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走过疫情,成都经济稳步向前

每日经济新闻 2021-11-24 16:29:33

解封不解防。超大城市之治,最难的地方莫过于“既要”和“又要”——既要最小代价守住疫情防控风险底线,又要最大限度保证经济社会正常运转。正值冲刺关键时刻,成都正锚定目标,蓄势开启新的航程。

每经记者 刘艳美    每经编辑 杨欢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这是成都与新冠病毒的第四次交锋。

除了去年年初那场蔓延全国的疫情,相比去年年底和今年7月的两场“遭遇战”,这次的疫情,“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扩散风险高、处置难度大”,显得更为棘手。

“稳住!”这可能是最近成都人最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最终,这座城市不负众望——

从11月2日出现首例确诊病例,到11月23日中高风险地区全部清零,成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没有扩散、蔓延、外溢。

作为一座拥有2000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人口规模庞大、人员流动频繁、经济辐射面广,其防控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从“千方百计有效切断传染源”,到全基因测序“确认为德尔塔变异株”,从“所有病例源头清楚,疫情总体可控”,到“疫情防控成效初显”,再到“全市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成都快速反应、步步为营,并且尽力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解封不解防。超大城市之治,最难的地方莫过于“既要”和“又要”——既要最小代价守住疫情防控风险底线,又要最大限度保证经济社会正常运转。

正值冲刺关键时刻,成都正锚定目标,蓄势开启新的航程。

危与机

突如起来的疫情,对城市既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外部环境风云变幻,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对企业而言,更是如此。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片)

很少有人注意到,最近这段时间,成都半空中不时会出现盘旋的无人机。这其实是来自携恩科技的政务飞行队,通过5G、人工智能等技术,无人机将现场采集的画面实时回传疫情防控指挥中心,帮助工作人员及时掌握封控小区内部疫情防控部署落实情况、救援物资是否充足、核酸检测是否有序进行等,为决策提供辅助和参考。

这只是成都利用科技手段防控疫情的一个侧面。疫情防控环环相扣,大数据流调、无人机巡查、核酸检测、机器人测温、无人车配送、疫苗研发……几乎每一个环节,都不乏成都科技企业的身影。

医药健康作为成都优势赛道,创新实力不俗。企业在与疫情过招同时,也找到了新的发展契机。

比如核酸检测。成都博奥晶芯研发的呼吸道病毒(6种)核酸检测试剂盒和恒温扩增微流控芯片核酸分析仪,在武汉、珠海、兰州等地广泛应用,成为检测新冠病毒的利器;迈克生物的三靶标核酸确诊试剂,则第一时间应用在成都、石家庄、云南、黑龙江、广州等地,先后获得欧盟CE、美国FDA等认证,4个新冠检测系列产品销往71个国家和地区。

还有疫苗研发。三叶草生物研制的新冠候选疫苗SCB- 2019(CpG1-18/铝佐剂),现已完成全球临床III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疫苗对新冠肺炎(COVID-19)保护效力100%,对德尔塔变异株保护效力79%,入列全球疫苗研发进展最快梯队。

从全国来看,新冠疫情反复,助推生物医药行业快速崛起。而一个有目共睹的趋势是,成都生物医药领域更多细分赛道的“隐形冠军”,正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也备受投资机构、资本市场追捧。

就在11月5日,三叶草生物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成都生物医药领域上市企业再增一员。而在目前成都12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中,生物医药企业就占4席。

管与活

从企业创新到产业集聚,非一朝一夕之功。这背后,离不开城市深练统筹发展内功,不断增强经济韧性的努力。

现代城市是一个开放而复杂的“巨系统”,疫情常态化防控,就像“陶瓷店里抓老鼠”,既希望抓住老鼠,又不要打破瓷器。尤其是像成都这样的超大城市,任何一次“暂停”,代价都是巨大的。为此,严而又严、细而又细织密防控网络,是首要前提。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片)

