未来资本与产业的布局意味着什么?这似乎不言自明。 温度 从“管理者”到“服务者”加速迈向营商环境4.0 为何众多顶尖科创团队选择落子成都?为何众多企业在成都得以加速成长并上市?一个有温度的营商环境,便是成都给出的答案。 从1.0版“建体系夯基础”、2.0版“学先进补短板”到3.0版“树标杆创品牌”,成都正围绕“集创新求突破”,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4.0政策体系建设,加速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转变。 新年伊始,成都再度“加码”营商环境,以2022年一号文件下发《促进招商引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提出在2022年招商引智行动期间,力争签约重大项目和高能级项目360个以上的目标。成都对于营商环境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张建摄 作为国内头部创投机构的代表,近年来,东方富海在成都已经投出近10个项目,也见证了成都营商环境和投资环境的变化。目前,其正筹备在成都设立一只新基金。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直言:“从项目质量来看,成都创业者的素质有很明显的提升,这与成都高校多、人才集中有很大关系;此外,成都政府的服务意识也在大幅提升。” 以成都高新区为例,去年成都高新区上市企业数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先后有纵横股份、极米科技、川网传媒、欧林生物、雷电微力等7家企业登陆A股,数量是2020年的两倍多。此外,还有4家公司登陆港股。 上市公司数量"井喷",这一现象绝非某种偶然。这主要得益于成都高新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产业政策,吸引了众多企业在此落户、孕育和发展。对此,不少上市公司的领军人物深有体会。 "在培育企业IPO上市的过程中,我们切实感受到了来自高新区的关心支持。高新区帮助企业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佳缘科技实控人、董秘尹明君表示。他认为,成都高新区的营商环境很适合科技企业在此发展。 欧林生物董秘、总经理助理吴畏也透露,"我们是成都高新区招商引资过来的。最开始落地的时候,高新区负责招商引资的部门还叫投资服务局,在他们的支持下,我们在一个月内公司便完成了工商注册,包括后期的土地招拍挂工作,也很顺利。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落户10多年来,成都高新区始终在帮助欧林生物做大做强。包括对公司一些研发项目和固定资产投资都有相应的补贴,助力公司尽快实现自我造血和发展。"吴畏表示。 极米科技创始人钟波则指出,其当初选择在成都创业,正是看中了成都的区域、人才以及政策优势。“近10年来,成都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国际化进程持续加速,已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外向度最高、国际化参与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在顺应改革大势与资本市场热度、持续夯实产业与人才厚度、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温度过程中,成都在新的一年,资本军团正进一步壮大。 据悉,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正在草拟更新“交子之星”经济证券化倍增行动计划。根据计划,到2025年,成都将力争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超过200家。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