疫情一旦发生,流调溯源就是与时间赛跑。成都市疾控中心环境与学校卫生科副科长高绪芳,将自己的工作比喻为“结网捞鱼”,“网织得足够密,就能杜绝漏网之鱼”。

另一方面,防控网络的问题和不足在哪里?疫情带来了哪些困难和不便?普通市民最有发言权。

本轮疫情暴发后,成都12345市长公开电话接听中心话务量陡增,超350人的团队每天有220名接线员上班,7 × 24小时轮流值班,日均接听量逾2万个,其中涉及疫情近5000个。

倾听只是第一步。成都还提出,畅通信息收集、数据研判、部门联动、督导落实等环节,为市民提供更加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面对庞大的人口规模,如何建立适度的防疫秩序,如何管控大规模人口流动等问题,都对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

要使疫情防控更加科学高效,打破数据壁垒、强化协同联动,就显得愈加重要。

目前,在四川省大数据中心,已汇聚卫健、公安等13个部门42类疫情防控数据,实现核酸检测结果、疫苗接种等信息与“四川天府健康通”高效联动。

把该管的管住,才能让该放的放活。

此轮疫情爆发后,11月4日深夜,成都高新西区紧急启动大规模核酸检测。这个区域,聚集了京东方、富士康、华为等150余家电子信息规上工业企业,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版图中占据重要一极。这些企业订单排得满,一旦停工,上下游产业链均会受到影响。

为了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运行,工作人员一个通宵完成近百个检测台搭建。5日早上7点过,在白班员工上班早高峰来临前,核酸检测工作全面启动。当晚11点40分,高新西区企业全部检测完毕,累计采样164685人,结果均为阴性。

这正是成都速度和力度的直接体现。

“我们的生产丝毫没有受到影响,预计11月当月产值达140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富士康成都工厂相关负责人透露。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11月23日,在本轮疫情召开的第八次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市经信部门作出研判:“整体来看,绝大多数企业生产经营平稳有序,本轮疫情对工业经济的影响整体可控。

时与势

尽管如此,疫情对投资、生产、消费、商贸、文旅等领域的短期冲击,在所难免。尤其是,临近年底,成都正处在冲刺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迈上城市发展新层级的关键时刻。

从今年前10个月的经济数据来看,成都固定资产投资增势稳定,同比增长10.5%,两年平均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78.5亿元,同比增长16.7%,两年平均增长6.0%;对外贸易也保持平稳增长,1-10月进出口总额达6593.1亿元,同比增长12.0%。

成绩来之不易,前景依然可期。

眼下的成都,正加快释放超大城市需求,加码发力稳定工业增长、扩大有效投资、提振消费需求,积蓄城市进击发展之势。

2020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10065.7亿元,成为成都首个万亿级产业。在此基础上,成都进一步提出,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型材料、节能环保、工业软件等一批细分领域千亿级产业集群。

支柱产业能级稳步提升同时,成都也不断开疆拓土,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区块链、前沿医学等新兴产业,挖掘城市竞争新优势。

一个值得注意的普遍规律是,中小企业发展得好的地方,经济往往更有活力和韧性。超过300万市场主体,正是成都底气所在。

以备受关注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例,截至目前,全国共有310家“小巨人”上市企业,其中成都13家,仅次于上海、深圳、北京和苏州,位列前五。

超大城市是区域经济综合体,在不断筑牢实体经济底盘同时,其产业体系往往复合而多元。

图片来源:张建 摄

此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重庆、成都塑造城市特色消费品牌,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

外界普遍认为,这意味着继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及重庆之后,成都已率先拿到新一轮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入场券”。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不久前曾谈到,“成都的优势在于它本身是消费型城市,文化积淀比较深厚,城市氛围较为开放,加之又是西部中心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潜力非常大。

在众多竞争者中,成都确实是实力型选手:商业活力强劲,2020年引进首店386家,位居中西部城市第一;交通网络通达全球,国际(地区)航线达130条,全国第四、中西部第一;新时尚之都指数综合实力排名第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指数位居第三、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全国第四……

当前,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特别是在“双循环”战略背景下,提振内需、消费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

从这个角度来说,成都,已经拿到通往更高能级城市的进阶密码。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2

0